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西兰兔、大鼠等啮齿动物是脑脊液病理生理学及脑脊液药理学研究的常用动物。本文回顾了经不同部位及不同留取方法的脑脊液采集技术,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操作简便、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小、能长时间重复取样的脑脊液取样方法是将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大鼠 小脑延髓池 脑脊液 腰大池
  • 简介:摘要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常表现为机体多系统功能下降、储备功能减退,更易发生健康不良事件,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但衰弱可能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啮齿动物与人类具有同源性,是研究人类疾病常用的动物模型。因此,啮齿动物衰弱模型有助于促进人类衰弱的研究和干预。本文就啮齿动物衰弱模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衰弱 啮齿类动物 动物模型
  • 简介: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测量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和昆明种小白鼠(Musmusculus)(简称小鼠)肾脏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皮质与髓质的厚度比在三种鼠中有差异,其大小依次为:斯氏鼢鼠>棕色田鼠>小鼠;皮质迷路内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的数量比在三种鼠中也不相同,斯氏鼢鼠为1.92∶1,棕色田鼠为1.77∶1,小鼠为2.11∶1;三种鼠肾小囊腔的腔隙从小到大依次为:小鼠、棕色田鼠和斯氏鼢鼠。上述结果表明,小鼠肾脏重吸收能力大于棕色田鼠和斯氏鼢鼠,与它们的生境和食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肾脏结构 斯氏鼢鼠 棕色田鼠 小鼠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状态,多种机制参与其的发生发展。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可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其中HFrEF和HFpEF占据了心衰患者的绝大多数。目前HFrEF的动物模型已较为成熟,而HFpEF的动物模型则尚为缺乏,这大大限制了有关HFpEF研究的开展。该文汇总了HFpEF啮齿动物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对各模型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疾病模型,动物 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由牙龈下牙齿表面形成的细菌群引发的,其特征是牙槽骨和包围和支持牙齿的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破坏。实验研究中常常会采用动物模型来研究牙周病,本文就啮齿动物牙周炎模型的进行总结。

  • 标签: 大鼠 小鼠 牙周炎 模型
  • 作者: 廖宝莹 齐新宇 乔杰 庞艳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市生殖内分泌与辅助生殖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卵成熟障碍综合诊治研究创新单元 100191
  •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异质性高。代谢异常是PCOS的重要特征,在PCOS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PCOS啮齿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其生殖内分泌和代谢特征,讨论了各种模型所适用的研究类型,为PCOS病因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索所需啮齿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啮齿类动物模型 代谢异常 生殖内分泌紊乱 造模方法
  • 简介:啮齿动物与人类有相似的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及卒中后病理生理改变,对其制定有标准化的神经行为评估体系。因此,啮齿动物脑缺血模型应用广泛。啮齿动物脑缺血模型适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目前已成功发现了多种脑缺血分子、细胞机制,但在向临床治疗转化中,

  • 标签: 脑缺血 模型 动物 啮齿类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最常见的影响育龄女性健康的慢性疾病,至今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构建适宜的动物模型有利于推进相关基础研究。目前啮齿动物是较为经济,易于饲养,且子宫内膜结构与人类相似的实验对象。本文旨在分析比较近四年来啮齿动物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模型、同种异体移植模型以及异种移植模型等的构建方法、影响造模成功率的因素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荧光定位模型、疼痛模型、深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等进展,为研究者进行关于发病机制和治疗的体内研究时选择适宜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实验动物模型 啮齿目
  • 简介:啮齿遗存是一类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的形成与演变,及对生业经济的影响;(2)探索啮齿在史前居址中“与人共栖”的起源、“家栖啮齿”的形成与演变,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利用啮齿探讨古环境、分析人地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啮齿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群落演替”、“与人共栖”等两项生态学理论;并就啮齿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一般流程、采集与鉴定(几何形态测量法)、埋藏学解释等方法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还专门引介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即小家鼠的与人共栖起源及在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扩散。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动物考古学同行的关注,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更多的啮齿动物考古学研究。

