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本发明属于门锁安装 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辐射门锁的铅防护处理方法 ,在门上的门锁安装位置进行打孔工作;在打出的孔洞内侧安装有铅板,在实心铅板上开设回型的流动槽,再通过在实心铅板上卡入顶端和底端开口的框体;通过在铅板上打孔,再将防辐射锁体的一端通过铅板孔,通过螺栓将防辐射锁体固定在框体内,通过锁紧盖板,将框体的顶端密封; 通过在门上的孔洞和矩形框体之间卡入定位板,通过定位板上的孔洞将铅液注入到流动槽内,沿着流动槽填充到与定位板相同高度,该防辐射门锁的铅防护处理方法,使得铅液填充的更加紧密, 防辐射效果更好,而且操作简单,不会使铅液接触到锁体,降低了锁体受到损坏的风险 [1-2]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不同季节和献血次数对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的影响 。 方法: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在本血站自愿无偿献血者 20746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 速率法检测所有献血者血液的 ALT指标值;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献血者血液的 抗 -TP、 HBs Ag、 抗 -HIV、 抗 -HCV指标值 。记录献血者的献血日期与献血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春季献血者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最低为 2.73% ,夏季与冬季 ALT 不合格率居中分别为 8.55% 、 9.62% ,秋季 ALT 不合格率最高为 15.68% , 各个季节献血者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时,夏季与冬季 ALT 不合格率有差异但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外,任意两个季节相较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献血者 ALT 不合格率呈现出次数越多 ALT 不合格率越高的趋势,首次、二次、多次的 ALT 不合格率分别为 8.79% 、 10.17% 、 11.83% ,不同献血次数的献血者血液 ALT 不合格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季节和不同的 献血次数都 对献血者ALT有不同程度影响,采购血机构应广泛宣传献血有关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同一批次4A分子筛干燥剂连续使用后,能达到预期灭菌除湿效果的有效次数。方法分别对无菌隔离器的手套系统(包括手套、封圈、套袖)以及实验舱和传递舱进行完整性测试。采用同一批次4A分子筛干燥剂连续灭菌除湿3次,通过对过氧化氢气体浓度、分布状态和灭菌效果,以及隔离器内部环境微生物(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检测,验证过氧化氢对隔离器的灭菌效果;通过对4A分子筛干燥剂使用前后称重和观察舱内起雾现象,确定4A分子筛达到灭菌除湿效果的有效次数。结果共对8个手套系统进行完整性测试,手套在60 s内的压降差值均<60 Pa;实验舱和传递舱的完整性测试结果表明,小时体积泄漏率为0.04%,每次测量环境温度波动均<0.5 ℃。过氧化氢指示卡显示,舱内过氧化氢达到灭菌浓度且分布均匀。经生物指示剂检测,过氧化氢能杀灭106以上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隔离器内部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如下,沉降菌为每4小时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浮游菌为0 CFU/m3、表面微生物为0 CFU/碟。同一批次4A分子筛干燥剂使用前的重量为3.000 5 kg,第1、第2和第3次使用后的重量分别为3.185 0、3.340 5和3.451 5 kg。当同一批次干燥剂连续使用至第3次时,隔离器舱内出现起雾现象。结论同一批次4A分子筛干燥剂可连续使用3次,并达到预期的灭菌除湿效果。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二甲醚蒸发式冷凝器风机的轴承多次出现故障及反复处理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轴承失效的原因及在处理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反复现场认证,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延长二甲醚蒸发式冷凝器风机使用周期,达到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也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压测量次数对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影响,为规范血压测量次数,准确诊断青少年血压偏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8年8-9月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开展的"藏族青少年血压偏高影响因素调查"项目。采用方便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纳入2 822名12~17岁藏族青少年,其中男生1 275人(占45.2%)。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连续3次血压测量,依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610-2018《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进行青少年血压偏高的诊断。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分别探讨不同的测量次数及其组合对血压均值和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影响。结果第1、2、3次的平均SBP和DBP值分别逐渐下降[SBP依次为(112.7±9.7)、(110.7±9.7)、(110.2±9.5)mmHg(1 mmHg=0.133 kPa);DBP依次为(62.7±8.2)、(61.1±8.5)、(60.6±8.5)mmHg;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1、2、3次血压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率依次为12.8%、8.7%和7.9%(趋势检验P<0.001)。基于第2次血压值、基于第2、3次血压均值诊断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7%和7.2%,P=0.039)。结论随着血压测量次数的增加,青少年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逐渐下降。基于第2次血压测量值,足以用于筛查青少年血压偏高。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治疗中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次数与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 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间于我院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的 136例白癜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30次,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紫外线照射剂量,实验组则应用持续递增照射剂量,比较不同照射次数与剂量条件下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照射 30次时的治疗有效率要显著高于照射 10次时(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 10次和 20次时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30次时的治疗有效率也要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白癜风患者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中,治疗效果会随着照射次数和剂量的提高而提升,但治疗 20次以后,治疗效果不会因照射次数或剂量发生明显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 A 酸乳膏不同用药次数治疗扁平疣的临床观察关键 。方法:从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中随机选择 120 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数字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各 60 例患者 。