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25岁。唇部无痛性溃疡2个月就诊,无其他症状。皮肤科检查:上唇和下唇各见一圆形溃疡,直径0.8~2.4cm,基底光滑,表面干净,边缘轻微隆起,质硬(图1)。溃疡无触痛,双侧下颌下淋巴结增大。患者自述躯干和四肢曾出现对称分布皮损,无自觉症状,持续1周后消退。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difciencyvirus,HIV)检测阴性。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滴度1∶32,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pallidumparticleagglutinationassay,TPPA)强阳性。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IgG和IgM抗体阳性。患者女性伴侣梅毒血清学实验也是阳性。均给予青霉素肌内注射。4周后皮损消退(图2)。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唇部 硬下疳 无痛性溃疡 人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面对市售琳琅满目的护唇膏,如果真不知如何选择,又不想花钱购买,不妨使用坊问流行的diy唇部保养方法,例如:保鲜膜加凡士林的自制唇膜,而市售护唇膏种类众多,有加入胶原蛋白成分让双唇充满弹性的、也有标榜具有丰唇效果的护唇膏,另外,双唇的防晒、美白与抗老也成为唇部保养的必备概念。

  • 标签: 唇裂 唇部 保养方法 蛋白成分 唇膏 diy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唇部粘液腺囊肿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共收治了104例唇部粘液腺囊肿,常规手术治疗84例,术前进行了全面的口腔洁治34例,10例对象选择进行光疗,10例对象进行碘注射,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复发情况。结果从整体来看,治愈率达到98.08%,复发率约为1.92%,口腔问题发生率约为2.89%,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73%,治疗满意率达到98.08%。碘酊注射疼痛持续时间、(7.2±1.6)日、恢复正常进食时间高于手术、激光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部粘液腺囊肿治疗较多,整体治愈率较高,手术、激光治疗起效速度快。

  • 标签: 唇部粘液腺囊肿 手术 光疗
  • 简介:其中瘤体直径<0.3cm17例,  瘤内注射疗法23例中9例有效,对0.5~2cm大小的口唇部血管瘤可采用整形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儿童口唇 口唇血管瘤 血管瘤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80岁。主诉:下唇多发肿物5年,增大明显1月。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唇部开始出现一圆形疣状增生物,至当地医院就诊并行激光治疗,治疗后下唇部肿物多次复发,遂于2014年8月6日在当地医院行病理活检,结果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增厚,真皮乳头呈疣状增生,考虑寻常疣的可能性。于当地医院手术切除肿物。术后创面恢复可,数月后下唇再次出现多个肿物,且增大明显。于2016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并收住院。

  • 标签: 唇部 鳞状细胞癌 寻常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唇部及口周是面部活动较为频繁的部位,其衰老可见并随之加速,出现上唇人中变长、红唇变薄、唇形平坦、口角下垂、以及口周皱纹等变化。如何改善上述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唇部综合年轻化治疗方案成为关注的内容。针对上述问题,从衰老的机制以及美学出发,综合注射、填充、激光、手术等方法的应用范围,探讨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唇部与口周状态的年轻化治疗策略。

  • 标签: 唇部 年轻化 人中缩短 口角上提 肉毒素 口周皱纹
  • 简介:摘要唇部注射填充在微整形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临床注射剂虽然大多安全,但仍无法避免注射并发症。并发症分为早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主要有异物肉芽肿、黏膜颜色改变、异色、肥厚性瘢痕、迟发型超敏反应等。本文概述各类唇部注射远期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为改善症状、恢复唇部的美学效果和功能提供参考。

  • 标签: 注射 微整形 唇部填充术 并发症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PT强脉冲光联合参数治疗唇部多毛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医疗美容科收集唇部多毛,接受OPT强脉冲光脱毛治疗的女性患者94例,年龄14~52(28±9)岁。分为单参数组22例,联合参数组72例;均为每个月治疗1次,共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治疗次数增加,患者疗效逐渐显现。构成比比较,单参数组χ2=10.87,联合参数组χ2=1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次数间两两比较,单参数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参数组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次比3次,χ2=26.05;1次比7次χ2=73.3;3次比7次χ2=23.82,均P<0.017。两组构成比与显效率比较,治疗3次和7次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次显效率单参数组36.36%,联合参数组70.83%;治疗7次显效率为单参数组59.09%,联合参数组81.94%(P<0.05)。两组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红肿反应、局部瘙痒、皮疹情况。结论OPT强脉冲光联合参数治疗唇部多毛的脱毛效果优于单参数,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多毛 女性 OPT强脉冲光 脱毛
  • 简介:摘要总结10例唇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针对本病的特殊手术部位,做好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口腔护理,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做好患者出院指导。10例患者均伤口愈合出院。

