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压力导丝仔细检测患者的冠脉内压力,在计算患者的心肌部分中的血流储备,进而指示冠脉内支架优化置入,并且观察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患者,对它们实施压力导丝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依靠经导引导管将事前的压力导丝送进入靶的血管,这样就方便传感器处于患病部位,进而让此处的压力与压力导丝所记录的压力持平。在此基础上,将传感器处在患病处的远端,进而记录导丝和该处的压力,导丝所测定的窄处远端中的血管的平均压与导管所测得的主动脉的平均压的比值就是FFRmyo。而在静脉滴注ATP(140-180ug/kg.min)后,FFR小于0.75,说明冠脉病变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意义。经过介入治疗后,重复检测患者静脉滴注ATP最大扩张冠脉后的FFRmyo。结果患者在应用该项技术后,介入前,FFRmyo所测定的数值均为小于0.75,释放支架到病变的位置,FFRmyo所测定的数值均为大于0.95。结论压力导丝能够精准客观地治疗患者的适应症,在指示支架上的优化置入与判定它的治疗效果等方面,效果明显,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报道保留轨道导丝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体会。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保留轨道导丝放置封堵器,评估封堵器位置、形态、大小和对周边结构影响,确定封堵效果后再退除导丝。结果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6例,女64例,年龄(6±2.3)岁;室间隔缺损104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再封堵3例,肺动静脉漏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有5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更换封堵器,1例更换输送鞘管;技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1)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保留轨道导丝放置封堵器安全可行;(2)选择输送鞘管尽可能大一号,退除导丝时尽可能使导管和鞘管靠近,避免产生切割现象;(3)可节省时间,减少出血;(4)减少血管刺激所致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输卵管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输卵管堵塞、粘连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不孕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输卵管不孕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1. 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 手术时间: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3. 住院时间: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4.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输卵管不孕症具有显著效果。相较于常规治疗,该治疗方法更能有效提高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这表明宫腹腔镜联合导丝介入治疗在输卵管不孕症的治疗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囊拘禁与导丝保护在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经冠脉造影确诊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取80例。两组均行主支植入支架术式治疗,对照组分支应用导丝保护,观察组应用球囊拘禁,对比两组术后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分支受累率低于对照组,分支受累致T术式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选择球囊拘禁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对分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 LEDVT)介入术中应用新型导丝技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3月收治的经院内自制导丝技术进行介入治疗的 LEDVT患者 40例作为观察组,而同期收治的经常规导丝技术介入手术治疗的 LEDVT患者 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介入术治疗成功率与治疗效果优良率,以及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观察组介入术治疗成功率与治疗效果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疼痛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LEDVT介入术治疗患者应用院内自制新型导丝技术处理,相比常规导丝技术可进一步提高介入术治疗成功率与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减轻介入术后疼痛,值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介入导丝在C臂机引导下纠正PICC导管异位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9月在我科置管出现导管异位的21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调整异位,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6月在介入室C臂机下行PICC置管的出现导管异位的25例患者,应用介入导丝在C臂机引导下调整异位,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复位成功率。结果两组复位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操作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介入导丝在C臂机引导下纠正导管异位,可提高导管复位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男性尿道狭窄问题的过程当中应用导丝尿道扩张器械设备所取得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患有男性尿道狭窄疾病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的选择5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参与这一次的实验研究,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导丝尿道扩张器械设备治疗法,除此之外,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接受治疗并且应用软性尿道扩张治疗法的患有男性尿道狭窄疾病的患者50人作为对照组参与这一次实验研究,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50名患有尿道狭窄疾病的男性患者尿道扩张全部成功,治愈几率为100%,患者治疗之后能够自行进行排尿,排尿过程顺畅,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尿滴沥、尿不尽等症状完全消失,并且没有任何形式的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之后尿线有明显的变粗,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假道、尿失禁、直肠损伤以及尿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经过B超检查确认膀胱残余尿量<50ml。对照组50名患有尿道狭窄疾病的男性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尿道狭窄疾病的症状全部消失,治愈几率为80%。结论:在男性尿道狭窄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导丝尿道扩张器械设备操作难度更低,导丝尿道扩张器械设备制作难度较低,操作使用方便,治愈男性尿道狭窄疾病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并且治疗之后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监视下行COOK导丝治疗阻塞的输卵管。方法先在腹腔镜下了解盆腔情况及输卵管外观情况,对合并的病变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后,行美蓝通液,进一步了解输卵管梗阻情况,最后在腹腔镜监视下行COOK导丝治疗阻塞的输卵管。结果经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治疗后,137例患者再通成功112例,失败25例。术后随访12月~24月,妊娠者61例,输卵管妊娠者24例。结论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明确了输卵管的阻塞部位和程度,提高了输卵管的通畅率及受孕几率,可借助导丝的扩张,分离输卵管内粘连,以及借助液体静压力的推动作用是输卵管得以疏通。有微创、损伤小、恢复快、可视、全面、疗效好等特点,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保留了正常组织和器官,是目前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简介:摘要微导丝电凝技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目前已有少量病例报道,并表现出良好的栓塞效果。本研究首次应用微导丝电凝技术处理创伤性脑血管损伤,发现其具有独特优势,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联合常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最佳栓塞效果,其短期随访效果稳定,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弥补应用单纯弹簧圈和覆膜支架等栓塞材料的潜在缺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管管腔内置斑马导丝对导尿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至2021年9月粤北人民医院住院部、门诊、急诊常规导尿困难患者共69例,其中男67例,女2例,年龄55~81岁。其中前列腺增生常规导尿困难患者50例,前尿道狭窄7例,后尿道狭窄3例,后尿道结石2例,女性尿道狭窄2例,包茎引起的尿道外口狭窄2例,尿道损伤2例,阴茎癌导尿困难1例。均采用尿管管腔内置斑马导丝导尿。结果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常规留置导尿困难改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其余均通过尿管管腔内置斑马导丝导尿成功,成功率97.1%(67/69)。结论尿管管腔内置斑马导丝可以明显提高导尿困难患者的留置尿管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经济的方法。
简介:摘要微导丝电凝技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目前已有少量病例报道,并表现出良好的栓塞效果。本研究首次应用微导丝电凝技术处理创伤性脑血管损伤,发现其具有独特优势,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联合常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最佳栓塞效果,其短期随访效果稳定,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弥补应用单纯弹簧圈和覆膜支架等栓塞材料的潜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