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商代玉器融南(长江)、北(辽河)两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琢玉技艺于一炉,创中原玉雕艺术一代新风。解放以来,随着大批商代遗址、墓葬乃至王陵的发掘与清理,出土了数以千计的各类玉器,尤其是近年来二里头、二里岗商代早、中期遗存的发现与伴随出土玉器的增多,不仅充实了商代早、中期玉器资料,同时也为商代玉器的分期与断代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在疏理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商代玉器的名称与用途作一考证,并在分类中讨论他们的形制特点,试提出发展序列,以供文物考古工作者参考。
简介:商代卜辞中,战争材料尤为丰富,有关军事制度的内容,向为学者所关注,甲骨文透露出,殷商时代的族是军事组织;行是步兵作战时的行阵,(方彳再)为演兵之法;而共人则是征集步兵,那种共人即征兵的笼统说法应予修正。
简介:1989年9月20日下午,江西新干县大洋州的三位农民在沙洲上挖沙时,忽然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一小时后,三人从沙土里挖出一个金属物体。他们不曾想到的是这个锈迹斑斑、毫不起眼的物件,竟带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巨大发现。
简介:商代校阅礼是商代军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借助田猎活动选拔、训练兵士的仪节的总称。前人研究商代军礼的不乏其人,但对校阅礼系统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通过系统整理甲骨军事刻辞后进一步归纳出商代校阅礼包含有:建旗聚众、训练检验、犒劳军士等仪节。训练检验又称搜田,含有搜田活动前的告庙礼、迁庙礼、占卜、搜田过程中祭天地山川礼、搜田结束后的献捷礼等仪节。对这些仪节的爬梳,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甲骨军事刻辞蕴含的商代军礼,有利于补商史研究之缺漏。
简介:根据殷墟卜辞的记载,商代有苟方。苟,应读为敬。苟方,即文献记载中的肃慎,是先秦时代北方地区的重要方国。
简介:青玉大戈出土于西峰市董志野林村,1978年3月收藏于庆阳地区博物馆。
简介:商代是汉字的成熟期。在商代汉字的三种字体中,简牍文字是核心字体,其风格面貌决定了汉字形体的基本特征;甲骨文、金文、陶文是软笔书写为特征的简牍文字在不同书写载体上的特殊形态。对简牍文字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文字在商代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了解汉字形体发展线索。
简介:本文通过对邢台与温县两地有关邢都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对比研究后,认为商代邢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目前所发现的商代都城的五条标准比较而言,邢都探索只能从河北邢台与河南温县同时加大研究力度,方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简介:十九世纪末叶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史学研究上是一件大事,它的发现和研究使司马迁有关商王朝的记载成为信史,为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商代甲骨的研究多着眼于殷墟甲骨文,忽略了对甲骨本身的研究,但在发现的十几万片甲骨中有刻辞的仅是少数。近年来这种研究偏向虽有所扭转,但对殷墟以外甲骨的研究仍尚欠缺。对商代各地甲骨进行综合研究,有助于了解商代甲骨占卜的发展规律及地方文化特性。现就商代甲骨主要出土地二里冈、殷墟、藁城台西、济南大辛庄等地所能搜集到的资料,对商代甲骨占卜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简介:近代徽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春和鲍漱芳,他们都是歙县人。江春早年乡试失败,于是弃学经商,寓居商业中心扬州。他深谙官商结合的道理,乾隆六次下江南,江春徘徊接驾,并个人捐银30万两。乾隆对他颇有好感,为他手书“怡性堂”匾额,赐封为内务奉宸苑卿,授以布政使之衔。扬州瘦西湖有一座砖砌三层白塔,酷似北京北海公园的喇嘛塔,
