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缝合对剖宫产分娩产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及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除子宫外的分层缝合缝合,研究组采用包括子宫在内的缝合缝合。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及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2.56%(1/39)明显低于对照组12.82%(5/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缝合能有效促进产妇剖宫产术后康复,缩短恶露持续时间,且有助于降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全层缝合法 剖宫产 恶露持续时间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 简介: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缝合与传统分层缝合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缝合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vs.129.7,90.8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 标签: 缝合技术 切口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找到可以深化治疗的方案。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绝经女性以及150例未绝经女性,通过相应的观察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子宫异常相关性。结果通过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在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之6.8(±0.5),和子宫增生与子宫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P=0.02;在围经后内膜厚度超过6.8(±0.5)毫米时存在相关性,且P<0.009。结论绝经阶段的女性子宫厚度少于4.6(±0.5)无需进行诊刮;而未绝经女性子宫厚度少于6.8(±0.5)毫米,则无需进行诊刮,内膜厚度少于8.7(±0.2)毫米可以先进行常规的激素治疗,若治疗没有效果,那么再予以诊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子宫癌与子宫增生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术前刮诊提示子宫增生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基于病理类型的前提下分为子宫癌组(25例)、子宫增生组(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为重度子宫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是发生子宫癌的危险因素;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与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增生患者相比,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子宫癌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增加,可提高子宫癌风险(P<0.05)。结论:子宫增生患者极易合并子宫癌,尤其是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提示重度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探索以扩增培养的子宫细胞为种子细胞、以液态胶原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子宫的可行性。体外分离并规模化扩增子宫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以Ⅰ型液态鼠尾胶原为支架,按自然子宫的结构在体外重建具有两结构的组织工程化子宫,体外培养14天时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鉴定。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再造子宫在胶原材料中能够较好地维持双层结构,上皮层呈CK18阳性,在某些部位还能够形成极化的柱状上皮。利用体外扩增培养的子宫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子宫具有子宫组织的双层结构与极化上皮特征。

  • 标签: 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子宫内膜 胶原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正中切两缝合和传统的切口四缝合的区别。方法通过对照试验将100例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两种方法的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恢复的情况。结果通过对这两种缝合方法进行缝合的患者的术后调查,采用两缝合的患者在术后出现切口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0例,采用四缝合方法的患者切口出现液化、红肿、切口感染等病症为5例,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的正中切口,采用两缝合比采用传统的四缝合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所以具备了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腹部正中切口 两层缝合 四层缝合 对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何凡桂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6172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30-011子宫内膜活检目前,临床妇科疾病诊断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查项目结果,共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以提高临床妇科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在现如今所有的临床妇科检查项目中,最为常见和使用最多的就是子宫内膜活检,子宫内膜活检检查项目,是从通过腹腔镜或者是宫腔镜协助,在女性患者子宫颈中刮取一些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细胞形态、大小和类型及成分等检查和观察结果,判断患者到底是患上了什么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临床疾病诊断中需要先进行项目检查,然后通过检验结果对疾病和患病程度进行评估,子宫内膜活检检查项目的诊断准确性是非常高的,正常情况下所有的宫颈疾病都可以通过子宫内膜活检诊断出来,且对女性身体影响不大,一些女性听说要刮宫或者是取一些组织,就认为很痛,所以对子宫内膜活检产生抗拒,这是因为不少女性对于子宫内膜活检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实际上子宫内膜活检并不是很痛,这种检查方式之所以是最为常见以及最为准确的检查方式,是因为其检查准确性和检查安全性较高,且便于操作,不会对女性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安心接受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项目,且相信子宫内膜活检检查结果。2女性子宫内膜活检的作用如果女性想要了解自己的子宫是否有病变或者是子宫内膜情况,可以在来月经的六小时之内,或者是阴道不规则出血期间做诊断性刮宫,一般通过获取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依据检查结果提示看到的是月经期内膜,就说明女性内分泌不存在异常,且可以相信子宫内膜没有异常病变,不需要过分担心,若是病理检查结果是不正常的,就会在子宫内膜病理学检验报告中特别写出来的。以下是对子宫内膜活检以及检查要求,注意事项的阐述。首先,什么是子宫内膜活检?这个答案用官方的说法是,对女性患者子宫颈中取出一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依据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疾病,因为取出组织无论是观察和检查,都可以较短时间内完成,活检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诊断更为准确一些。目前,多数子宫内膜活检都是先对可疑的癌变或者是做完宫颈刮片之后看到了可疑细胞,子宫内膜活检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使用,且等到宫颈活检的结果出来之后,就能明确女性患者到底混了什么疾病,并便于临床医生知道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所以活检可以使得疾病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子宫上皮内瘤变(EIN)为子宫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子宫腺瘤型增生过长伴细胞不典型及子宫原位癌。子宫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病多发生于绝经后或更年期妇女,少数可发生在40岁以下年轻妇女。目的讨论子宫上皮内瘤变与子宫癌的诊疗。方法通过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子宫上皮内瘤变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就容易发展成为子宫癌。

