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福建省908专项海岛土地利用调查对全省l321个面积在500m。以上海岛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统计,将土地资源划分为12个一级类,采取多源信息相互印证及3s结合的工作方法,基本查明了海岛土地分布范围、面积和开发利用现状.经调查与测算,福建省海岛土地总面积为1628389432m^2。(包含海岛岸线外侧沿海滩涂面积474076929m^2),即海岛陆域土地总面积为1154312503m^2,其中有居民海岛陆域土地面积1106414004m^2,无居民海岛陆域土地面积47898499m^2.与1988年福建省海岛调查的14个海岛的土地利用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简介:摘要:本研究关注的是利用遥感和测绘工程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遥感技术凭借其非接触、大范围、高效率的特点,为土地利用变化的实时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测绘工程则通过精确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提供了基础支持。本论文首先探讨了遥感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特别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阐述了如何通过遥感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的变迁。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度挖掘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与大数据分析的综合潜力,以全面解析我国近期土地利用模式的时空变迁,并深刻剖析其对生态安全的广泛影响。借助连续时序的卫星遥感图像,我们精确测量了耕地、林地、草原、建筑用地等关键地类之间的转移量,描绘出土地覆盖结构动态演进的鲜明特点与未来导向。进一步地,我们构建了一套综合性生态安全评估框架,利用先进的可视化手段,生动展现了地域性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维效应,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脆弱性和恢复潜力。本研究的实践成果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力依据,引导实施更加智慧的土地治理策略与生态保护措施,凸显了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的紧迫性与价值。
简介:摘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是应对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课题。本文先介绍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的定义和特征。接着,探讨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的数据来源与处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等方面。然后,讨论了决策支持体系构建的决策需求分析、指标体系构建、模型与方法选择以及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等内容。最后,对研究的挑战和展望进行了讨论。
简介:采用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卫星TM遥感影像与天津滨海新区1:50,000地形图,进行相应数据处理,编制出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并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近10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年间,滨海新区的建筑用地面积增加显著,而绿地、湿地、滩涂等高生态价值的土地向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等开发建设用地大幅度转化,后五年变化尤为显著。
简介:以石河子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该区近20a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计减少了54.52km~2,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12.23%;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累计增加了64.12km~2,是区域内变化最为明显的地物类别;水域面积相比变化不大,只增加了0.56km~2;其他地类面积减少了10.17km~2,主要转变为城乡建设用地。地物类别发生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水资源较充足的北部、东北部和东部靠近玛纳斯河中游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与区域内人口数量的变化和GDP的增长呈现显著的相关特征,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影响极大。
简介:采用1997、2004、2007和2009年的LandsatTM影像,利用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到4期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土地利用信息,通过GIS空间分析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得到1997—2004年、2004--2007年和2007--2009年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速率、幅度、空间分布格局等相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耕地经历了先减少后略微增加的过程;草地经历了前期增加,中期、后期减少的过程;林地则是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表现为前期显著增加,中后期增加速率减慢;同时12a问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显著变化,1997年的耕地所占比例为38.6%,是主导类型,2009年的草地成为了主导类型,占33.8%。监测的4个年份,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都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