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MRI在儿童头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MR检查技术难度大,成像参数和序列繁多,同时儿童尚在生长发育中,为了规范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技术,我国儿科放射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从MR检查禁忌证、检查前准备、不同检查部位及检查目的的序列选择等方面起草了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儿童头颅和脊柱MR检查方案,不断提高儿童颅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成像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头颅CT研究大脑发育正常儿童的头颅指数(cephalic index,CI)和最大宽度点(point of maximum width,PMW),为评估中国儿童的头颅外形提供相关数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428例儿童的相关数据,其中,男243例,女185例,年龄范围0月~15岁。男女各一组,每组分为7个年龄段分组统计分析CI和PMW。结果我国正常儿童的CI值为(86. 6±5. 2)%,其中男童CI值为(87. 0±5. 1)%,女童CI值为(86. 0±5. 2)%,两组间的CI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062),各年龄段的平均CI总体呈现随年龄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我国正常儿童的PMW为(53. 7±2. 4)%,其中男童PMW为(53. 8±2. 5)%,女童PMW为(53. 5±2. 3)%,两组间的PMW均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 158),各年龄段的平均PMW总体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结论正常儿童的CI指数和PMW指数结合起来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估头颅形状,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后效果的评价。

  • 标签: 颅缝早闭 颅阔点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诊治的325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儿均给予头颅MRI检查,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对其粗大运动功能水平进行评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儿头颅MRI异常表现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MRI异常结果与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入选脑瘫患儿的头颅MRI呈现多种异常改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发育不良(OR=8.530,95%CI:5.031-14.330)、脑室扩大(OR=4.611,95%CI:1.327-10.29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OR=4.313,95%CI:2.084-8.153)、丘脑异常信号(OR=6.372,95%CI:3.160-11.175)、缺血缺氧性脑病后变化(OR=7.249,95%CI:2.354-13.642)均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卡方检验发现PVL患儿多合并视力障碍(62.1%),胼胝体变薄患儿多合并智力低下(14.0%),丘脑异常信号患儿多合并听力障碍(66.7%)及语言障碍(30.8%)。结论本研究入选患儿头颅MRI结果与其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评级、脑瘫合并症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用于脑瘫儿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为临床制订康复计划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脑性瘫痪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征 儿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头颅MRI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分析34例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诊断结果。结果 MRI可以发现结核性脑膜炎病理变化,可以给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结论 使用MRI可以准确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头颅CT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以硬币随机投掷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8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3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一般组与特殊组,每组65例。一般组采用彩超检查,特殊组采用多层螺旋CT,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特殊组的脑血管疾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一般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头颅CT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相对理想,能够给临床诊治提供良好依据,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减少漏诊和误诊等不良事件的出现,确保病人身体健康。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头颅CTA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头颅CTA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作为此次抽取患者入院时间段,随机纳入82例疑似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分析,对其均进行多层螺旋CT头颅CTA检查、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就此观察比较两种方式所得诊断效果。结果:CTA方式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检出率较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更高(P<0.05)。CTA检测对轻度与中度颈动脉狭窄情况的检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头颅CTA检查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佳诊断价值,可有效显示病灶情况,对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多层螺旋CT头颅CTA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头颅检查中抽动症患儿及父母的心理干预的重要作用。 方法 收集泉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50例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抽动症患儿,检查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25 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对照组采用普通心理护理告知注意事项,研究组采用患儿和父母心理干预的治疗措施,结果:实验组成功率高,P

  • 标签: []抽动症 儿童 心理干预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应用头颅CT检查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CT表现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接受CT检查,统计检查结果,分析头颅CT表现并分析脑萎缩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经头颅CT检查后患者脑萎缩发生率为58.54%。年龄≥40岁、阳性症状患者发生脑萎缩的概率较年龄<40岁、阴性症状患者高,P<0.05。结论:通过头颅CT检查能够了解到脑萎缩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见CT表现,年龄与症状是其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可以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头颅CT CT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将选择我院收治的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82例资料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比较每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患者中采取整体护理法,可提升患者的应用的效果。

  • 标签: 胸外伤 颅脑外伤 整体护理 效果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高介电材料(HDC)在3.0 T胎儿头颅MR扫描中提高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至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3.0 T胎儿头颅MR检查的40例孕妇,根据放置与不放置HDC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扫描完成后,对每例孕妇所采集的两组图像质量分别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采用5分制评分法,由两名诊断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评分,并记录其评分结果。定量分析:首先分别记录每例孕妇的两组胎儿头颅横断面扫描的总体射频特殊吸收率(SAR)值,并计算总体SAR值的平均变化率;其次在每例胎儿颅脑的横断面标准层面(包括背侧丘脑的基底节区层面)上放置4个感兴趣区,分别计算两组数据各4个ROI的最小与最大信号强度的比值(R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分析SAR、RSI、SNR和CNR值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胎儿头颅图像质量评分为4(3,4)分,对照组为3(1,4)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1),且试验组图像较对照组图像信号均匀,均无明显伪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SAR值显著降低,平均降低率为32.1%,两组SAR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1)。试验组额叶、颞叶、丘脑及枕叶的RSI、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C垫通过减少或消除射频场的不均匀伪影,能够显著改善3.0 T胎儿头颅成像的图像质量,为胎儿头颅MR成像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胎儿 高介电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与CT的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疑似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67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CT检查与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应用CT与MRI检查均可获得一定临床价值,MRI诊断价值高于CT。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CT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抽选自2019.03-2021.03期间就诊患者,以4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对比患者的海马体积检测结果以及左右侧颞叶沟回间距检查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海马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且左右侧颞叶沟回间距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利用头颅血管核磁有助于区分脑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头颅血管核磁共振 脑血管性痴呆 阿尔兹海默病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