  • 标签: 恶性肿瘤 手术 观察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10 nm半导体激光唇部脱毛的改进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女性脱唇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1月至10月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试验组,2017年1月至12月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810 nm以色列飞顿半导体冰点激光脱毛仪,超级滑动式脱毛(SHR)+定点脱毛(HR)联合模式进行治疗。试验组应用表面麻药麻醉、SHR模式哑铃形滑动(起始能量密度8 J/cm2)+HR模式(起始能量密度43 J/cm2)盖章式治疗,患者局部鼓腮配合。对照组未敷表面麻药,采用SHR模式直线往返式滑动+HR模式(起始能量密度41 J/cm2)。2组均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毛发较重一侧口角处的1 cm×1 cm部位,采用毛发分析仪计数1 m左右社交距离肉眼明显可见类似毛发数目,计算脱毛率。评价治疗效果:脱毛率≥90%为痊愈;70%~90%(含70%)为显效;40%~70%(含40%)为好转;<40%为无效。对比2组患者3、5次治疗后的脱毛率、最终脱毛率,分析治疗次数、2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情况及患者的舒适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共纳入20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00例,患者的年龄为(28.58±6.01)岁;对照组100例,年龄为(28.57±6.07)岁。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在年龄、皮肤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次数为5(5,6)次,低于对照组的7(6,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79,P<0.001)。试验组患者唇部的3次脱毛率为70.0%(68.0%,74.8%)、5次脱毛率为86.0%(83.0%,88.0%),最终脱毛率为89.0%(86.7%,90.0%),均高于对照组[40.0%(37.0%,42.0%)、72.0%(70.0%,74.0%)、86.5%(85.0%,88.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次=43.986,T5次=25.151,T最终=5.547,P值均<0.001)。单次SHR治疗间断次数试验组≤2次,对照组>2次,治疗期间均无水泡及色素沉着等并发症发生。末次脱毛后均随访半年,2组口角均有稀疏的不纳入毛发计数的新生细软毛发生长,纳入计数的毛发较治疗前变细。结论810 nm半导体激光提高治疗能量、应用表面麻药麻醉、SHR模式哑铃形滑动、患者配合鼓腮、治疗中充分冷却保护,与传统方式比较,治疗周期更短,效率更高,患者舒适度更高。

  • 标签: 毛发去除 激光,半导体 高能量
  • 简介:婴幼儿唇部血管瘤较多见,由于其病灶明显,常给患儿父母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血管瘤有随时间推移而自愈的倾向,所以传统上往往采取“观望和等待”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以该方法处理,局部畸形会在血管瘤消退前长期存在,且有可能在消退后又遗留畸形。

  • 标签: 唇部血管瘤 治疗指南 外科 早期 心理负担 患儿父母
  • 简介:目的:观测单侧完全性唇裂Millard术后1、3、6年患儿鼻唇部结构,为术后继发鼻唇畸形分类提供参考数据及后期手术矫正方法和手术时间选择提供参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和口腔科单侧完全性唇裂Millard法术后1、3及6年患儿鼻唇部结构测量的资料,患儿手术时年龄均为6个月,分别列为术后1年组(12例)、3年组(13例)、6年组(12例);并对应选取1.5、3.5和6.5岁同年龄段颌面部无先天性畸形、无手术史的儿童作对照,分别列为正常1.5岁组(13名)、3.5岁组(12例)、6.5岁组(15名)。各组性别不限。以Farkas头面部测量内容为基础,选择11个测量标记点,15个观察项目(11个线性观察项目,4个角度观察项目)进行测量。结果与正常1.5岁组比较,术后1年组患儿的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唇高、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患侧鼻翼厚度,以及患侧和健侧的鼻孔宽、鼻孔高、鼻翼长、鼻翼外侧角、鼻前角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3.5岁组比较,术后3年组患儿的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和健侧的鼻翼外侧角、鼻前角、鼻孔高,以及患侧和健侧的鼻孔宽、鼻翼长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6.5岁组比较,术后6年组患儿的健侧鼻孔宽、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以及患侧和健侧的鼻孔高、鼻翼厚度、鼻翼外侧角、鼻前角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Millard法术后随年龄增长,患儿鼻唇部结构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整体趋势逐渐减小,说明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有自行矫正的趋势;为减少术后出现畸形,健侧鼻孔宽、高和唇宽四项在行Millard法唇裂修复术时应提前给予预防。鼻�

