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后殖民理论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日渐成为一门显学。“自有殖民行为,就有对于殖民主义的批评,人类反殖思想历史悠久。”2014年6月,赵稀方教授主编的“后殖民理论经典译丛”——《白色神话:书写历史与西方》、《逆写帝国:后殖民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内部:阶级、民族和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标签: 后殖民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后殖民文学 疆域 历史由来 理论与实践
  • 简介:流散现象、流散地、流散研究、流散写作,这些概念在音乐领域的出现和发展,实际上代表着艺术理论研究者对后殖民主义思潮作出的回应——针对亚裔/华裔社群的音乐活动进行的研究也是如此。在《流散诉求:亚裔/华裔美国的音乐、跨国主义与文化政治》一书中,郑苏选择身份、年龄和经历上都彼此不同又各具特色的个体为对象,在音乐和历史的双重语境中对他们的流散境遇进行了分析,进而向读者立体地呈现出音乐对这些研究对象在时间上、空间上和认同上的影响。文章一方面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结合萨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理论中独具特色的方面,对郑苏所做的流散研究案例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则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翻译实践谈论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后殖民主义 流散写作 流散翻译
  • 简介:在过去的25年间,阿拉伯妇女获得了后殖民主义带给她们的自由,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不幸的是,战争和争夺允许并促使她们开始“越界”进入男性的领域。阿尔及利亚妇女因战争时期的沉默而被边缘化,有鉴于此,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妇女开始记录她们自己的战争体验。今日,阿拉伯妇女更是“越界”进入了分析和重新解读宗教经典的领域。而在过去,古兰经只可由男性进行解读和诠释。在重新解读经典和历史的过程中,这些妇女运用的乃是一种“多重批评”的体系。

  • 标签: 后殖民时代 阿拉伯女性 “越界” 多重批评
  • 简介:《肉体伤害》是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之称的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帝国主义文化扩张为表征,表达了白人中心论、种族优越论的思想,显示了隐藏在文本之下作者潜在的殖民意识。

  • 标签: 《肉体伤害》 后殖民主义 白人中心论 殖民话语
  • 简介:沃莱·索因卡的剧本《森林之舞》和《路》无疑是独立后的非洲国家所面临的困境的真实写照。通过特定事件的描写和特定人物的塑造,索因卡向西方展示了约鲁巴文化不为人了解之处,意在告知西方非洲文化存在的根源同时唤醒非洲人民对生存境遇的思考,为迎接美好未来做好准备。

  • 标签: 沃莱·索因卡 《森林之舞》 《路》后殖民主义 批判 困境 探索
  • 简介:《摇篮曲》是印第安著名作家西尔科的重要作品。文章借助于后殖民视角分析了白人殖民者带给主人公阿亚一家人土地沦丧,生活窘困,语言驯服等一系列民族创伤。在其夫弥留之际,阿亚重温民族记忆,回归民族自然传统,重获生活自信,走上民族觉醒之路。因此在后殖民语境下,印第安本民族唯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传统才能实现印第安民族意识的苏醒。

  • 标签: 《摇篮曲》 民族创伤 民族觉醒
  • 简介:美国黑人被奴役、被压迫的过程也是被殖民化的过程。托妮·莫里森在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美国黑人形象,这些黑人对本民族文化和白人文化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其不同的命运和遭际。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理解莫里森的创作观和文化观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莫里森 后殖民主义 文化观
  • 简介: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来解读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分析赫斯顿对美国黑人身份问题的关注。通过呈现三位丈夫身份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赫斯顿旨在指出美国黑人身份重构的艰难;通过塑造女主人公珍妮混血身份的成功建构,为美国黑人的身份建构寻找出一条理想的出路。

  • 标签: 身份 黑人身份 后殖民主义
  • 简介:后殖民主义角度看来,王安忆小说《香港的情与爱》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香蕉人”老魏的东方主义下的“寻根”,“他者”的“他者”逢佳在殖民主义下的“出走”以及“寻根”与“出走”的较量,即二元对立的中和与对话.

  • 标签: 香港 东方主义 寻根 他者
  • 简介:《为奴十二年》是所罗门·诺瑟普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小说。诺瑟普在十二年奴隶生涯中经历了从生存到生活的艰难求索。从后殖民视角解读《为奴十二年》,揭示种族主义的权力话语对黑人形象的肆意歪曲,反映白人对黑人的残酷奴役与压迫,以及黑人妇女在种族与性别双重歧视下的边缘生存。

  • 标签: 《为奴十二年》 后殖民批评 生存 生活
  • 简介:后殖民批评将现代主义叙事视为对立话语,这种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狭义认知不仅割裂了现代主义文学叙事与加勒比英语文学的文学关联,而且忽略了加勒比克里奥尔文化的杂糅性与多元性。本文通过追溯现代主义文学叙事在加勒比民族主义与加勒比女性身份话语构建历史时期的变形与衍变,揭示加勒比作家挪用现代主义文学叙事技巧的跨文化叙事策略,管窥加勒比克里奥尔文化的杂糅性,探究现代主义文学叙事与后殖民文学文化之间的交融。

