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乃龟龄集,来自四百年前大明嘉靖年间,乃东晋葛洪《玉函方》中所载“老君益寿散”三度化裁而来,浓缩了1700多年的中医精粹。古时帝王通过服用我来延续子嗣,同时延年益寿——可以说因为我的存在,让很多帝王跻身长寿之列!。
简介:北周保定四年(564)的《圣母寺四面造像碑》,原在蒲城县保南乡敬母寺村圣母寺内,1963年碑移置蒲城县博物馆原石刻室之东廊,1990年又移交陕西省博物馆保存。前人因碑之正面额刻有弥勒像主荔非道庆,故亦称《荔非道庆造像碑》。此碑初为《金石萃编》所著录,复经《八琼室金石补正》校勘之。许多专家、学者对此碑的研讨。
简介:兴业县地处西南边隅,自南朝陈天嘉二年(561)即置石南郡,唐朝设置兴业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2年批准撤销兴业县,归并玉林县。1977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兴业县,全县当时总人口68万人,辖13个乡镇,总面积1486.7平方千米。客观地说,兴业自古以来属所谓“南蛮”之地,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较迟缓,与黄河、长江流域比相对落后。后来因中原地区战乱频频,汉人南移,汉文化才随之逐渐输入,缓慢地发展起来。因而历史上本县就缺乏著名的文人学士,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著作更是寥若星辰。
简介:历史不会忘记,1776年,在平定大小金川乱事后,清朝宫庭中开始出现了这样一种表演形式,据《清宫史续编》记载:“太和殿筵宴之礼,恭遇万寿圣节正庆及元旦、国庆……内务府官员引朝鲜俳,回部、金川番童等呈百戏。毕,各退。每岁除旧,赐外藩蒙古王等,宴于保和殿……届日……金川番童等各献杂戏,毕集柢侯。”对这些献艺的番童,许多朝庭官员只知他们居住在北京香山(西山),北京人因视其服饰、习俗奇特,误为苗人,故称此地为西山苗寨,这样一代代以讹传讹至1982年经人考证后,复更名为嘉绒藏寨,他们是如何来到此地的呢?他们是乾隆皇帝打金川后俘掠的嘉绒藏人。1747年(乾隆十二年)今阿坝州的金川县,小金县(俗称大小金川)因上层土官头人之间为了边界、领土之争发生了叛乱,矛头直接指向清政府,乾隆皇帝为了疆域的稳定、政权的巩固,遂发兵20万前往大小金川平叛,1749年平息了叛乱。乾隆36年(1771年)大小金川复又叛乱,土司头人间结盟反清,时年6月,乾隆皇帝又遣重兵前往清剿,战事延续到1776年方告结束,两次战争相隔20多年,战争共进行了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