  • 标签: 唇裂 颌面畸形 测量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对唇部软组织的影响。方法对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3个月后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非减数矫治。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唇部软组织指标进行测量统计分析。结果(1)在唇部各点相对于X、Y轴的线距上,治疗后表现为垂直方向上明显增长(P<0.05)。(2)在软组织角度与线距的测量上,治疗后软组织面凸角与反映唇部突度的鼻唇角、上唇倾角和上下唇突度的变化明显(P﹤0.05),反映了上唇前突和面部侧貌协调性的改善。结论运用快速扩弓扩大牙弓宽度是不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快速扩弓 头影测量分析 安氏Ⅱ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冰酸性氧化电位水治疗唇部破溃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2-8℃酸性氧化电位水湿敷AIDS病人唇部破溃处。结果患者使用后唇部破溃处出血即止,创面愈合,未出现感染的情况。结论酸性氧化定位水低温时用于治疗破溃出血创面不仅可以愈合创面、还有止血和抗感染的效果。

  • 标签: 冰酸性氧化电位水 破溃出血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鼻唇部色素痣患者43例、脂溢性角化病12例、角化棘皮瘤3例,共58例,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17~55岁,平均33岁。面部肿物面积0.8 cm×0.8 cm~2.2 cm×2.0 cm。鼻唇沟区设计携带皮下组织蒂的局部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或者游离周围组织推进方式,将皮下蒂皮瓣转移至缺损区域,切除肿物同时一期闭合皮肤缺损。术后总结并发症,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58例皮瓣转移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均成活、皮瓣血运良好、术区瘢痕平整。随访6~48个月,1例口唇周围肿物切除术后,鼻唇沟供区瘢痕较明显。满意57例,占98.3%。结论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有一期防止器官牵拉变形,远位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等优点,且皮瓣厚度、颜色与缺损处相近,供区瘢痕不明显,术后外观和功能均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皮下蒂皮瓣 鼻唇沟皮瓣 肿物切除
  • 简介:摘要介绍2例大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护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大血管疾病中,有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加强护理观察,重视患者主诉。

  • 标签: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共有58位患者接受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唇部肿物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治疗,其中包括43例鼻唇部色素痣,12例脂溢性角化病以及3例角化棘皮瘤病例。患者中男性有24人,女性则为34人。在鼻唇沟区域,设计并实施带有皮下组织蒂的局部皮瓣手术。利用皮下隧道技术或周边组织游离推进法,将皮瓣转移到受损区域,以填补切除肿瘤后的空缺,并在同一步骤中封闭皮肤伤口。手术后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所有58个皮瓣转移手术的切口都一次性愈合并保持良好的血流供应,皮瓣全部存活,手术区域的疤痕平滑。在6至48个月的随访期间,发现一例在口唇周围肿瘤切除后,鼻唇沟供区的疤痕较为显著。其中57例患者对结果表示满意,满意度高达98.3%。结论:利用鼻唇沟的皮下蒂皮瓣来修复鼻唇部位因肿物切除造成的皮肤缺失,能有效防止器官拉伸变形,同时也能远距离修复面部皮肤缺陷。皮瓣的厚度和颜色与原本组织相近,供区疤痕不明显,术后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 标签: 鼻唇沟皮下蒂皮瓣 修复鼻唇部 肿物切除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2种前份截骨术对上颌前突患者唇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5.0±0.6)岁。根据入院治疗的顺序随机将30例上颌前突患者分为传统组(20例)与改良组(1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上颌前份截骨术,改良组采用改良术式。三维模型、定位头颅侧位片和正面照片结合,于术前1周及术后1年,测量4个骨组织测量项目、8个软组织测量项目和7个唇部测量值。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唇组织变化的差异以及上颌切牙与上唇变化的比例关系。结果3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块坏死。术后随访1年,骨性颌骨前突无复发。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唇齿关系良好,面下1/3颜面外形明显改善,鼻唇颏关系协调。传统组及改良组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相关性最明显,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组R=0.768,改良组R=0.771。2组患者上齿槽座角均减小,鼻唇角均增大,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颈点及切点后退量,上唇后退量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存在术后上唇厚度增加、上下唇缘距离值减小、上中切牙-上唇缘距离值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上唇高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的中切牙颈部后退量与上唇后退量的比值为1.19∶1,改良组为0.81∶1;正面观改良组越靠近中线上唇厚度变小趋势越明显,上唇线变化趋势为M形。结论2种前份截骨术式对改善前突畸形效果显著。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呈显著相关。改良上颌前份截骨术后上唇高度增加,唇部美观性更佳。

  • 标签: 上颌前突 前份截骨术 正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