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本案例两种设计方法及思路的阐述,将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建模方法,得出局部钢结构对整体结构(主要为周期,外部作用力及内力)的影响具备明显差异,进而探讨更加合理的分析设计方法。

  • 标签: 钢结构 混合结构 空间建模 整体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新基建建设,整个社会对用电质量不断提高,电力用户对电气设备运行情况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此背景中,变压器的局部放电等相关问题引起了行业的关注,变压器局部放电是导致内部绝缘恶化,造成变压器运行事故的原因之一。本文具体分析研究变压器制造时出现的局部放电等问题,并且阐述相应的影响,以供参考。

  • 标签: 变压器 制造过程 局部放电
  • 简介:摘要:通过对本案例两种设计方法及思路的阐述,将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建模方法,得出局部钢结构对整体结构(主要为周期,外部作用力及内力)的影响具备明显差异,进而探讨更加合理的分析设计方法。

  • 标签: 钢结构 混合结构 空间建模 整体分析
  • 简介:【摘 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是保证电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变压器作为电能传输和配送过程中能量转换的核心,是电网安全运行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设备。其容量和电压等级也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越来越高,其可靠运行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电气设备的故障分为三类:机械故障、导体故障和绝缘故障。从统计数据来看,以上三种故障中,绝缘引起的故障比重最大。而局部放电是造成电力变压器绝缘劣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电力变压器的局部放电情况进行检测和定位,以避免绝缘故障的发生。

  • 标签:   变压器 局部放电 带电检测 定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女性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100例在宫颈癌根治术前应用多西他赛和奈达铂方案行NACT。回顾性分析NACT的辅助疗效,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给予NACT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94/100),肿瘤长径由术前的(10.33±3.04)cm缩小至(5.33±2.19)cm,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9.522、7.843、1.055,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阴道切除长度、术后化疗次数比较,t=2.496、1.221、1.055,P>0.05。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t=1.750、0.690、0.050,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行根治术前应用NACT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且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

  • 标签: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对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2例符合LRRC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及术后至少随访12个月,能够完整评估排尿功能、性功能、下肢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伴有远处转移和有泌尿系统手术史者。根据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LRRC分型标准分为中央型(27例)、前向型(20例)、后向型(7例)和侧向型(8例)。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及外科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总分0~35分,得分越高,排尿功能障碍越严重)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排尿功能情况;同时采用排尿功能障碍等级(分为4个等级,等级越高,排尿功能障碍越严重)进行客观评价。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性功能,男性评价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得分越低,勃起功能障碍越严重)评分;女性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得分越低,性功能越差)评估。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进行评定。结果62例患者手术R0切除率为88.7%(55/62)。术后出现近期外科并发症16例(25.8%),其中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Ⅲ级3例。术后3个月,保留泌尿系统的42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术后IPSS升高[(18.40±4.77)分比(12.36±4.75)分,t=-9.128,P<0.001];但不同分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术后12个月IIEF-5评分下降[9(0~19)分比14(0~25)分,Z=-5.174,P<0.001],女性患者术后12个月FSFI指数也较术前下降[2.0(2.0~18.4)比8.4(2.0~27.0),Z=-3.522,P<0.001]。术前及术后12个月根据SF-36量表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两项评分都较术前降低[生理功能:65(30~80)分比70(35~85)分,Z=-3.685,P<0.001;生理职能:25(0~75)分比50(0~50)分,Z=-4.065,P<0.001],但患者术后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3项评分则较术前提高[社会功能:56(0~89)分比44(22~78)分,Z=-3.509,P<0.001;情感职能:33(0~100)分比17(0~100)分,Z=-2.439,P=0.015;精神健康:52(24~80)分比40(36~76)分,Z=-3.395,P<0.001]。所有手术方式均对所有LRRC患者的术后排尿功能有影响(均P<0.01),且不同的手术方式都会降低男性IIEF-5评分(均P<0.01),而只有全盆腔切除术/后盆腔切除术降低了女性术后的FSFI指数[2.0(2.0~18.4)比8.4(2.0~27.0),Z=-2.810,P=0.005]。结论多器官联合切除会损害LRRC患者的排尿功能、性功能等相关生理功能和职能,但成功有效的外科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