  • 标签: 加勒比英语文学 现代主义 后殖民批评
  • 简介:康拉德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和他的多元文化经历共同造就了其作品后殖民书写的矛盾性。以《黑暗的心》为例,该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混杂性揭示了殖民主义的虚伪性,同时反映了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矛盾态度以及西方话语对东方"他者"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黑暗的心》所表征的殖民话语的含混性揭示了殖民地历史的复杂性,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既共谋又对抗的复杂关系消解了殖民权威;库尔兹的人生悲剧映射出殖民主义与生俱来的矛盾;"模拟"本来是殖民统治的策略,但最后却成为被殖民者反抗殖民压迫的有力武器。

  • 标签: 《黑暗的心》 霍米·巴巴 混杂 含混 模拟
  • 简介:移民殖民主义造成了英语非洲农业部门分裂为大规模商品农业和小规模维生农业,这是由非洲型移民殖民主义的特性所决定的。在黑人反抗的压力下,白人移民和英国政府不得不实行以保证移民地权为前提的权力转移。执政后的黑人政府大体实行保持和发展商品农业的政策,特殊环境造成了津巴布韦政府政策重心的转移。作为“系统殖民”方式产物的非洲型移民殖民主义至今仍影响着英语非洲的发展和稳定。

  • 标签: 土地所有制 农业发展 民族政策
  • 简介:恺撒任独裁官后在海外广泛建立殖民城安置老兵,西班牙南部的乌尔索即为其中之一。《尤利乌斯一母神殖民城法令》由恺撒生前起草、后经安东尼提交罗马元老院通过,是建立该殖民城时颁布的管理条令。该法令涉及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体制、经济行为、宗教习俗等,是研究罗马海外殖民城和恺撒施政思想的重要史料。本文选取的是与罗马城建制相关的条款,旨在探究罗马与罗马殖民城在管理上的因袭。

  • 标签: 法令 殖民城 恺撒 乌尔索
  • 简介:阿芙拉·班恩是英国第一位职业女性作家,其散文小说《奥鲁诺克》是较早反映英国殖民活动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异域空间殖民活动的描写,班恩向我们展现了17世纪英国在非洲和苏里南的空间殖民,对不同种族的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体现了殖民者在新地理空间中的现代奴隶制经济学实践,同时隐约流露出班恩希望改良殖民统治的“乌托邦”幻想。

  • 标签: 奥鲁诺克 空间殖民 种族形象 殖民书写
  • 简介:在西方近代历史上,政治思想与帝国观念有密切联系。约翰·密尔的帝国与殖民地思想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帝国统治在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内是如何被合理化的:通过将社会发展设想为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将人类社会置于不同的文明等级之中,并坚持自由权利只有在发达高级的文明阶段才能获得,帝国统治被描述为文明的使命,是发达社会引导不发达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必要途径。然而,密尔后期对殖民者暴力的反思和批判则显示其对帝国文明使命的怀疑,这种对帝国权力滥用的批判又为以后的思想家批评帝国奠定了基础。另外,密尔的帝国观也反映了19世纪欧洲人对"他者"及人类群体之差异性的看法。

  • 标签: 约翰·密尔 自由 帝国 殖民
  • 简介:十、日本在我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三个罪恶时期溥仪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罪恶时期:第一个时期开始于溥仪首次访日。“因为用我的名义发表了所谓《回銮训民诏书》,招来种种严重后果,形成了日寇侵略政策步步加紧的局面”,“从1935年我第一次访日起,这种帮凶面目就愈发暴露出来,目标就是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拿所谓‘日满一德一心’这副骗人的罪恶幌子,给日寇殖民统治有效地开始服务了”。

  • 标签: 日本军国主义 殖民统治 侵略政策 东北 统治者 利用
  • 简介:论文利用中英文资料,以仰光唐人街为出发点,探讨缅华社会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殖民地多元种族下的传承和变迁。尤其借助1923-1924年英印总督访缅这一背景事件,剖析华社在这一帝国正式场合上的表现和各方反应,并借此探讨20世纪20年代缅华社区的结构、冲突和转型及其与殖民地主流社会的政治互动,展现缅华这一个既有南洋华侨华人共性又不失本土特色的亚洲移民群体及其殖民经历。

  • 标签: 缅甸 华人研究 南洋华侨 跨国移民 英印总督 唐人街
  • 简介:饶宗颐教授说:"侨批可以看出哪个时候潮人在那些国家及其活动,还可以从潮人活动看那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侨批档案,作为国际移民的民间文献,记录了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国际移民向亚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迁移的历史,见证并促进了华人与东南亚文明、欧美文明之间一个半世纪的密切交流,是当今国际学术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史、中外关系史、海外移民史、邮政史等领域的珍贵世界文献遗产。从现在征集到的侨批分析,早期华人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较为集中的地方为东南亚一带,如越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国际移民 世界五大洲 对外贸易史 地区迁移 殖民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