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4 个结果
  • 简介:学堂乐歌是一个多世纪来中国新音乐发生、发展的源头,许多学者对学堂乐歌的研究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关于学堂乐歌的研究情况,却无人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本文广泛收集了众人对学堂乐歌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梳理,供学界参考。

  • 标签: 学堂乐歌 研究 综述
  • 简介:学堂乐歌这一盛行于清季末叶,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救亡意义的音乐运动。在那个启蒙开化的世纪之交,随着新思潮的涌动,女性问题也油然获得关注,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得以重视。学堂乐歌首先从音乐的角度对这些新思想进行了阐释及传播,我们不难从音符的背后窥探出这其中所显现或隐含的女性形象。自女性意识、女权主义萌发之时,学堂乐歌的先辈们在倡导不缠足、提倡婚姻自由、要求男女平等、女性受教育及妇女从军等现实问题上,用学校集体唱歌这一新鲜的血液,浇灌出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也获取了历时、共时的历史脉络中之共鸣及回响。

  • 标签: 学堂乐歌 女性 男女平等 女权 近代社会
  • 简介:学堂乐歌是近代音乐教育的原始起点和整体教育改革的关节之点,它是对几千年音乐不登大雅之堂观念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及人文素养育的一个重要肯定。江苏历来作为江南的代表性区域,在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学堂乐歌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可持续性,也对整个近代音乐教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学堂 乐歌 江苏 意义
  • 简介:<正>白居易和刘禹锡的《杨柳枝词》有“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和“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名句,可见旧曲翻新,是我国歌曲创作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近代学堂乐歌创作继承和发扬了这个传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旧曲翻新手法。手法之一:颠鸾倒凤法旧曲翻新的学堂乐歌使用得最多的手法是颠鸾倒凤法,即把旧曲的前后两部分倒置,翻成新曲。例如张秀山编的《最新中等音乐教科书》(1913年11月北京琉璃厂宣元阁出版)有一首《红梅》采用了民歌《茉莉花》的曲调:

  • 标签: 学堂乐歌 茉莉花 翻新 手法 苏武牧羊 歌曲创作
  • 简介:摘要沈心工于1904年至1907年编写了《学校唱歌》三集。该歌集为简谱,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学堂歌集之一。为了当时学校普及和国人对加深西方乐理知识迫切需求,在歌唱集卷末附以部分乐理的解说。如《学校唱歌初集》,卷末附有“乐理撮要”,分五节讲述界说(定义)、时间(音的长短)、高度(音的高低)、势力(音的强弱)和歌唱卫生等基本乐理知识。虽然是简谱歌集,但作者在“乐理撮要”说“本书写曲概用简谱以便初学,惟教师不可不知正谱,故于乐理撮要中仍将二谱之音符及写法两两比附,乐者自易贯通。”因而采取简谱与五线谱对照讲解的方式,介绍五线谱知识。

  • 标签: 学堂乐歌 视唱练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这类歌曲在当时的学堂乐歌中数量不算多,一方面由于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最初就是参照日本早期学校歌曲的经验发展起来的,这可能是当时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受了日本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 标签: 中国音乐 乐歌中国 学堂乐歌
  • 简介:【摘要】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辅助型科目存在于小学生的学习科目中。在某种程度上说,小学音乐是对小学生成长十分有帮助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认识什么是音乐,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学习歌唱等。当现代音乐刚进入我国时,它以学堂乐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早期学堂乐歌是以国外的编曲为基础,由国内人士进行填词。歌词的大部分意思基本是表达对国家大好河山的歌颂、宣传男女平等、反对列强等地先进思想。这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引导作用,不仅让更多的人乐于去学习音乐,还让更多人从了解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其带来的力量。

