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机械领域专利的特点,并结合两个实际案例展现了正确理解发明,获得准确的IC分类以及FI/FT分类,对提高检索效率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机械领域 检索 分类号 IC FI/F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良性吻合狭窄的发生情况、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3例直肠癌术后出现良性吻合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吻合狭窄情况、治疗经过及治疗结局,并分析狭窄类型和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3例吻合良性狭窄患者,膜性狭窄22例(34.9%),管状狭窄30例(47.6%),弥漫性狭窄11例(17.5%)。高位狭窄共9例,3例通过内镜行球囊扩张。3例行吻合切除重建。低位狭窄54例,肛指扩张有效率53.7%(29/54);内镜球囊扩张8例,其中4例球囊扩张联合放置金属支架。8例经肛行狭窄环切开。最终仍有5例低位弥漫性狭窄者治疗失败,保留小肠造口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治疗失败者,男性、保护性造口、低位吻合吻合漏发病率均高于治愈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治疗失败者均为弥漫性狭窄,与治愈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吻合狭窄需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策略。高位狭窄首选内镜球囊扩张,可有选择地放置金属支架。低位吻合狭窄首选肛指机械扩张,失败者可行内镜或经肛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直肠肿瘤 治疗应用 外科吻合口 良性狭窄 预防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一件检索交流案例,检索思路和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对比各种检索思路的有效性,指出其中CPC分类的使用误区,并结合不同的检索库调整检索思路,总结得出一种CPC分类的较佳使用方法,并制定检索策略,高效准确地检索到对比文件。

  • 标签: 检索交流 CPC分类号 使用方法
  • 简介:摘要: 高质量的检索是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三步走运用CPC分类进行高效检索的方法,并以C08L小类(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为例,具体介绍了如何对比分析认识CPC分类,多管齐下了解CPC分类,检索统计分析CPC分类,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具体运用CPC分类实现高效检索。

  • 标签: CPC 2000系列 C-sets
  • 简介:摘 要:高效的检索在专利申请的整个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程序的一个关键步骤。检索在整个审查过程耗时较多,是审查员的必备技能。实质审查,针对不同的案件,检索策略会有差异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共通的方式方法。高效、良好、准确的检索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本文对专利审查检索中常用的关键词、分类的选择、扩展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

  • 标签: 检索 扩展 分类号获取
  • 简介:摘 要:本文指出在专利检索时,用CPC分类对医疗器械领域的案件进行检索的优势。准确合理地使用CPC分类,可以有效提升检索的针对性,降低噪音,提高效率。

  • 标签: 医疗器械 检索 CPC分类
  • 简介:摘要:在混合痔的手术治疗,PPH术现被广泛应用于重度环状混合痔,直肠粘膜脱垂等疾病的治疗。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相比,具有疼痛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PPH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其中术后吻合狭窄较为常见,可导致患者排便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轻度狭窄经手法扩肛得以缓解,重度狭窄经手法扩肛效果不佳,需要再次手术松解。我们从2015年-2021年对PPH术后吻合狭窄患者行手术松解治疗,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混合痔PPH术后 吻合口狭窄 松解术。
  • 简介:摘要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胆、胃肠、胰腺等器官疾病常用的外科手术方式,但与该术式相关的并发症较多,其中良性胆肠吻合狭窄(BBES)是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再次胆道重建手术及内镜下治疗是目前处理BBES的常用手段,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新兴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重复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许多医疗中心得到应用,主要治疗方式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球囊扩张术、经皮临时支架置入术、经皮经肝胆道镜技术、磁压榨吻合术及胆管腔内消融术。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BBES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建立规范的介入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治疗应用 胆肠吻合术 介入治疗 胆肠吻合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闭锁术后吻合狭窄患儿开始进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术后半年食管造影测量的吻合狭窄指数(stricture index, SI)及狭窄处食管直径(stricture diameter, SD)的变化及诊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食管闭锁术后因吻合狭窄开始行电子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60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4例(56.7%),女26例(43.3%);首次扩张年龄为(7.98±8.88)个月,范围为0.9~40个月。收集开始扩张治疗前食管造影和半年复查食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及2次造影中间扩张次数等相关信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次造影的SD、吻合狭窄指数(D取狭窄上)(upper pouch-stricture index, U-SI)、吻合狭窄指数(D取狭窄下)(lower pouch-stricture index, L-SI)的变化。根据是否达到中期成功(>3个月无须再次扩张或手术治疗)将样本分为成功组(45例)和未成功组(15例),通过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基线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诊断扩张是否达到成功的独立因素,并对独立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半年内扩张治疗达到中期成功患儿45例(75.0%),未在半年内达到中期成功患儿15例(25.0%)。总扩张次数为450次,中位数为6次。配对t检验发现,扩张前SD、U-SI和L-SI分别为(3.028±2.024)mm、(76.488±17.928)%和(66.864±17.300)%与扩张后(5.964±3.121)mm、(47.018±21.617)%和(43.470±19.1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半年内扩张次数(OR=0.554,P=0.002)和半年时造影的U-SI(OR=0.000 239,P=0.019)是预判半年内是否达到成功的独立因素,且扩张次数(AUC=0.92,P<0.001)和U-SI(AUC=0.83,P<0.001)在预判半年内扩张是否达到成功上效能较高,两者的临界值分别为10.5和55.6%。结论食管闭锁术后吻合狭窄患儿经过多次扩张,SI与SD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上开始扩张治疗后半年复查食管造影,当U-SI<55.6%、扩张次数超过10次时,可预判患儿倾向于达到扩张成功,无须继续扩张,从而提高扩张效率,减少患儿痛苦。

