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VSD是负压封闭引流的英文缩写,通过负压形式的装置处理,得到对创面管的引流作用,确保创面渗透物的析出和及时清洁。采用持续性的负压封闭引流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流动效果,减少水肿产生的组织液问题,提高机械牵拉性作用。根据实际封闭辅料面的创面标准,对外界进行隔绝处理,有效的防止可能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和感染问题。针对实际的浅表性创面,对薄膜、泡沫进行复核型组织材料的处理,对其功能近皮肤表面进行处理,对局部环境进行生理环境化的分析。封闭形式的负压吸引方法可以有效的组织外部细菌的入侵问题,尽可能的减少产生创面毒素的吸收问题,逐步增加机体的整体抵抗能力,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尽可能的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本文将根据VSD四肢的软组织创面可能出现的感染情况进行护理分析,研究护理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要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四肢小创面采取百多邦软膏联合聚维酮碘纱布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门诊2008年9月-2013年9月接收治疗的246例四肢小创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尾号的奇数将其分为124例治疗组和122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聚维酮碘纱布进行包扎,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百多邦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愈合天数为(14.3±4.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愈合天数为(21.5±5.2)d,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愈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四肢小创面患者采用百多邦软膏联合聚维酮碘纱布,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不会对衣物产生污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PIAP)、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DAP)、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RCAP)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创面5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1.5 cm~ 10.0 cm×24.0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0 cm~ 11.0 cm×25.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关闭。术后观察皮瓣成活与创面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及皮瓣供区外形及功能。结果1例DIEP移植术后第3天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其余5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 18个月随访,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仅残留线形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疗效可靠,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SD皮肤扩展器在骨科四肢创口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治20例四肢皮肤缺损或皮肤张力较大无法一期闭合;10例采用皮肤扩展器(SSD)闭合切口,10例采用传统方法(VSD联合植皮)闭合切口(VSD组);比较2组术后伤口感染例数、再次手术例数、伤口愈合时间。结果20例均获得2个月随访,未见伤口裂开或骨外露;VSD组1例在第1次手术后感染,SSD组1例术后出现感染,2组术后感染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60)。SSD组再次手术例数明显少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7,P=0.008)。SSD组伤口愈合时间较传统方法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41,P=0.015)。结论与传统方法技术相比,应用SSD修复四肢创口简单、方便,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愈合瘢痕小。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8~48岁,平均31岁.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修复部位为跟部、踝周及足背近侧,皮瓣最大面积8.0cm×10.0cm,其中2例为内踝及跟部肿瘤扩创后有肌腱外露、1例为足背Ⅲ度热压伤、3例为电接触伤致足背肌腱及骨外露.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1例,皮瓣面积13.0cm×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15.0cm,皮瓣带腓肠肌以填充膝部电接触伤去骨后的腔隙.顺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皮瓣最大面积10.0cm×12.0cm,其中修复同侧烧伤后胫骨外露1例、以交腿皮瓣方式修复对侧足贴骨瘢痕1例,电接触伤致髌骨外露1例.逆行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皮瓣最大面积12.0cm×8.0cm,均为电接触伤致手腕屈侧肌腱外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应用护理体会。方法对照组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消毒、伤口缝合或者皮肤移植手术,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该组患者采用了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治疗,该组患者接受的是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共有病例为45例,经过治疗与护理一次性愈合的病例共有15例,经过植皮手术治疗得到愈合的病例有15例,一次性愈合率达到33%,总的愈合率为66.67%;观察组共有病例为45例,经过治疗与护理一次性愈合的病例共有35例,经过植皮手术治疗得到愈合的病例有8例,一次性愈合率达到77.78%,总的愈合率为95.56%。上述两组病患者数据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具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Flow-through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儿童四肢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应用Flow-through的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儿童四肢创面9例,其中上肢3例,下肢6例;年龄5~12岁,平均9.4岁;I期行创面清创,负压海绵封闭创面,5~8 d后II期应用Flow-through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6例患者结合植皮修复创面。术中受区动脉两端均修整为管腔向下的斜面,受区血管近端和肩胛下动脉吻合,远端和旋肩胛动脉吻合,胸背静脉和受区静脉吻合。8例患者有1条胸背静脉,1例患者有2条胸背静脉。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血和抗血管痉挛治疗,并定期随访。结果本组中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后痂下愈合。植皮成活良好。术后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8(平均13)个月,术后门诊随访7例,微信随访2例。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CDU检查提示血流通畅,3例术后1年随访CDU检查提示血流通畅。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3例后期行皮瓣整形手术。结论应用Flow-through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儿童四肢创面,皮瓣成活良好,受区主干血管血流通畅,对肢体远端血供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浸浴治疗四肢烧伤残余创面修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64例四肢烧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例数相同,均为32例。其中参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中药浸浴治疗)。观察两组VAS评分、NRS评分、QOL评分、恢复情况(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5d创面愈合率)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指标均改善,P<0.05,但实验组VAS评分以及NRS评分更低,QOL评分更高,P<0.05。实验组换药次数更少,创面愈合时间更短,治疗15d创面愈合率更高,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3.75%,高于参照组的62.50%,P<0.05。结论:在四肢烧伤残余创面修复期中,中药浸浴治疗可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疼痛反应,促进创面愈合,并降低换药频率,减少患者换药时的痛苦,降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同时疗效确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杉树皮小夹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四肢活动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四肢活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杉树皮小夹板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治疗,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接近的复位固定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四肢功能,还可促进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