  • 标签: 直肠肿瘤,局部复发 排尿功能 性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与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FOP患者5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70例,比较两组病灶MSCT征象及CT值差异。结果FOP组CT征象多边形形态、边缘模糊、支气管充气征、弓形凹陷征和液化坏死的比例分别为71.93%、68.42%、57.89%、36.84%和45.61%,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组(P<0.05),而深分叶、纵隔淋巴结肿大比例分别为3.51%和3.51%,明显低于周围型肺癌组(P<0.05);FOP组动脉期CT增加值、总CT增加值分别为(30.02±5.59)HU和(45.50±8.19)HU,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P<0.05);动脉期CT增加值、总CT增加值鉴别周围型肺癌和FO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和0.755(P<0.05),截断值分别为25.00 HU和33.82 HU,灵敏度分别为88.00%和92.00%,特异度分别为84.00%和50.00%。结论FOP与周围型肺癌MSCT征象有所差异,其中增强前后CT增加值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周围型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与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FOP患者5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70例,比较两组病灶MSCT征象及CT值差异。结果FOP组CT征象多边形形态、边缘模糊、支气管充气征、弓形凹陷征和液化坏死的比例分别为71.93%、68.42%、57.89%、36.84%和45.61%,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组(P<0.05),而深分叶、纵隔淋巴结肿大比例分别为3.51%和3.51%,明显低于周围型肺癌组(P<0.05);FOP组动脉期CT增加值、总CT增加值分别为(30.02±5.59)HU和(45.50±8.19)HU,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P<0.05);动脉期CT增加值、总CT增加值鉴别周围型肺癌和FO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和0.755(P<0.05),截断值分别为25.00 HU和33.82 HU,灵敏度分别为88.00%和92.00%,特异度分别为84.00%和50.00%。结论FOP与周围型肺癌MSCT征象有所差异,其中增强前后CT增加值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周围型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局部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护理中,实施全面支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68例局部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为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全面支持护理;对比观察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的情绪及营养状况。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对照组降低显著,且该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提升明显(P

  • 标签: 全面支持护理 局部进展期胃癌 化疗 情绪 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心理干预用于局部麻醉下椎间孔镜手术患者的配合程度。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区间入院接受局部麻醉下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院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患者分为实验组(34例)。(此处改变了分组方式)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术前心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配合程度为88.24%,对照组为55.88%,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局部麻醉下椎间孔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改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术前心理干预 局部麻醉 椎间孔镜手术 配合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疗前多项血液指标对术前新辅助治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9年间一项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中的102例患者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和单核细胞(MO)绝对值。患者分为术前化疗组(3个疗程XELOX方案化疗)和术前放化疗组(XELOX诱导化疗1个疗程及4500cGy分25次放疗同期XELOX减量化疗2个疗程),各51例。胃癌根治术后的肿瘤病理反应指标包括原发肿瘤消退等级、病理完全缓解、病理T和N分期(ypT和ypN)与TNM分期(ypTNM)。结果单因素回归模型及ROC曲线分析显示NE与ypT降期、LMR(LY/MO)与ypN0、LMR与ypTNM降期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E组患者(>4.10×109/L)有更高的ypT降期概率(OR=3.308,P=0.007);高LMR组(>3.46)有更高的ypN0概率(OR=4.276,P=0.005)与更高的ypTNM降期概率(OR=2.805,P=0.019)。亚组分析显示术前放化疗组中高NE组患者有更高的ypT降期概率(OR=3.750,P=0.030),而术前化疗组中高LMR患者有着更高的ypN0概率(OR=8.500,P=0.050)与肿瘤降期概率(OR=4.000,P=0.026)。结论疗前外周血NE和LMR可用作术前治疗后肿瘤病理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患者免疫状态与局部晚期胃癌术前治疗后肿瘤退缩程度相关。

  • 标签: 胃肿瘤/放化疗法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病理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辅助直肠(NAR)评分和降期深度评分(DDS)对直肠癌新辅助同期放化疗后疗效的预测。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8年间医科院肿瘤医院初治的局部晚期(T3-T4和/或N1-N2M0期)、具有疗前MRI资料、接受术前长程同期放化疗(CRT)+TME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200例资料。全盆腔外照射剂量为45~50Gy,同期予以卡培他滨化疗。比较DDS、NAR评分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DFS)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利用ROC曲线进行DFS预测能力评估。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0.5个月(10.6~54.0个月)。DDS≤0者3年DFS率为56.4%,>0者为83.0%(P=0.002)。NAR评分≤8者3年DFS率为90.1%,8~16者和>16者分别为73.8%和53.6%(P=0.000)。全组患者中DDS和NAR评分预测3年DFS的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683和0.756(P=0.037);yp0-Ⅰ期(72例)患者中DDS和NAR评分预测3年DFS的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762和0.569(P=0.032)。结论局部晚期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手术治疗患者中高DDS或低NAR评分提示预后良好。两种评分模式预测预后的准确性上NAR评分显著好于DDS,但在降期为yp0-Ⅰ期患者中DDS显著优于NAR评分。

