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32例(45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2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24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1月检查,33眼(73.33%)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平均11.20--2.15mmHg,术后6月测眼压,平均16.86mm±3.81mmHg,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41眼(91.1%)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41眼(91.1%).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浅前房2眼,前房积血1眼,角膜水肿3眼.讨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48例(52眼)行小梁切除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7,14天,1,2月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FL)检查、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7,14天患者的FL评分较术前增加(P<0.05),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明显增加(P<0.05);术后1,2月FL接近术前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可显著影响泪膜稳定性,至术后1月,所有检查项目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手术后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晚期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3例52眼晚期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24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观察组(23例28眼)行复合性小梁切除术后口服甲钴胺片。比较两组6个月后眼压、视力、视野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VRQL)。结果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视野及VRQL的改善情况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口服甲钴胺片能提高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的改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曾行小梁切除术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265.81个/mm2(11.4%),对照组减少72.88个/mm2(4.3%),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细胞变异系数之间无差异.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正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严重,且恢复慢.因此术前应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无固定缝线进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12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共30例37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适时拆除可调缝线。结果30例37眼青光眼患者术后随访结果如下术后滤泡情况术后随访1周,I型滤泡共4眼,占10.81%,II型滤泡共31眼,占83.78%,III型滤泡共2眼,占5.41%,未见有IV型滤泡。术后前房情况术后观察1周以内出现浅前房的眼数为4眼,均为I级,未见II、III级浅前房者,经过加压包扎,阿托品散瞳后,一般2~4天均形成前房。术后眼压情况术后1周眼压稳定后,眼压7~15mmHg者有33眼,占89.19%,15~21mmHg者有4眼,占10.81%。随访1月,眼压在7~15mmHg者有28眼,占75.68%,15-21mmHg者有9眼,占24.32%,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情况按要求进行眼球按摩。结论小梁切除术中无固定缝线应用治疗青光眼,可有效的降低眼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有效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而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先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穿刺的效果。方法现察近年来113倒(149眼)青先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穿刺,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眼压。结果149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出现。但术后有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7%。其中8例患者出现滤过强,发生率为537%,药物保守治疗后均好转,5例患者出现浅前房,发生率为336%,经药物保守治疗后消失;有2例患者发生恶性青光眼,发生率为134%。采用药物联合“玻璃体抽洼+前房注气”手术治疗,恢复正常。结论小果切除术中应用前方穿刺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建立科学、全面的'复合式'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试的正向督促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考试改革带动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将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级中西医系1班(74人)、2班(72人)设为试验班级,一个班为试验组,一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复合式'考核体系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试验组在《中医外科学》考试成绩上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结论:改革后的'复合式'考核体系可以全面检验中医外科学教学成果,能够有效捉进教学水平和学生临床科研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