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外固定技术的治疗。方法分别运用骨端一端加压、EEL或EBIT方法,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85例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并一期完成肢体延长。结果85例难治性骨不连与骨缺损均获骨性愈合,并一期完成了肢体长度的重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压量为自身体重的l2/一l倍较适宜;术后1周内应每天在传感器的监测下将压力量调整至初始值;对单纯性骨不连仅需骨端一端加压即可;伴有患肢短缩的骨不连,骨缺损幅度小于骨原长度15%时,可安全采用EECL方法,骨缺损幅度为15-20%时,需在脉冲多谱勒血流测定仪监测下谨慎采用;若骨缺损幅度大于20%时则必须采用SBTL方法治疗。骨外固定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重要手段,在牢稳固定下,感染易于得到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应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患者41例应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观察其骨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0.3±2.6)个月;术后均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8.1±1.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68%。结论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应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骨移植的特性及移植物的处理.方法分离成年大鼠股骨,小心去除骨膜和骨髓,制成bFGF复合异体移植骨,HE染色观察移植骨在埋植不同时间时的组织学特征,结合HE和Masson染色,统计移植骨内部血管生成情况,分析bFGF复合异体骨移植后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分析普通骨和bFGF复合异体骨的区别;透射电镜观察bFGF复合异体骨细胞超微结构,结论成功制备bFGF复合异体骨,证实制作的骨移植材料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同种异体骨移植;成骨细胞;移植物;处理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57-02
简介:目的:在建立小型猪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形成、发展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6只小型猪右侧下颌骨进行25Gy和28Gy一次性照射,建立小型猪右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结束后3、4、5个月切取右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部位死骨,制备标本,进行电镜检查分析。结果:照射后的早期骨胶原纤维即受到破坏,骨细胞先出现细胞膜破坏,随后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裂解,最后出现核变化。大剂量照射后骨细胞的破坏出现早而重,并且加速了骨细胞的裂解、死亡。结论:骨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较细胞核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照射后骨细胞死亡过程首先发生在细胞膜及细胞质内,与以往认为细胞核损伤在先的观点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缺损修复中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入院的36例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同种异体骨移植进行修复,与同期收治的36例自体骨移植的骨缺损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骨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患者与自体骨移植组患者在骨愈合时间、骨愈合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疗效无明显差异,同种异体骨来源广泛,在骨缺损修复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同种异体骨;骨移植;骨缺损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64-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性骨髓缺损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2月到48个月,平均为30.5个月,功能均得到恢复,其中有2例患者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后再次进行了手术,其余患者局部未发作。且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未出现病理性骨折。结论对于肿瘤性骨缺损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抑制法临床效果显著,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行广泛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