  • 标签: 直肠肿瘤/同期放化疗法 直肠肿瘤/外科学 新辅助直肠评分 降期深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形按摩球分心干预对局麻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术中疼痛、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局麻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刺形按摩球分心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中疼痛、焦虑水平、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及手术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中疼痛、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7.858、2.260,P<0.05);2组术中满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心率和血压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形按摩球分心干预可有效缓解局麻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术中疼痛、焦虑水平,稳定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变化,提高手术舒适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疼痛 焦虑 按摩球 局部麻醉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形按摩球分心干预对局麻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术中疼痛、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局麻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给予刺形按摩球分心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中疼痛、焦虑水平、术中心率、血压变化及手术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术中疼痛、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7.858、2.260,P<0.05);2组术中满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心率和血压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形按摩球分心干预可有效缓解局麻椎间孔镜手术患者术中疼痛、焦虑水平,稳定患者术中心率、血压变化,提高手术舒适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疼痛 焦虑 按摩球 局部麻醉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共80例,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1周期新辅助化疗,参照组实施2周期新辅助化疗,两组化疗结束后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对比两组的5年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1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强放射治疗的方法可能更有利于延长患者5年生存率,且此种方法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调强放射治疗 局部晚期鼻咽癌 5年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基线直肠系膜筋膜(MRF)状态及新辅助治疗后MRF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21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患者均在完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进行手术,术后规律随访。评价基线MRI的MRF状态、壁外血管侵犯(EMVI)状态、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淋巴结状态,对于基线MRF阳性的患者,同时评估术前MRF状态。采用χ²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MRF阳性和阴性患者间特征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像特征与预后的关联。结果321例患者中,193例(60.1%)基线MRF阳性,其中54例(28.0%)在新辅助治疗后、术前MRI评估中转变为MRF阴性,139例(72.0%)仍为阳性。基线MRF阳性患者的术后病理T、N分期显著高于MRF阴性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的比例显著低于MRF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F转阴患者的术后病理T、N分期显著低于未转阴患者。基线MRF阴性患者和术前MRF转阴患者的MRI EMVI阳性的比例低于MRF阳性患者和未转阴患者(P均<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基线MRF阳性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转移生存较差(P均<0.05),风险比分别为3.33和1.69。新辅助治疗后MRF转阴与总生存、无转移生存和无复发生存均无显著关联(P均>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基线MRF和EMVI状态是患者总生存和无转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总生存风险比分别为2.15和3.35,对无转移生存的风险比分别为1.13和2.74。结论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基线MRF状态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但新辅助治疗后MRF是否转阴预测预后的能力不确定。

  • 标签: 直肠肿瘤 直肠系膜筋膜 磁共振成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可切除局部晚期(T3~4和/或N+)胆道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以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出2006—2016年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1 922例和肝外胆管癌患者3 40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放疗组。倾向评分匹配方法用于均衡单纯手术组和手术+放疗组患者的差异性预后特征。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预后因素。结果1 174例胆囊癌患者和2 144例肝外胆管癌患者通过倾向评分进行匹配。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接受术后放疗的胆囊癌患者(χ2=35.73,P< 0.001)和肝外胆管癌患者(χ2=9.878,P=0.002)的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均显著提高。对于胆囊癌及肝外胆管癌患者,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和年龄均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肝外胆管癌患者,种族也是其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除T1-2期胆囊癌患者和病理I~Ⅱ级、N0或70岁以上肝外胆管癌患者以外,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因素均显示出术后放疗的生存获益。结论对于可切除局部晚期(T3~4和/或N+)的胆道癌患者,术后放疗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相关。但对于T1~2期胆囊癌患者和病理I~Ⅱ级、N0或老年肝外胆管癌患者,应谨慎采用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

