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本文研究的药物分类控制系统针对目前国内医院药房中依靠人工取药工作效率低、工作任务重、易出现错误等问题,将药物分类控制系统已自动化发药为应用背景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药房自动化设备的应用状况,归纳使用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完成针对盒类包装的药物存储分类发放的系统设计。介绍了药物分类控制系统的整体功能。然后对系统的硬件进行了分析设计选型,根据药物分类控制系统要求编写完成PLC程序和上位机组态。实现了盒装药物的自动存储、分类、发放功能。
简介:摘要:从氨基醇和2,6-吡啶二酸类衍生物出发,我们进一步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吡啶咪唑类配体。手性双咪唑啉配体的结构变化可以简单地通过调整1,2-氨基醇及其衍生物以及相应的胺来实现。进一步拓展了手性咪唑类配体分子库。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流行表明,人畜共患病向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COV)的传播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制定防治对策。由于缺乏对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的有效治疗,为了开发更有效的抑制剂,我们发现非共价片段X1249的设计提供了进一步的有益信息。
简介:目的探讨可降解药物支架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接受裸支架(BMS组)和100例接受可降解药物支架治疗(EXCEL支架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诊。测定术后1mo、3mo、6mo末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BMS组术后1mo、3mo、6mo末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均显著高于EXCEL支架组(P均〈0.01);术后6mo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EXCEL支架组(P〈0.01),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降解药物支架能降低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适度内皮化,减少再狭窄,减少迟发性血栓形成。
简介:摘要罂粟用于减轻疼痛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803年由罂粟生物碱分离物质出的晶体,被证实是天然阿片的镇痛活性成份,称为吗啡。吗啡等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镇痛药,但易造成耐受和依赖等副作用1。慢性疼痛发生在30%-50%接受癌症化疗的人和70%-90%的晚期癌症患者,阿片类镇痛药已经成为治疗这些中度至重度急性和慢性癌症疼痛的“金标准”2。使用阿片类激动剂的副反应包括意识混乱,毒性,恶心,呕吐,便秘。越来越多的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高死亡率是人们开新的和更安全的镇痛药另一个原因之一。
简介:以1,2,5-噻二唑-3,4-二酸(H2tdzdc)为主配体,具有螯合配位能力的2,2′-联吡啶为辅助配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一维链状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单晶衍射结构解析.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Co(tdzdc)(bpy)(H2O)]n(1)和配合物[Cd(tdzdc)(bpy)(H2O)]n(2)均为一维链状结构,前者为折线型,后者是直线型.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配合物2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研究发现配位过程中先是金属离子与H2tdzdc配体形成了一维链,辅助配体2,2′-联吡啶再以螯合的形式与中心离子相结合,从而阻断了一维链进一步向多个方向的连接.辅助配体2,2′-联吡啶以"卡角"的形式参与配位,阻断配合物形成高维结构,这在调控结构上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利用Autodesk Inventor软件进行机械装配体的建模与动态仿真。通过建立装配体模型,并运用Inventor的仿真功能,实现对装配体的动态行为进行模拟与分析。首先,介绍了Inventor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建模技巧,然后详细阐述了装配体的建模流程,包括零部件的设计、组装与约束设置等步骤。随后,利用Inventor的运动仿真功能,模拟了装配体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行为,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与优化。本文为机械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Inventor软件的装配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随着S油田专业化改革的逐步推进,S油田对物资储配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因S油田生产特殊性,突发需求、交货时间、供应商供货配合度等均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越多的库存量越能保证物资部门的服务水平。然而,S油田库存资金占用限制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使物资部门需针对各类物资的消耗规律和物料特性制定其安全库存。本文结合物资需求的接收和响应特点,提出将S油田所用物资分类,分别制定安全库存措施,依此为S油田的物资保障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撑。
简介:摘要: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经由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单链,其化学本质为ssDNA或RNA。适配体可通过自身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异性识别靶标分子,且具有高亲和力。与传统蛋白抗体相比,适配体具有免疫原性低、亲和力高、特异性强、易于合成与修饰等优势,因此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临床诊断及分析检测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随着对适配体的研究逐步深入以及生物传感器的不断优化发展,使得二者的结合有了更广泛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检测分析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用于生物大分子、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等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着重讲述了比色法、荧光法、拉曼光谱法(SERS)、电化学法等主要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一种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小囊泡,可以直接反映分泌细胞的生理和功能状态,参与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通讯,其作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在这些检测方法中,适配体传感器技术以其价廉易用、响应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帮助肿瘤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获得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并为愈后效果的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常见的适配体传感器有荧光、电化学、比色法、光致发光、横向流动带、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适配体传感器,不同的适配体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征,文章对几种常见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肿瘤外泌体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