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RFT)微创治疗子宫肌瘤(UM)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UM患者12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A组(n=476,为生育期与中年患者,包括有生育要求者36例),年龄<45岁,平均为(365±8.5)岁(27.0~525岁),UM数目平均为(1.7±0.9)个(1~3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4.5±1.5)cm[(3.1~6.0)cm],平均体积为47.6cm3[(15.6~113.0)cm3];B组(n=740,为围绝经期患者),年龄≥45岁,平均为(48.5±3.5)岁(45~53岁),UM数目平均为(2.6±1.3)个(1~4个),RFT治疗前彩超测量其平均直径为(5.0±2.5)cm[(3.0~7.5)cm],平均体积为65.4cm3[(14.1~220.8)cm3]。RFT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血红蛋白(Hb)测定、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宫腔镜检查和子宫内膜诊刮组织病理学诊断。治疗后对其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5±11.5)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UM数目、直径及RFT治疗前相关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RFT后1,3,6,12和24个月随访结果,彩超显示:A组原主要UM病灶区的UM平均直径分别为3.8cm,3.0cm,2.7cm,2.4cm和2.2cm,病灶区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9.8%,70.4%,78.4%,84.8%和88.3%,12个月后,病灶区痕迹影像≤1.5cm者(体积缩减小96.3%)占47.7%(227/476);B组平均直径依次为4.7cm,3.7cm,3.3cm,2.3cm和2.3cm,体积缩小率分别为16.9%,59.5%,71.3%,90.3%和90.3%,12个月后≤1.7cm者(体积缩小96.1%)占58.8%(435/740)。两组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微创治疗子宫肌腺瘤和腺肌病的疗效和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热凝固器,将射频定点介入到子宫病灶内,使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吸收,治疗直径小于5.0cm的子宫肌腺瘤122例、子宫腺肌病56例.结果经妇科检查和B超诊断,本组子宫肌腺瘤平均直径3.9cm、子宫腺肌病病变肌层平均厚度为4.0cm,2~3个月后病灶直径不同程度的缩小,痛经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18个月,对子宫肌腺瘤总有效率为93.3%,子宫腺肌病为96.4%.结论B超介入射频热凝固器微创治疗肌腺瘤和腺肌病等子宫良性疾病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切除子宫带来的痛苦,对月经无明显不良影响.与其他非手术方法比较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疗效高、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106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后的护理。结果106例颈椎间盘突出射频热凝靶点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C型臂X光机引导下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是一种损伤小、痛苦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稳定的一种微创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组和对照组,射频组在C臂引导定位下采用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对照组进行综合保守治疗。治疗1~6月随访,运用JOA17分法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脊髓功能进行对比评估,观察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症状、体征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变化明显,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8.33,P<0.01);治疗后射频组改善率及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别较大,优、良、可、差的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71>0.05)。结论在C型臂定位下行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系数高,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脉冲射频与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8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行脉冲频射给予治疗,对照组行射频热凝给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两种术后1年随访后的复发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44例患者中,有效为37例,显效为6例,无效为1例,对照组44例患者中,34例为有效,7例显效、3例无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43例(97.73%)低于对照组的41例(93.18%),差异不具统计学(χ2=1.048,P>0.05)。观察组44例患者中,面部麻木0例,面部肿胀6例,对照组患者中,6例面部麻木,1例面部肿胀,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随访1年复发率为22.73(1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82%(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χ2=4.423,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较射频热凝术更具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加射频电疗治疗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腰腿痛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中药热奄包加射频电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治疗,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加射频电疗治疗腰腿痛的效果明显,无任何副作用,且能明显缩短病程。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中期疗效,并探讨MRI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对诊断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76例患者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53例获得3~4年以上随访,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前定位责任椎间盘主要依靠腰椎MRI,显示椎间盘退变或同时伴有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表现,对显示有退变的椎间盘,在术中进行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反应并进行相关的治疗。随访术后1、2、3、4年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术前和术后评分对比,观察疼痛改善情况,同时对MRI上存在椎间盘退变伴有HIZ的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的阳性率进行统计,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年时随访到病例53例,术后随访1、2、3、4年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4.9%、59.7%、62.3%、55.8%,中期疼痛症状改善率并没有明显下降。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中期疗效稳定。退变腰椎间盘MRI上的HIZ表现是术前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客观筛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