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对照组扁平疣患者每日使用 1 次维 A 酸乳膏进行治疗 ,观察组扁平疣患者每日使用 2-4 次维 A 酸乳膏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扁平疣患者使用不同次数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扁平疣患者的临床疗效为 71.7% ,观察组扁平疣患者的临床疗效为 93.3% ,两组扁平疣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治疗扁平疣适当增加药物使用次数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皮肤快速愈合,减轻皮肤损伤,同时也不会引发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索洛尔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年 7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60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0例,对照组 30例。将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比索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结论:采用比索洛尔治疗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突出,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以80名癫痫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入院治疗,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该70名患者进行分组,先入院40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后入院40名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为参考标准,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差异比较。结果:在癫痫的控制时间与每日发作次数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不仅仅是为教师教的方便,教的精彩,教的有效,更是为了把学生作为焦点,让他们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情景,达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目的。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走进课堂, 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也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现实的信息技术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和现象。信息技术运用必须依靠教师的认真选择、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在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再入院次数和自我感受负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5所三级医院346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患者病情稳定时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自尊量表(the self esteem scale,SES)和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ultidiment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scale,MHLC)进行调查。SPSS 20.0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构建结构方程模型;Process 2.13.2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AMOS 23.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和路径分析。结果(1)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最近一年再入院次数为0~8次,M(P25,P75)为1(1,3)次;自尊量表平均分为(29.25±3.67)分,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得分为(22.67±3.85)分;有势力他人得分为(26.45±3.38)分;机遇得分为(19.84±3.82)分;SPBS平均得分为(22.19±9.49)分。(2)SPBS总分与自尊显著负相关(r=-0.359,P<0.01),机遇心理控制源显著正相关(r=0.169,P<0.01);自尊与内控性(r=0.237,P<0.01)、有势力他人心理控制源(r=0.225,P<0.01)显著正相关。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次数与自尊(r=-0.119,P<0.05)显著负相关,与内控性心理控制源显著负相关(r=-0.173,P<0.01)、与自我感受负担显著正相关(r=0.219,P<0.01)。(3)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再入院次数、自尊、心理控制源可以解释自我感受负担总变异的18.0%;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在再入院次数和自我感受负担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00%。结论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在再入院次数和自我感受负担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自尊水平,促进积极的内控性应对策略,将可能更加有效的缓解自我感受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陕西省育龄妇女围孕期产前检查(产检)次数与双胎新生儿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7至12月在陕西省30个区(县)对30 027名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回顾性收集人口学信息、孕产史、孕期生活方式、疾病史、营养素补充及孕期保健等资料。通过查阅出生证明获取新生儿的胎龄和出生体重等资料,按出生胎次登记为双胎A和双胎B。最终将资料完整的356名育龄妇女及其双胎新生儿纳入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产检次数与SGA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育龄妇女年龄为(27.44±4.68)岁;农村居民占79.49%(283名);产检≥7次者占44.38% (158名)。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别为(37.64±2.51)周和(2 510±497)g,双胎A和双胎B的SGA发生率分别为51.40%(183/356)和53.37%(190/356),其中产检≥7次者双胎A和双胎B的SGA发生率分别为44.30%(70/158)和42.41%(67/158),低于产检<7次者[分别为57.07%(113/198)和62.12%(123/198)](P值分别为0.017和<0.001)。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产检<7次者为参照,调整产次、出生胎次、居住地、母亲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财富指数、被动吸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围孕期服用叶酸和围孕期服用铁剂、新生儿性别等因素后,产检≥7次者发生SGA的OR(95%CI)值为0.60(0.40~0.91)。结论产检≥7次可降低陕西省双胎新生儿SGA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与炎性标志物、营养状态及重度急性加重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AECOPD男性患者163例,根据血清脂联素水平将患者分为低脂联素组(血清脂联素≤ 102.38 μg/L,97例)和高脂联素组(血清脂联素>102.38 μg/L,66例),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体质量指数(BMI)及随访1年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分析脂联素与炎性标志物、营养状态及1年内重度急性加重次数的关系。结果低脂联素组BMI、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高于高脂联素组[(23.20 ± 3.26)kg/m2比(20.77 ± 3.78)kg/m2、(133.23 ± 17.13)g/L比(125.68 ± 20.83)g/L、(185.36 ± 57.60)g/L比(148.83 ± 64.79)g/L、(37.09 ± 4.06)g/L比(33.77 ± 5.8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总蛋白、IL-6、IL-8、CRP和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与BMI、血红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呈负相关(r = -0.42、-0.28、-0.33和-0.31,P<0.01),与IL-6、IL-8、ESR、CRP无相关性(P>0.05)。低脂联素组随访1年重度急性加重≥ 4次率明显低于高脂联素组[8.25%(8/97)比22.73%(1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79,P<0.05)。结论低脂联素AECOPD患者营养状态好,重度急性加重次数少。血清脂联素可作为AECOPD患者重度急性加重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