  • 标签: 食管闭锁 儿童 胃镜下球囊扩张术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定量磁敏感R2*图中测量磁敏感性值和R2*值,观察0~6岁儿童脑深部灰质核团铁随年龄变化规律,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87例年龄1个月至6岁儿童(男26例/女61例),按照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1个月至1岁和大于1~6岁两组,测量并分析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的磁敏感性值和R2*值与月龄的相关性。结果1个月至1岁,仅苍白球磁敏感性值与月龄呈正相关性,而各深部灰质核团的R2*值均与月龄呈正相关性(P均<0.001)。大于1~6岁,各部位磁敏感性值和R2*值与月龄均呈正相关(P均<0.05),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的磁敏感性值与月龄的相关系数高于R2*值。结论由于R2*值可能受到脑水含量的影响,定量磁敏感成为一种更适合评估0~6岁儿童脑深部灰质核团铁随年龄变化规律的方法。

  • 标签: 定量磁敏感图 深部灰质核团 儿童 横向弛豫率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位时间为7.0个月(3~13个月),明显早于无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的位时间59.0个月(6~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组位再手术间隔时间8.0个月(5~15个月),无胆漏组间隔时间为72.0个月(24~168个月)(P<0.05)。再次手术方式:胆漏组4例重新进行肝总管空肠吻合2例行吻合扩大成形术,术未见胆道结石;无胆漏组3例再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5例行吻合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吻合处或肝内胆管有明显结石。术后1例发生胆漏,2例1个月内再次发生胆道感染,余21例术后恢复顺利,长期随访发现仍有5例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胆肠吻合漏者早期即可出现胆道梗阻表现,应尽早再次手术治疗。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病理性狭窄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胆漏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发生Ⅳ级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漏的2例患者采取吻合离断术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作为Ⅳ级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漏的抢救治疗,在临床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2250热轧R2轧机的基本轧制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2250热轧R2工作辊小辊径抖动原因做了深入的对比分析,然后明确指出改进措施的方式及其改进后的实际效果,最终让读者对2250热轧R2工作辊小辊径抖动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良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术式的胆汁引流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并对比不同大小胆肠吻合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胆管炎(9.4%)和胆漏(9.4%),最常见远期并发症为反流性胆管炎(15.6%),无吻合狭窄、结石形成或癌变。与术前相比,随访期间总胆红素(t=19.455, P=0.000)、直接胆红素(t=18.479, P=0.000)、碱性磷酸酶(t=3.229, P=0.002)和γ-谷氨酰转肽酶(t=3.057, P=0.003)均明显下降。胆肠吻合直径2~3 cm组与>3 cm组患者胆汁引流效果相当(t=0.284, P=0.778),近期胆管炎(χ2=0.121, P=0.728)、胆漏(χ2=0.121, P=0.728)及远期反流性胆管炎(χ2=0.205, P=0.652)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方叶切除联合大口径胆肠吻合治疗高位胆肠吻合良性狭窄临床疗效肯定,胆肠吻合直径>2 cm即可。

