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波及关节面后1/3~1/4范围的后踝骨折行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三踝骨折且后踝骨折波及关节面后1/3-1/4范围之间的患者作对照实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例)和观察组(n=39例),观察组采用后踝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波及关节面后1/3~1/4范围的后踝骨折患者采用后踝内固定治疗,可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及致残率高,是一直困扰着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大难题1。踝关节功能障碍作为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足内翻和足下垂2,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功能及生命质量。卒中后中神经控制异常及局部肌肉张力异常是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早期踝关节护理、佩戴足踝矫形器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本文将就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及具体的康复措施进行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内侧手术入路治疗后踝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5~10月我科治疗的61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入路分为改良内侧入路组(n=30)及后外侧入路组(n=31),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改良内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内侧入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外侧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价显示,改良内侧入路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外侧入路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侧入路治疗后踝关节骨折术中创伤小,恢复快,是较为适宜的手术入路。
简介:背景:累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功能恢复往往并不令人满意,而且此类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也存在颇多争议。彻底了解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因而我们推荐使用CT检查来研究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方法:自1999年至2003年,我们医院共治疗单侧后踝骨折(可以是单一骨片,也可以是多个骨片)患者57例。回顾患者手术前的CT检查,确定:(1)后踝骨片占整个胫骨远端关节面横断面积的比例,(2)内外踝轴线与后踝主要骨折线之间的角度。每例骨折均根据胫骨远端关节面的CT断面上的主要骨折线来进行分类。结果:5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可分为三种类型:(1)后外斜型(38例,67%);(2)内踝延伸型(11例,19%);(3)小片剥脱型(8例,14%)。11例内踝延伸型骨折中的2例,骨折线至内踝的前方,其余9例实际由两个骨片组成。后踝骨片占整个胫骨远端平台横断面积的平均比例,后外斜型是11.7%,内踝延伸型是29.8%。后踝骨片占整个胫骨远端平台横断面积的比例超过25%者9例,其中7例后踝骨折线延伸至内踝。内外踝轴线与后踝主要骨折线之间的角度相差较大。结论:后踝骨折的骨折线有很大的变化范围。本研究中近20%的大块后踝骨折延伸至内踝,有些骨折甚至包括整个内踝。由于骨折具有不确定性,术前的CT检查就很有必要。本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有助于后踝骨折的基础研究和制订适当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后踝固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方案,对照组首先进行复位,再用石膏进行外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优39例,良9例,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优31例,良10例,有效率为68.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采取后踝固定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ata支撑钢板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从2015年至2016年接诊的70例后踝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Mata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一段时间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4.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表明,应用Mata支撑钢板治疗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促进后踝骨折患者的康复,还可以显著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5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复位后外固定方式和后踝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骨折复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66.7%,治疗组的治优良率为85.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后踝固定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减少临床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方式在后踝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依据研究样本资料均衡原则,将52例后踝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26)与研究组(n=26),患者均在2022.04`2023.04在我院行手术指标,前后组分别实施传统固定术、微创固定术,评价微创治疗该类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各个时间点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23.07%(6/26)高于研究组3.84%(1/26),其治疗有效率84.61%(22/26)低于研究组100.00%(26/26),P<0.05。结论:在后踝骨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微创技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接收的后踝骨骨折患者54例,对其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54例后踝骨骨折患者经微创手术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5±2.5)天,呈优的有36例(66.67%),呈良的有17例(31.48%),呈可的有1例(1.85%),呈差的有0例(0.00),总优良率高达98.15%。结论对后踝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创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医学中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及相关治疗方法作以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医治的后踝骨折患者的60例相关资料,男36例,女24例,年龄选取阶段为20到75岁,交通事故伤21例,摔伤19例,扭伤16例,其他伤4例;左边踝骨折患者32例,右边踝骨折患者28例;三踝骨折29例,外踝及后踝骨折患者12例,单纯的后踝骨折患者10例,外踝及后踝伴三角韧带损伤9例。应用Lauge—Hansen和Naoki的分类标准,将所有选取的踝骨折患者分为旋前外旋IV度29例,旋后外旋Ⅲ度22例,IV度9例;内侧延伸型15例,后外侧斜型38例,小块撕脱骨折型7例;其中择期手术48例,急诊手术12例。结果手术后4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的状况,经过加强使用愈合药物之后,切口欧逐渐愈合,其他患者的伤口均在一期内逐渐愈合。我们所选取的60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大概为20到62个月骨折患者均于手术后3到5个月左右伤口愈合。运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相关患者治疗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其中优26例,良24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5.8%。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对是于踝骨折患者的最好的
简介:目的:探讨后踝上皮瓣的解剖特点,总结后踝上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为后踝上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10月收集8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胫后动脉在小腿下段内侧的皮穿支及其营养腓肠神经、腓肠外侧皮神经的情况;观察腘窝外侧皮动脉穿出部位、走行、分布及与胫后动脉踝上穿支吻合情况,测量腘窝外侧皮动脉长度及直径。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6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采用后踝上皮瓣移植修复的1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49岁,平均33岁;创面位于小腿下1/3段3例,足踝部7例,足底负重区5例。15例患者均采用后踝上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观察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创面完全愈合后1个月,有骨折者骨折临床愈合后3个月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功能。结果8侧下肢标本观察示,胫后动脉在小腿下段发出2~4支肌间隙皮动脉,均有分支向外上方走行,供应腓肠神经及腓肠外侧皮神经,并与腘窝外侧皮动脉间有确定的吻合支;均见腘窝外侧皮动脉,起于股骨内外髁连线上方(1.8±0.47)cm处,于腘窝后正中线外侧(1.1±0.14)cm处穿出深筋膜并沿腓肠肌外侧头表面下行;腘窝外侧皮动脉均与腓肠外侧皮神经伴行,腘窝外侧皮动脉全长(14.21±3.89)cm、直径(1.23±0.24)mm。临床应用后踝上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5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3例,2例远端部分坏死。12例患者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皮瓣质地及外观良好,术后踝关节功能优8例,良4例。结论后踝上皮瓣血管蒂位置相对隐蔽,外伤后不易损伤,且修复范围大,成活率高,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一种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