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的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45例,根据是否给予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治疗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均给予相同早产儿配方奶粉经鼻胃管喂养,相同静脉营养治疗,治疗组加以非营养性吸吮,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每日奶量。结果治疗组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及每日奶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情况,使患儿奶量增加,达到良好的体重增长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早吸吮干预对术后初乳分泌时间以及泌乳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650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分组依据为是否对剖宫产新生儿实施早吸吮干预;观察组(1500例)临床实施早吸吮干预;对照组(150例)临床不对其实施早吸吮干预;通过对比产妇分娩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妇分娩后1天~5天泌乳量以及1天内泌乳次数等,以突出早吸吮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产妇1天~5天泌乳量充足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剖宫产产妇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剖宫产产妇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新生儿,对其给予早吸吮干预,针对患者的乳头神经末稍传导垂体前叶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表现出催乳素释放的情况,针对初乳分泌能够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将分娩后初期泌乳量显著提高,进而将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6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对照组(未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体重的变化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产儿中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增加患儿喂养耐受性及体重,缩短住院时间,且机械通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全胃肠营养功能恢复的影响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0例。治疗组出生后尽早肠内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每次1-3min,每天6次,所有早产儿根据体重计算胃肠外营养补充的数量。对照组尽早肠内喂养,仅静滴葡萄糖以维持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观察平均每日体重状况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治疗组10例体重均增加,对照组仅6例体重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完善和体重增长,有效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能促进生长发育,值得在早产儿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落实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10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产科护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落实情况,并比较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百分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早接触早吮吸落实率为92.73%,对照组为74.55%,组间差异P<0.05。产后3个月随访显示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70.91%)显著高于对照组(52.73%),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混合喂养率(16.36%)与对照组(18.1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人工喂养率(12.73%)显著低于对照组(29.09%),组间差异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落实效果,并提升纯母乳喂养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