简介:从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分析,商代已形成一定的鼎制.、商代鼎制孕育形成于二里岗上层时期,殷墟时期得到发展和推广。鼎制内容涉及使用者的身份、鼎的数量、配置组合、鼎之功用与鼎实等方面。商代鼎制具有独特性,与周代用鼎制度关系密切。
简介:<正>中国古代都城的起源是伴随着中国古代文明一起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的。中国处在亚洲的东部,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一条东方式的轨道独立行进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出
简介:近年来,有些学者屡屡提及所谓商代外婚与内婚并行的说法。我们认为,所谓商代女性不著姓的说法,并非确凿无疑;说商的后裔宋国有内婚的现象发生,就断言其为商的遗制,未免片面;从甲骨文的个别资料论证商代内婚制的做法,也很难成立。从甲骨卜辞中看到了商代外"取"和"氐"女的证据;考古资料中除了前引资料中所言男女合葬墓中女子手脚被捆绑的"取"来证据外,还有证据表明男女的族属差异。因此,从婚姻角度来说,商代已盛行男娶女嫁,也就是说当时流行的是外婚制,而非内婚制。
简介:采用矿山考古、模拟实验等方法,对中国商代采矿技术进行论证后得出如下论点:商代,探矿采用了重砂法和工程法.地下开拓采用竖井、斜井、平巷等多种井巷联合进行.采掘工具已使用铜质专门器.采用多种型、式不同的"预制"木构件,用于各地矿山井下,形成了规范的井巷支护技术.矿山提升采用滑车等简单机械.矿井采用自然通风.井下有了排水槽、水仓等排水设施.井下采用火把式照明.
简介:商朝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以青铜制作的器具众多,其中不乏大量的酒器,从酒器的造型与纹饰可以反应出商当时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即商人好酒。
简介:商代后期殷墟气候研究,是商代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历年来的研究,注意到有关气候波动的研究尚未深入。通过筛选殷墟文化各期与地下水位变化有关的发掘材料,制成简表,确认殷墟文化一至四期之间地下水位有剧烈波动的事实。据此推断殷墟气候干湿变化的轨迹。参考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气候干旱的材料,与地下水位变化简图对比,发现二者大体吻合。同期的甲骨文气象记录中,也发现了与干旱有关的现象,进一步确认了关于气候波动的推论。
简介:<正>殷商时代,琢刻或书写在玉石器上的文字,为数不多,主要出土于安阳殷墟,其次为传世器,个别的出土于甘肃省。由于资料比较分散,查找不易,而某些铭辞,对研究殷代的礼制、方国关系等问题有一定意义,故辑录于此,并就器物的年代、占有者身份等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正于同志们。据我们蒐集到的不完全资料,商代玉石文大约有20多件(未计玉璋残片),其中约23件为刻文;2件为毛笔书写。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两类。
简介:近几十年来,浙江台州地区陆续发现了诸多商代文化遗存,信息量较为丰富,但有些材料仅停留在内部资料的层面上,总体也少人关注和整理。对其详加梳理和归类,并进行考古学探索,十分必要。台州商代文化遗存的性质或为村落遗址,或起因于巨石崇拜,或为祭祀器物,反映了台州地区青铜时代的社会面貌以及文化现象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研究商文明对南方的辐射提供了新的资料。
简介:曾国在商代晚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由甲骨卜辞结合西周金文、考古遗存、锡料来源等多方面来看,商代曾国地望应该在两周时期曾国位置,即今湖北随州,曾国与商王朝是睦邻友好的军事同盟关系。学者曾引用一些卜辞中的“曾”并非作为地名或国名使用,而是一种副词用法,因此不能据此来说明商代曾国的地理位置。此外,商代曾国也难以断言族姓,与夏代姒姓鄫国的关系还需探讨。
简介:《金文引得》是一部有关铭文检索的工具书,内容详细,方便使用,但白璧微瑕,亦偶有疏漏之处,本文仅指出商代部分,意在助成其美。
商代玉器
商代军制三论
新干商代古墓之谜
商代校阅礼初探
商代苟方考
商代青玉大戈
商代简牍文字刍议
商代邢都初探
商代甲骨占卜探讨
近代徽商代表
商代鼎制初探
论商代、西周都城形态
商代内婚说驳议
商代江南铜矿开采技术
商代青铜酒器文化研究
商代后期殷墟气候探索
商代的玉石文字
台州商代文化遗存初探
卜辞所见商代曾国
《金文引得·释文》商代部分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