  • 标签: 小学音乐 教育 新式
  • 简介: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开始向日本派遣一大批留学生,希望能够学习外国的各种先进技术,达到富国强兵的现实目标。其中,这些留学生也广泛汲取日本的"军国民"教育思想。归国之后,他们很多人开始积极从事音乐教育活动,创作了诸多学堂乐歌,中间蕴含着丰富的"尚武"精神。这些学堂乐歌集音乐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极大鼓舞了许多仁人志士的革命信心,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社会革命的催化剂之一,理应受到人们特别关注。

  • 标签: 学堂乐歌 军国民教育 中国革命 尚武精神
  • 简介:<正>学堂乐歌《祖国颂》的作者,自黄炎培先生一九五七年发表文章,并披露其所藏手稿后,一直被认为是李叔同作词、配曲。此前这首歌从未在李叔同音乐作品集中出现过,也不见之于研究李叔同的专著(如1943年林子青著《弘一大师年谱》)和其它回忆文章中。黄炎培先生的文章说:“我至今还保存着叔同亲笔

  • 标签: 李叔同 祖国歌 手稿 学堂乐歌 黄炎培 文章
  • 简介:在中国音乐史上,近代“学堂乐歌”时期,在我国整体文化思潮的强力驱动下,一种与中国传统音乐大相径庭的新的音乐形态——合唱艺术,开始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国人面前。正如汪毓和先生所说“学堂乐歌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新文化在音乐领域里已吐露出新的幼芽,它不仅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青少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中国音乐史 学堂乐歌 合唱艺术 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 青少年学生
  • 简介:学堂乐歌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对中国近现代和当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为数众多的学堂乐歌作品之中,李叔同的《送别》是一件珍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洋音乐成就,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在歌词创作方面,成功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意趣高远,意境深邃。

  • 标签: 李叔同 学堂乐歌 送别 意象 文化传统
  • 简介:摘要:虽然学堂乐歌在我国历史上出现并且存在的时间有点短,却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音乐和近代社会音乐发展之间的一座桥。它作为近代音乐史的开端,开辟了近代音乐教育的道路,开创了一种音乐教育的新模式,成为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学堂乐歌 音乐教育 发展
  • 简介:【摘要】:以微课《学堂乐歌之依曲填词》为例,从教学实践出发阐释、总结微课设计的理念、思路、教学成果和设计感悟。

  • 标签: 微课   依曲填词   设计
  • 简介:学堂乐歌”是中国真正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是20世纪的一种重要的音乐文化现象,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其作用力一直延伸至当代。本文拟就其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证其得失。

  • 标签: 学堂乐歌 中国音乐教育 西方化模式
  • 简介:中国学堂乐歌在清末民初对西方音乐旋律的借鉴,使得歌词产生文字层面的新格律,如果将其纳入白话新诗的视野,可以看出这些歌词已经初步具备新诗的诸种特征。其中的转换方式和途径值得梳理与分析:首先,西式旋律为文字提供宽阔的容纳空间,学堂乐歌的语言由此从单一的文言拓展为文白掺杂的形态;其次,正是因为学堂乐歌的语言基底有所更新,才能在此基础上谈论其对于白话新诗从“格”到“律”的内部建构;再次,这种建构不是直接产生,学堂乐歌要呈现出属于文字的质感,还需经过从“唱”到“读”的转化。

  • 标签: 学堂乐歌 白话新诗 曾志忞 沈心工 学校唱歌集 复沓
  • 简介:学堂乐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音乐现象之一。当前,在对学堂乐歌历史地位的评价中,认为它是中国音乐全盘西化的起点和罪魁祸首,是一种影响很大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学堂乐歌的深入分析,认为学堂乐歌并没有离开中国的音乐传统,在学堂乐歌中,中国古典诗词格律、审美意象、倚曲填词等传统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 标签: 学堂乐歌 音乐传统 文人音乐 西学东渐 文化变迁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历史地位、影响及其带来的启示。学堂乐歌作为近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不仅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首先回顾了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然后分析了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学堂乐歌带来的启示。

  • 标签: 学堂乐歌 近现代音乐教育 音乐文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