  • 标签: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 子宫内膜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试验探究子宫刷筛查子宫癌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靖江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有异常阴道流血症状或存在子宫癌高危因素的女性病患共94例。所有患者均先给予子宫刷取样,再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两次采集标本分别送病理学检查。以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子宫刷的采样满意度、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94例患者中,子宫刷采样满意度为93.62%,宫腔镜诊刮采样满意度为9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相比,子宫刷的诊断正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09%、47.83%、95.00%。结论:子宫刷可作为子宫癌的一种可筛查方法,临床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刷 子宫内膜癌 病理学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鉴别子宫癌及子宫息肉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子宫癌、40例子宫息肉患者阴道超声表现。分析经阴道超声鉴别二者的价值。结果  子宫癌组子宫厚度、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及内膜与肌分界不清晰占比高于子宫息肉组(P

  • 标签: 阴道超声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样癌(OEC)同步子宫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998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OEC的5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OEC同步子宫病变患者13例(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及单纯OEC患者43例(单一OE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术后病理及预后。结果56例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病变的比例为23%(13/56)。与单一OEC组比较,OEC同步内膜病变组患者的确诊年龄[分别为(52.7±10.2)、(44.9±8.3)岁]、已绝经的比例[分别为53%(23/43)、2/13]、有高血压病史的比例[分别为28%(12/43)、0/13]降低,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初潮年龄、手术前后血清CA125水平以及有痛经史、未生育、有子宫异位症(内异症)病史、有糖尿病病史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比例分别为5/13、9%(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292,P=0.012)。两组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最大径、肿瘤发生侧别、腹水量、转移部位、卵巢肿瘤病理切片中是否出现内异症病灶、手术方式、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术后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EC患者的整体5年生存率为91.6%,整体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6%,其中OEC同步内膜病变组、单一OEC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2%、93.4%,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1%、77.3%,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E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病理分期(P=0.006)及残留灶大小(P=0.020)。结论OEC患者中同步发生子宫病变的比例较高;OEC同步子宫病变患者较单纯OEC患者年轻,首发症状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多见;OEC是否同步子宫病变并不影响其预后。

  • 标签: 卵巢肿瘤 癌,子宫内膜样 子宫内膜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息肉与子宫异位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的191例不孕患者,其中有子宫异位症者81例,无子宫异位症者110例,分析两者与子宫息肉的关系。结果有子宫异位症者比无子宫异位症者子宫息肉发生率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异位症患者易合并子宫息肉,应进行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子宫息肉。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息肉与子宫癌经阴道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子宫息肉病人65例与子宫癌病人65例实施研究分析,均实施经阴道彩超诊断,比较两种疾病彩超诊断相关参数和病灶内部血流情况。结果 平均血流速度(TAP)、搏动指数(PI)以及阻力指数(RI)子宫癌患者均低于子宫息肉患者,差异显著(P<0.05)。子宫癌患者病灶内部血流丰富占比高于子宫息肉病人,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可有效诊断子宫息肉与子宫癌,具有无创、经济、操作简单等优势,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阴道彩超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子宫切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采用子宫子宫切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根据是是否发生肠梗阻进行分组,发生肠梗阻的为对照组,未发生的为观察组,分析导致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盆腔感染、术后血钾、手术方式、阿片类应用、盆腔手术史、既往痛经史、BMI等具有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血钾、阿片类应用、盆腔粘连等因素是导致患者出现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子宫切术后发生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术后血钾、阿片类应用、盆腔粘连等因素,临床中应当关注并采取预防措施,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全切术 肠梗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置油纱间断减张缝合在腹壁切口裂开二次缝合后,预防腹壁纵切口再次裂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裂开需二期缝合的病例,采用置油纱间断减张缝合的方法预防腹壁切口裂开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此方法治疗的患者均甲级愈合,无一例发生腹壁切口感染、裂开。结论置油纱间断减张缝合是处理切口感染、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裂开 减张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