  • 标签: 遗址形成过程 考古遗址学 理论框架 考古信息
  • 简介:摘要:介绍了动物实验设施的基本要求及分类,并结合项目经验案例汇总设计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 标签: 动物设施 工艺设计
  • 简介:包括肝螺杆菌(Helicobacterhepaticus)和胆汁螺杆菌(Helicobacterbilis)在内的啮齿螺杆菌(rodenthelicobacter)已经被公认为是啮齿实验动物重要的致病菌,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国际实验动物理事会早已将其列为啮齿实验动物必须排除的病原微生物.我国因缺乏模式菌株使这一致病菌的检测方法至今未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版也因此而未将其列入,这已经严重妨碍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对外交流.

  • 标签: 螺杆菌 实验小鼠 胆汁 啮齿类实验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离
  • 简介:本文借助于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西汉时期分布于秦岭地区的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黑熊、棕熊、草兔、麋鹿等七种动物名称,习性和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复原了当时动物的生态环境,希望能为目前政府开发大西北、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 标签: 西汉 兽类动物 秦岭 生态环境 大熊猫 金丝猴
  • 简介:目的掌握合浦县啮齿动物的种类、构成与分布,为鼠疫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笼捕法对家栖和野栖啮齿动物进行调查,并进行分类。结果黄胸鼠和褐家鼠是室内优势鼠种,黄毛鼠和板齿鼠是室外优势鼠种;平均鼠密度为10.75%,室内(11.46%)高于室外(10.04%);黄胸鼠、褐家鼠、臭鼩鼱、黄毛鼠和板齿鼠的密度分别为4.09%、3.88%、3.20%、6.86%和2.51%。结论黄胸鼠、褐家鼠、臭鼩鼱、黄毛鼠和板齿鼠均是合浦县鼠疫预防控制的主要对象。

  • 标签: 啮齿动物 种类 分布
  • 简介:1996年5月26日~6月28日,笔者利用铗线法对吉林省集安市楼子沟参场的啮齿动物的生态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结果:一般阴坡的种类和数量都多于阳坡,而且捕获率按北、东、西、南依次递减;坡度在6~15°的地形面上捕获率最大,种类最多;>15°的坡上,随坡度增加,捕获率降低,种类减少。

  • 标签: 坡度 坡向 啮齿动物 生态分布
  • 简介:"妈妈,为什么无尾熊宝宝会住在袋子里呢?"相信到动物园参观每个孩子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狮子、猫熊、猩猩、企鹅、长颈鹿……每种动物都有独树一格的自然生态,而当中人气最红的则是长相卡哇伊、宛如布偶般的无尾熊。无尾熊宝宝的诞生,以及"熊宝贝"在母亲育儿袋中的可爱模样,是许多大朋友、小朋友看了都兴奋不已的节目!

  • 标签: 有袋类 树袋熊 卡哇 相信你 俱足 哺乳纲
  • 简介:摘要现如今,在国际纪录片产业环境中,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正获得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其已成为了国际纪录片市场的制作主线之一。基于此,本文以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所具备的通过动物反思人类自身行为、通过动物展示大自然的美丽等创作意义为出发点,集中研究了其具体的创作方式。以期可以有关纪录片团队,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自然类动物纪录片提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自然类动物纪录片 动物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
  • 简介:摘要:科技日新月异,实验动物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且越来越实施标准化研究。特别是近几年许多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对实验动物质量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动物的细菌病毒检测最能体现实验动物的质量。实践证明这是非常至关重要的。本文以啮齿动物大鼠为检测对象,通过中国国标和 FELASA欧洲实验动物科学协会和 Charles River公司权威行业机构检测报告做对比,从 FELASA、 Charlers River公司和中国国标之间的差异,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检测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建议,缩短差距,日趋完善。

  • 标签: 中国国家标准 FELASA Charles river 大鼠 细菌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