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例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采用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或椎板钩、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脊柱侧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凸Cobb角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58.36°±14.34°、23.27°±8.47°及28.82°±12.34°,侧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置钉、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安全、经济,适合于普通医院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对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判断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愈合情况。方法收治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9例,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四钉法组19例(传统组)、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结合四钉法固定组20例(联合组)。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2—24个月(平均18.2个月)再次入院取出椎弓根钉,两组均未断钉。两组患者一期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3d及取出内固定前两组椎体丧失高度及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取出内固定物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椎体高度纠正、恢复脊柱生理弯曲作用显著,即时手术效果相仿,取出椎弓根螺钉后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联合组优于传统组,联合组伤椎愈合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Cobb角较之于术前更小,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效果肯定,具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社我院接诊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与对照组(跨阶段固定)各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无明显差异(t=0.72,0.62;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椎体高度为(91.20±4.37)%,高于对照组,但后凸角度仅为(5.28±1.46)°,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2.94,14.65;P均<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确切,利于病椎恢复,安全可靠,具推广意义与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经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其手术前后Cobb角恢复情况及随访Cobb角丢失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104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术后Cobb角均较之前显著缩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经1年有效随访后可知Cobb角丢失度仅为(0.83±0.24)0。结论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效果令人满意,加伤椎固定的直观形态更好,很接近正常形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无断钉发生,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中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12月35例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在2014年1月至12月的工作中实施。对比2013年和2014年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013年,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2013年,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存在的问题对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6-7爆裂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配合经验,提升我科护士颈椎手术配合能力,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方法通过2014年我院新开展的2例C6-7爆裂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总结颈椎手术配合经验。结果顺利配合完成手术,未发生任何护理缺陷,手术医生对护士配合满意,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且术后康复快。结论颈椎骨折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在我院属于新开展手术,术前病人的心理准备、器械的选择、与手术医师的沟通,术中体位的摆放以及对于特殊内固定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均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双侧置钉、单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单侧植骨、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提高,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单侧植骨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0收治的96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12-20个月随访,平均18.7±0.8个月,观察组优良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微创,患者术后功能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体入路在经皮内镜下进行颈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减压的可行性。方法2014年3—9月,选取4具新鲜冰冻尸体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男女各2具,年龄50~70岁。术前CT检查确定手术靶点和设计骨性通道,经C4、C5、C6、C7椎体入路手术各1具。于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进行椎体穿刺,置入工作外鞘于椎体内,镜下磨钻磨除骨质建立骨性通道,经皮内镜直视下去除突出的髓核及骨赘。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曝光次数,术后CT检查解剖术区相应组织结构。结果4具尸体均完成经椎体入路的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操作,C4和C5骨性通道方向为前上至后下,C6和C7为前下至后上。手术时间分别为92、73、65和60min,平均72.5min;术中透视次数24、21、19和18次,平均20.5次。术后CT检查证实骨性通道完整,椎体无骨折塌陷。结论经椎体入路在经皮内镜下进行颈椎间盘髓核摘除脊髓与神经根减压是可行的,该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