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市尘肺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情况,寻找治疗尘肺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一期尘肺患者(实验组)及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体检,收集并分析实验室检验数据等。结果随着年龄及工龄的增长,尘肺发病率也随之增长,混合性是尘肺肺功能受损的主要类型,第二位阻塞性,单纯限制性较为少见;实验组CD4、CD4/CD8水平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上幅显著高于对照组,IgM、IgA、IgG、C3水平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4水平上升或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尘肺时,在肺部X线检查意外,可将肺功能、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作为诊断、分期或治疗尘肺的重要参考标准。
简介:目的研究和分析尘肺病患者的病灶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在本院2016年1月1号-2019年1月1号期间内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种随机选择152例,对其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观察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患者临床上的不同CT表现,并且观察患者的病变特征在不同的阶段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这一疾病是否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并发症状况1。结果在参与此次研究的152例尘肺病患者当中,矽肺患者占比最多,一共有112例;其次是煤工尘肺患者,有30例;剩下的10例患者所患的是其他类型的尘肺疾病。在对各类尘肺病的病灶进行检查之后,发现形状呈不规则或者圆形小阴影的病灶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最少的是PMF。而形状呈大阴影的病灶或者是PMF病灶出现的频率会随着后期感染尘肺病的患者的临床分期数量的增加而升高1。除此之外,矽肺及煤工尘肺的患者,容易在临床上引发肺结核、肺气肿和肺癌等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和临床表现,在统计学上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患者1。其中P<0.05。结论采用螺旋CT对尘肺患者的病灶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清晰准确的观察,来帮助医师进行确诊,对后期治疗该疾病具有非凡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煤工尘肺合并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所收治的84例煤工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性护理)和试验组(常规性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9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在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等方面得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在服药、遵医、饮食、检查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煤工尘肺合并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性水泥尘肺壹期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于2021年10月,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4至2020年初次诊断为职业性水泥尘肺壹期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开始接尘年龄、接尘工龄、诊断年龄、潜伏期、X线胸片表现、肺功能等资料。等级计数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肺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患者80例,女性27例。开始接尘年龄(26.2±7.7)岁,诊断年龄(59.4±7.9)岁,工龄(17.9±8.0)年,潜伏期(33.1±10.3)年。女性患者开始接尘年龄及接尘工龄小于男性,潜伏期大于男性(P<0.05)。X线胸片以p/p形小阴影为主(54.2%)。82例患者(76.6%)小阴影分布为2个肺区。女性患者小阴影分布肺区数(2.04±0.19)少于男性(2.41±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功能正常57例,轻度异常41例,中度异常9例。X线小阴影分布肺区数是水泥尘肺患者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OR=2.491,95%CI=1.197~5.183,P=0.015)。结论职业性水泥尘肺患者接尘工龄、潜伏期长,进展缓慢,影像学改变及肺功能损害程度较轻,肺功能异常与肺区受累的范围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