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研究人体对空气颗粒物中硼的吸收情况,为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采集硼作业工人班后尿液样品、上班8h的空气颗粒物样品以及24h饮食样品,分析了所有样品的硼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硼作业的原料工段:亡人班后尿硼肌酐校正质量比与经空气颗粒物潜在日硼摄入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成品工段工人的班后尿硼肌酐校正质量比与经空气颗粒物潜在日硼摄入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吸收率的分析表明,人体对空气颗粒物中以硼镁矿形态存在的硼吸收率仅为8.12%,而对以硼酸或者硼砂形态存在的硼吸收率约为74.2%,说明空气颗粒物中以硼镁矿形态存在的硼不容易进入人体血液,被人体吸收,而硼酸或者硼砂尘较易被人体吸收。
简介:摘要:本论文在探讨熔窑蓄热室格子砖排列组合方式对余热吸收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排列组合方式下的蓄热室性能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格子砖的排列方式在余热吸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排列方式下,格子砖之间的热传导路径不同,从而影响了余热的传递效率。此外,格子砖的形状和材质也对余热吸收率产生了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熔窑蓄热室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分析错成年患者固定矫治前后上下切牙牙根吸收率与牙移动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影响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进行正畸治疗的23例安氏Ⅰ类或Ⅱ类1分类错成年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23.4±6.3)岁,矫治时长(2.1±0.7)年。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采用矫治前后全牙列锥形束CT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观察并记录矫治前后上下中切牙、侧切牙体积,测量切缘移动距离和旋转角度、牙体长轴角度。比较各牙位矫治前后牙根吸收情况,并计算牙根吸收率,对各牙位矫治前后牙根吸收率与牙移动指标(冠状向、垂直向、矢状向移动量等)、患者年龄、矫治时长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上下颌各牙位切牙体积矫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吸收量分别为(20.2±6.0)和(14.7±4.6)、(11.2±4.7)和(14.8±5.0)mm3,牙根吸收率分别为(9.49±1.75)%和(8.56±3.43)%、(9.13±3.24)%和(9.65±2.76)%,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P=0.640)。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率与其矢状向移动量呈弱的正相关(r=0.36,P=0.015);下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率与其垂直向移动量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8,P=0.001);下颌侧切牙牙根吸收率与其垂直向移动量和矫治时长呈弱的正相关(r=0.35,P=0.016;r=0.34,P=0.021),与矢状向移动量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4,P=0.002)。结论正畸治疗过程中上下切牙均有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牙根吸收率与切缘中点矢状向、垂直向移动量、矫治时长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糖治疗结合抗结核方案对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血糖指标、病灶吸收率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伴肺结核患者66例作为实验样本。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胰岛素组和降糖药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抗结核方案治疗;胰岛素组使用注射胰岛素治疗;降糖药组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FBG、HbA1c、空洞闭合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胰岛素组低于降糖药组(P<0.05)。胰岛素组病灶吸收率高于降糖药组(P<0.05)。结论:注射胰岛素降糖治疗结合抗结核方案治疗糖尿病伴肺结核疾病,利于控制血糖,空洞闭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宽频声能吸收率与传统声导抗对婴幼儿轻微中耳功能异常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展开听力测试的73例(112耳)婴幼儿,均接受宽频声导抗与传统声导抗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轻微中耳功能异常中的评估价值。结果:经听力测试后,正常耳共80例,异常耳32例,且在0.25~6kH时,正常耳宽频EA均高于异常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传统声导抗检查后,A型40例,B型42例,C型30例,分别绘制传统声导抗与宽频声导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其AUC分别为0.819、0.952。结论:宽频声能吸收率与传统声导抗均可有效诊断婴幼儿轻微中耳功能异常,但宽频声能吸收率诊断效能更佳。
简介:目前全球石油产量有很大一部分都产自成熟油田,而在最近几十年,石油储量替代率一直呈下降趋势。通过运用先进的IOR和EOR技术可以开采的现有油藏中的石油储量,对满足未来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EOR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回顾,特别地按照储层岩性(砂岩、碳酸盐岩和浊积岩)对EOR项目进行了概述,并对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EoR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我们调查了1500多个油田项目。总结了各种EOR技术的可行性。近井及油层深度调剖技术与化学EOR反术(如sP和ASP)的结合是另外一个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领域。不过这些技术尚处于评价研究的初期。文中介绍了数值模拟与化学调剖技术amOR技术相结合的实例,以此说明在注水开发后的油藏中应用这种开采策略的潜力。文中还讨论了碳捕捉成本以及石油和碳排放交易市场动荡对以非天然二氧化碳为原料的EOR项目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热力EOR和化学EOR技术主要应用于砂岩油藏,而注气和注水开发技术主要应用于碳酸盐岩和浊积岩油藏及海上油田。此外还显示,在美国和其他地区,注二氧化碳(天然来源)驱、注高压气驱(HPAI)和结合深度调剖的化学驱等技术代表着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根据初步评价结果以及计划或正在实施的先导试验项目情况判断,在今后十年,海上油田的二氧化碳EOR技氧化碳埋存以及海上油田化学EOR(如基于聚合物的EOR)和陆上油田(包括重油油藏)化学EOR将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有助于读者了解未来EOR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开展大量模拟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结合IOR/EOR以及二氧化碳EOR/地质埋存的综合方法也将是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