  • 标签: 胆道癌 术后放疗 癌症特异性生存率 SEER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前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及其中性粒-淋巴细胞比(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M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6—2019年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初诊LACC患者175例,完整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ALC并计算NLR、MLR、PLR。采用Cox模型分析LACC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结果NLR降低组(<3.34)、MLR降低组(<0.315)LA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均高于二者升高组(均P<0.05);ALC升高组(≥1.375×109/L)、PLR降低组(<160.575)LACC患者的总生存(OS)均高于ALC降低组和PLR升高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CTV(HR-CTV)的等效剂量EQD2Gy是影响LACC患者PFS的重要预后因素(P=0.03),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HR=2.339,95%CI为1.22~4.48,P=0.010)、同步放化疗(HR=0.213,95%CI为0.11~0.43,P<0.001)是LACC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同步放化疗(HR=0.229,95%CI为0.07~0.81,P=0.023)和MLR(HR=4.933,95%CI为1.39~17.54,P=0.014)是LACC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能在同步放化疗中获益,HR-CTV EQD2Gy剂量是影响LACC患者PFS的重要预后因素,治疗前MLR升高是影响LACC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 宫颈癌,局部晚期/同步放化疗法 预后
  • 作者: 李晓琴 张开贤 李光 郑安平 李宝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117,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 2775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沈阳 110001,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 455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特征与剂量学因素对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同步放化疗后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8例行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50.0~50.4 Gy,n=59)和高剂量组(>50.4 Gy,n=9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生存期(OS)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患者生存率的估算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肺V30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58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19例,占12.03%;部分缓解103例,占65.19%;病情稳定27例,占17.09%;疾病进展9例,占5.70%。总有效率为77.22%。158例患者的中位OS为41个月(95%CI为25~57个月),1、3年OS率分别为76%、51%;中位PFS为24个月(95%CI为13~35个月),1、3年PFS率分别为60%、39%。其中标准剂量组患者的1、3年OS率分别为74%、56%,高剂量组分别为77%、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0,P=0.584);标准剂量组患者的1、3年PFS率分别为62%、37%,高剂量组分别为5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90)。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长度,N分期,临床分期,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计划靶体积(PTV) Dmax,大体肿瘤靶体积(GTV) Dmean,左肺、右肺及双肺的V5、V10、V20、V30、Dmean均是影响患者OS、PFS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长度(HR=2.226,95%CI为1.244~3.985,P=0.007)、N分期(HR=2.819,95%CI为1.137~6.991,P=0.025)、临床分期(HR=1.897,95%CI为1.079~3.334,P=0.026)、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HR=1.805,95%CI为1.250~2.606,P=0.002)、左肺V10(HR=0.811,95%CI为0.668~0.986,P=0.035)、左肺V30(HR=0.617,95%CI为0.408~0.933,P=0.022)、右肺V20(HR=2.067,95%CI为1.010~4.231,P=0.047)、双肺V10(HR=1.299,95%CI为1.016~1.662,P=0.037)及V30(HR=2.368,95%CI为1.142~4.910,P=0.021)均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N分期(HR=2.433,95%CI为1.201~4.931,P=0.014)、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HR=2.067,95%CI为1.391~3.071,P<0.001)及双肺V30(HR=0.113,95%CI为0.018~0.719,P=0.021)均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预测OS和PFS的ROC曲线显示,双肺V30的最佳临界值均为9.5%。结论与标准剂量组相比,提高放疗剂量未能改善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病变长度,N分期,临床分期,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左肺的V10、V30,右肺V20及双肺的V10、V30均为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N分期、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及双肺V30均为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当双肺V30≤9.5%时,患者的OS和PFS均可从治疗中获益。

  • 标签: 食管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化放疗 预后 剂量学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内质网肌醇酶1-X盒连接蛋白1(IRE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n=18):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亚低温组(T组)。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组于再灌注即刻行全身体表喷洒酒精降温,维持直肠温度32~34 ℃ 3 h。S组仅暴露血管,不阻断。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皮层缺血区,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TUNEL染色法确定神经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和XBP1的表达,qRT-PCR法测定IRE1和XB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组和T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皮层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IRE1和XBP1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细胞胞核变性肿胀,核膜破碎缺损,染色质固缩边集,内质网扩张成囊池状;与I组比较,T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皮层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率降低,IRE1和XBP1及其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亚低温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进一步激活神经细胞IRE1-XBP1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 标签: 低温,人工 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 连接蛋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