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制新型非天然氨基酸标记的HiD-Hin47融合载体蛋白。方法选择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合适位置的20个氨基酸位点,利用非天然氨基酸标记技术将原有氨基酸位置插入一种含叠氮基的非天然氨基酸N6-(2-叠氮乙氧羰基)-L-赖氨酸(NAEK),对不同位点插入NAEK的融合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纯化后产物经SDS-PAGE分析,观察各位点融合蛋白产量,最终E677位点表达稳定性更高,均能达到野生型的70%,选择E677位点表达的融合蛋白与3型和6B型肺炎球菌多糖发生click反应完成偶联,所得结合物纯化后进行动物实验和免疫学检测,并与CRM197、破伤风类毒素(TT)、HiD以常规结合方式与3型和6B型肺炎球菌多糖结合产物进行对比。结果以HiD-Hin47为载体蛋白的3型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稍优于与其余3组结合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HiD-Hin47为载体蛋白的6B型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显著优于以TT、HiD为载体的结合物,与以CRM197为载体结合物的免疫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EK标记的HiD-Hin47具有作为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载体蛋白的潜力,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简介: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及PTCA术后再狭窄等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血小板栓塞形成的机制研究表明:血浆中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GPIb的相互作用在止血过程和血栓形成的早期阶段起着关键作用.vWF主要来源内皮和巨核细胞,作为分子桥介导血小板和内皮下胶原的粘附反应,与GIb结合位点位于vWF分子509~695残基之间A1重复区的二硫环上.
简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为G-杆菌的外膜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免疫分子可刺激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然而机体内高水平LPS会导致体内过度分泌、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引发败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与LPS相互作用并参与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如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protein,LBP)、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protein,BPI)、CD14、阳离子抗菌蛋白(cationicantimicrobialpeptides,CAP)18等已得到较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LBP、CD14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在细胞激活、信号传递中的调节作用和杀菌肽的研究进展作如下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成人接种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蛋白疫苗(PPCV13)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的免疫原性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NCBI)和Cochrane协作网图书馆等数据库,将比较PPCV13和PPSV23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分析。合并计算抗菌调理吞噬活性的几何平均滴度(GMT)的比值(GMTR)和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共纳入5篇RCT文献,PPCV13组在接种1个月后针对10个血清型(1、4、5、6A、6B、9V、18C、19A、19F、23F)的GMT水平显著高于PPSV23组(P均<0.05);接种PPCV13和PPSV23,14 d后总体局部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RR=1.08, 95%CI:0.95~1.24),总体全身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RR=0.97,95%CI:0.91~1.04)。结论成人接种PPCV13与PPSV23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但接种PPCV13可以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效果。
简介: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CMV)包膜糖蛋白是病毒进入细胞及在细胞间传播的关键蛋白。近几年来,人们对糖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及HCMV对感染细胞类型、组织的趋向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HCMV糖蛋白复合物主要有糖蛋白B(gB)三聚体、gM/gN二聚体、gH/gL/GO三聚体复合物、gH/gL/UL128/UL130/UL131五聚体复合物,最近又发现了一种新的gH/UL116二聚体。部分糖蛋白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分布、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病毒株包膜糖蛋白复合物的分布不同。本文将回顾相关研究进展及进一步了解HCMV入胞机制和细胞嗜性的调节。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为近年来确立的一类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以血清可检测出抗全长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IgG1为关键诊断标准。该疾病尽管与多发性硬化、水通道蛋白4抗体相关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些类似,但其具有相对特殊的病程、病理学以及影像学特征,应作为独立的病种去探讨和研究。文中拟对MOGAD的致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概述,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简单混合和融合重组的单纯疱疹病毒2型糖蛋白D(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glycoprotein D,HSV-2 gD)联合分子佐剂CCL19的DNA疫苗对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的差异,揭示融合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SV-2 gD和CCL19单独表达及融合表达的DNA疫苗,经测序、Western blot和ELISA验证后,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两次,免疫后定期收集血清和阴道灌洗液,分离免疫后的脾细胞、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及直肠组织。通过终点法ELISA、体外中和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趋化试验、阴道攻毒试验、荧光定量PCR、称量体重及观察疾病严重程度,比较两种形式的疫苗免疫后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差异。结果融合重组的pgD-IZ-CCL19质粒可在体外正常表达gD蛋白和CCL19蛋白,但pCCL19-IZ-gD质粒的CCL19蛋白表达量比pgD-IZ-CCL19少。免疫pgD-IZ-CCL19的小鼠能产生比pgD+pCCL19组更高水平的血清IgG抗体、阴道灌洗液IgA抗体(P<0.01)和中和能力。与其他组比较,pgD-IZ-CCL19组小鼠免疫后直肠黏膜、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均招募了较多的淋巴细胞,攻毒后该组小鼠未出现体重减少和疾病症状,阴道黏膜HSV-2检出率最低,小鼠死亡率也最低,而pCCL19-IZ-gD组的免疫保护无效。结论pgD-IZ-CCL19融合重组的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作用,免疫保护效果优于简单混合DNA疫苗。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鼠中筛选和确定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融合糖蛋白(fusion glycoprotein,F)和附着糖蛋白(attachment glycoprotein,G)特异性的H-2d限制性T细胞表位。方法本研究基于NiV F和G蛋白全序列设计合成多肽库(单肽长为15个氨基酸,前后肽重复10个氨基酸),使用表达NiV F和G蛋白的DNA疫苗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通过矩阵设计将F和G抗原全序列肽库分别混合成肽池,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进行IFN-γ ELISPOT检测,确定肽库中特异反应的优势表位肽。结果F肽库筛选到12条特异性优势肽,第56条多肽产生的反应最强;G肽库筛选到4条特异性优势肽,第72条多肽产生的反应最强。结论本研究使用IFN-γ ELISPOT方法筛选和确定了12条NiV F抗原特异性和4条NiV G抗原特异性H-2d限制性优势T细胞表位,为NiV免疫学与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