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自愿参与的60例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作为试验者,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处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范围内。入院后均对患者进行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畸形矫正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手术后,入组患者的侧凸Cobb角、最大后凸Cobb角、冠状平衡、矢状面平衡分别为38.42±9.67°、26.55±10.29°、20.55±6.95 mm、29.32±6.79 mm,优于手术前的78.49±10.25°、98.13±13.89°、60.41±15.48 mm、53.50±10.29 mm(P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成人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脊柱截骨矫形技术治疗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给予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2.22分±0.4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2.45%±3.96%)低于对照组(4.69分±0.56分、45.98%±4.5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5.22分±5.48分)高于对照组(65.78分±4.8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复杂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后病人康复,可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贵州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19.8±5.0)岁(范围:13~34岁)。患者均在头盆环牵引3~7周后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收集患者牵引时间,以及牵引前后和矫形术后身高、主弯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各评价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4例患者牵引时间为(35.2±8.3)d(范围:20~49 d),身高由牵引前的(156.7±7.6)cm(范围:141~166 cm)增至牵引后的(167.0±6.4)cm(范围:154~177 cm)(t=-10.49,P<0.01)。主弯冠状面Cobb角由牵引前的(117.4±17.2)° (范围:91°~176°)降至牵引后的(56.4±8.1)°(范围:44°~68°)(t=13.90,P<0.01);矢状面 Cobb角由牵引前的(92.5±11.6)°(范围:62°~132°)降至牵引后的(41.7±7.7)° (范围:29°~51°)(t=12.11,P<0.01)。牵引过程中均未出现钉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未发生神经功能减退。9例患者行单节段顶椎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5例行双节段邻椎不对称短缩截骨术,患者均未行骨性纵裂切除。术后肺功能、营养状态均较牵引前改善(P均<0.01)。术后随访(22.5±9.1)个月(范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冠状面Cobb角为(56.3±7.1)°,矢状面Cobb角为(37.7±6.5)°,与牵引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8,t=2.28,P=0.32)。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移位、松动及断裂。结论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伴复杂椎管内畸形初步观察安全有效,值得进行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脊柱截骨矫形术对治疗严重僵硬的脊柱畸形有很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几种截骨手术,其治疗首要目标是通过适量恰当的截骨以维持脊柱在三维方向上的平衡。对于截骨术式的选择需要术前对患者病情和畸形进行仔细评估以及需要截骨矫正的范围,同时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从而选择最佳的截骨矫形术。主要有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osteotomy,SPO),经椎弓根楔形闭合截骨(pediclesubtractionosteotomy,PSO),全椎体截骨(vertebralcolumnresection,VCR),还包括以上述手术为基础进行改良的术式,有Ponte截骨(Ponteosteotomy),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asymmetricalPSO,APSO),骨盘骨截骨(bone-disc-boneosteotomy,BDBO)等。在治疗脊柱畸形中,截骨术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同时也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SPO、PSO、VCR三种截骨矫形术进行介绍以及讨论各自的适应症和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小脑异常、脑室扩张等间接征象在胎儿脊柱裂诊断中的相关性和重要意义。方法将16例引产后证实的胎儿脊柱裂畸形作回顾性分析,主要总结声像图特点,并结合染色体检查。结果16例脊柱裂中除一例表现为水脑外,余15例中均可见小脑发育不良声像和侧脑室增宽,大部分后颅窝池消失,表现为典型柠檬头者12例,绝大多数脊柱裂病例有脊柱生理曲度的异常;伴羊水增多有8例,包括1例开发性脊柱裂;合并有染色体异常1例,同时伴左足内翻、单侧肾缺如与对侧肾积水;伴双足内翻者1例,伴单纯单足内翻者2例;伴双肾回声增强1例,伴右肾缺如者1例;1例颈椎部隐性脊柱裂伴相应颈部皮下脂肪瘤。结论胎儿脊柱裂畸形常伴有一系列的脑部、足异常等间接声像,详细检查相关特征可以帮助提高本病的检出率。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2月至2010年10月作者收治复杂消化道重复畸形4例,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1.25岁(3个月至3岁),4例均出现消化道出血及贫血,经影像学检查均于胸部或腹部发现肿物,其中1例分别于胸、腹部发现囊性肿物,3例发现胸椎畸形。3例于术前确诊,1例于术中确诊。结果4例均经手术切除病变治愈,随访期间均发育正常,无异常症状。结论复杂消化道重复畸形临床表现不一,但经细致检查和分析,术前可获初步诊断。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对解剖关系不清者术中造影有帮助,对一次手术难以达到根治目的者分期手术更安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截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总结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临床资料,描述性探讨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患者后凸角度、椎体前凸角度、矢状面平衡、骶骨倾斜角低于术前,术前NRS评分(7.8±1.0)分、ODI评分(56.4±11.2)%高于术后(2.2±1.3)分、(28.2±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1450±400)ml,手术时间(238±79)min,术后感染例次率35.71%。结论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较好,可有效纠正畸形,稳定脊柱,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曲度,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但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与恢复期长,应尽可能减轻术中损伤、选择合适的截骨方式、做好围术期护理与院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