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喉咽反流(LPR)患者在口服雷尼替丁及联合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后各项症状的变化。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就诊疑似喉咽反流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口服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分别记录RSI、RSF评分表。结果(1)RSI评分改善,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4.59,P<0.05)。RFS评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持续清嗓、慢性咳嗽2周后得到改善。结论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明显早于体征,最早显效于持续清嗓、慢性咳嗽等2方面。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积极影响。方法: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抽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治疗的86例胃食管反流症患者,随机平均将所有患者分成常规组(n=43)及联合组(n=43),常规组患者给予盐水雷尼替丁片进行口服治疗,每天2次,每次150mg,联合组患者额外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进行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g,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记录症状消失时间和胃内吸出物分泌量。结果:联合组反酸消失时间、胃脘不适消失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的胆酸和胃酸分泌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治疗后的胆酸和胃酸分泌量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能够加快胃食管反流症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减少胃内吸出物分泌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对比采用不同治疗药物,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药物后的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应用GERL评定法评定)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是(3.72±0.46)分,(3.41±0.89)分,(3.89±0.85)分,(3.85±1.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分别是(1.45±0.64)分,(1.27±0.42)分,(1.76±0.45)分,(1.58±0.95)分)。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反酸、上腹饱胀、胃部灼热、胸骨后疼痛症状。
简介:儿童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upperesophageasphincter,UES)以上的咽喉部而产生的上呼吸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该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病,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Vandenplas和Sacré-Smits[1]早在1987年推测婴儿期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患病率为18%。
简介: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最早由Cherry与Margulies[1]在报道酸性反流与喉后部肉芽肿病例时提出。本病未被正式命名前,曾有反流性喉炎、胃咽反流、咽食管反流和食管外反流等提法。已知LPR与某些呼吸道疾病有关,如哮喘。当哮喘患者出现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伴随症状时应考虑LPR。哮喘与LPR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喉咽反流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喉咽反流性咽炎患者11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59,采用雷贝拉唑钠进行治疗)和观察组(n=59,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RFS(返流体征评分)、RSI(返流症状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有利于改善喉咽反流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68例,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34例)和奥美拉唑组(34例)。泮托拉唑组给泮托拉唑80mg1次/日静滴、连用15天,奥美拉唑组给奥美拉唑80mg1次/日静滴、连用15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相比较,泮托拉唑组治愈率59%(20/34),好转率35%(12/34),无效率5.9%(2/34),总有效率94%(32/34);奥美拉唑组治愈率41%(14/34),好转率32%(11/34),无效率26%(9/34),总有效率73%(25/34)。泮托拉唑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P<0.01)。结论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临床上应优先使用。
简介:虽然喉咽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refluxdisease,LPRD)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研究,但是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尽管如此仍有相当部分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对LPRD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怎样的关系也不清楚,甚至误认为LPRD是GERD的严重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使用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反流性咽喉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法莫替丁治疗;治疗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共同使用促动力剂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站立、卧位最长反流时间及RSI评分、RF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反流性咽喉炎使用奥美拉唑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不适症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治疗依从性高,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恢复并改善预后。
简介:1概述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upperesophagealsphincter,UES)以上的咽喉部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的损害。1968年Delahunty与Cherry将喉咽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refluxdisease,LPRD)这一概念提出用以描述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所引起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LPRD作为咽喉疾病中一组较特殊的疾病给予关注及命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RE)中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本次对比研究所选择的时间段为2015年2月~2016年8月,所选择的患者为RE患者,共76例,对照组38例选择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38例选择埃索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与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是92.11%,对照组是76.32%;两组症状评分比治疗前皆有一定程度下降,但研究组更为明显,比较存在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RE患者临床选择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相对优于奥美拉唑,可作为优先选择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