  • 标签: 肝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7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狭窄行腹腔镜下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肠吻合重建,手术时长(232±73) min,出血(22±15) ml,术后住院时间(7±2)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仅1例发生无症状胆瘘。所有患者术后半年肝功恢复正常,4例患者肝内胆管恢复正常,2例患者肝内胆管回弹不良,其中1例再发肝内胆管结石行开腹胆肠吻合重建及空肠盲襻皮下埋置术。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肠吻合重建及取石术应用于胆肠吻合术后狭窄患者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吻合良性狭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因考虑胆肠吻合术后吻合狭窄行PTCS下扩张成形、肝内胆管取石治疗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0~76岁。该手术分为两期,一期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胆管穿刺,置入鞘管固定,二期待窦道形成后经皮胆道镜行吻合狭窄钬激光+球囊扩张术。治疗后通过肝胆相关生化指标等评估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3.3±31.0)min(范围:15~1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4.4±2.3)d(范围:2~9 d)。经治疗后,9例患者术前腹痛、黄疸、发热寒战等症状消失;术前碱性磷酸酶为122~1 334 U/L,术后为85~702 U/L;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为44~1 219 U/L,术后为46~529 U/L。结论PTCS手术治疗过程安全,可有效扩张胆肠吻合狭窄,是治疗胆肠吻合狭窄的可选术式。

  • 标签: 外科吻合口 手术后并发症 胆肠吻合口狭窄 经皮经肝胆道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2*值评价不同程度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及其对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组,均行肝尾叶切除术。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 h、3 d、7 d、14 d、30 d进行常规MR及BOLD MRI扫描。测量并计算R2*值及肝再生率(LRR)。30 d扫描结束后检测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冻存肝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并获取病理切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各组不同随访时间、不同热缺血时间的R2*值、LRR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R2*值与LRR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F = 24.600,P < 0.001)及两者的单独效应对R2*值的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热缺血时间的交互作用对LRR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925,P = 0.528),但二者对LRR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同一随访时间,除热缺血40 min组外,R2*值与LRR均呈显著正相关(术后3、7、14、30 d r值分别为0.510、0.681、0.612、0.541,P值均< 0.05)。同一热缺血时间,R2*值与LRR均呈显著负相关(热缺血0、10、20、30、40 min r值分别为-0.800、-0.852、-0.893、-0.648、-0.853,P值均< 0.05)。术后30 d R2*值与各生化指标无相关关系(P值均> 0.05)。结论R2*值可无创、定量评价兔肝WIRI的微观结构改变及其对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一定程度的WIRI(≤30 min)对兔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具有促进作用,且热缺血时间越长,促进作用越明显;超过30 min促进作用明显减低。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再生 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肛手工加固吻合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术后低位吻合吻合在预防吻合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taTME并行经肛手工加固吻合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术前病理学诊断直肠癌;(3)肿瘤距离肛缘≤8 cm(根据盆腔MR);(4)术前评估为初治可切除病变;(5)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或放疗;(6)行taTME手术,行吻合器端端吻合,并行可吸收线间断加固吻合吻合距离肛门≤5 cm。排除标准:(1)既往具有恶性结直肠肿瘤病史;(2)合并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需急诊手术患者;(3)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4)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经肛手工加固吻合主要步骤:在确认吻合无出血后,使用3-0单股可吸收线采用"8"字缝合法间断加固吻合,缝合肠壁的浆肌层,一圈缝合6~8针。上一针的出针点对应下一针进针点。术可根据吻合吻合的结果,对吻合薄弱部位进行加固。主要观察指标为吻合漏发生情况和是否二次手术及其方式;吻合漏感染率和吻合狭窄率;术中和术后的一般情况。结果51例患者纳入研究,均顺利完成taTME和经肛吻合加固手术,手术位用时169(109~337)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10~600)ml。术后住院天数中位数8(5~16)d。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直肠系膜,无远切缘阳性病例,1例(2.0%)患者出现环周切缘阳性。12例(23.5%)患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1例(2.0%)患者发生吻合狭窄,予以人工扩肛处理后痊愈。有3例(5.9%)患者发生需要手术干预的C级吻合漏、均为男性,其中2例术未行预防性造口,行二次手术予以回肠造口及吻合修补后痊愈;有1例经肛门探查修补吻合,予以抗感染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2.0%)出现肛周感染,给予抗感染及坐浴等局部对症处理后康复。无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结论经肛手工加固taTME术后低位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漏 吻合口加固,经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DCR)吻合应用药物支架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以解放军第988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慢性泪囊炎行E-DCR 50例(60眼)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31眼),E-DCR的吻合处放置药物支架;对照组,25例29眼,术不放置药物支架。术后随访1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28眼(90.32%),好转2眼,复发1眼;对照组治愈14眼(48.28%),好转8眼,复发7眼(χ2=4.000,P=0.047)。治疗组术中出血(35±15)mL,少于对照组的(40±18)mL(t=2.152,P=0.035)。治疗组术后吻合闭合者1眼,少于对照组的7眼。治疗组术后鼻部无需再用糖皮质激素类鼻喷雾剂,无疼痛感;而对照组术后8眼出现疼痛感。结论吻合药物支架在E-DCR术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支架,吻合口,药物 泪囊炎,慢性 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