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下组织连续缝合术在儿童眼周软组织线性切裂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武汉儿童医院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眼周线性软组织裂伤399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皮下软组织间断缝合组(200例)与连续缝合组(199例)。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术后组织肿胀持续时间、医用组织胶有效使用率及术后外观评分。结果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及术后组织持续肿胀时间分别为(27.25±6.67)min、(0.84±0.29)ml及(3.40±1.02)d,均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的(31.71±6.71)min、(1.04±0.38)ml及(5.40±1.58)d(t=6.85、7.19及17.10;均P<0.001)。连续缝合组医用组织胶使用189例(94.97%),明显高于间断缝合组的55例(27.50%)(χ2=594.05, P<0.001)。术后1周(1期)及1个月(2期),伤口愈合外观HWES评分6分者,连续缝合组占95.98%(191/199)及98.49%(196/199),均优于间断缝合组的87.00%(174/200)及88.50%(177/200)(χ2=10.39及16.35;均P<0.001)。结论治疗儿童眼周软组织线性切裂伤,皮下组织连续缝合较间断缝合省时、恢复快,而且愈合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小儿营养不良的对策,研究其预防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20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并对其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总结报告。结果在所抽取的200例患儿中的发病因素主要是(1)喂养方式不同(2)与所患疾病有关(3)与先天疾病有关。由于小儿营养不良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临床上在科学的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结论小儿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广泛的展开小儿的营养健康知识教育,并大力宣传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合理喂养保证小儿对于营养的需求,积极进行抗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治疗,维持水及电解质的平衡,采用药物促进和改善代谢功能等。
简介:目的观察75%的乙醇持续湿敷治疗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80例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感染局部用75%的乙醇持续湿敷;对照组(35例)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感染局部破溃处每日用聚维酮碘消毒3次。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75%的乙醇持续湿敷治疗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疗程短、疗效高,连续应用无任何不良反应,且安全经济、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4例,均需要接受术后创面修复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42例),对照组(前臂皮瓣修复,42例)。术后2个月观察疗效,记录治疗有效率、美观性满意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瘙痒、暂时性功能障碍)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满意度情况,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4)随访结果,观察组面部皮肤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在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美观性及安全性较高,且复发风险较低,建议作为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在同侧鼻翼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20例经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修复同侧鼻翼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48 ~ 76岁,平均60.6岁。结节溃疡型13例,浅表型4例,色素型3例,皮损0.4 cm × 0.5 cm ~ 0.9 cm × 1.1 cm。采用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同时行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皮瓣大小0.7 cm × 0.8 cm ~ 1.2 cm × 1.4 cm。结果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鼻翼缺损完全修复,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 ~ 24个月,鼻翼处肿瘤无复发,瘢痕增生不明显,鼻部形态良好,外形美观。结论对于肿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鼻翼缺损,行同侧鼻唇沟皮下组织蒂隧道插入皮瓣修复能达到较佳的治疗及美学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等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而试验组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生化指标和体质测量指标,分析持续性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血清血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等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存在,P<0.05。两组患儿的体质监测指标可知,试验组患儿的身高、体重、BMI、上臂肌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小儿营养不良采用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明显的改善了患儿的生化指标,保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营养不良的状况以及相应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进行临床。方法选取在2017年4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并将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的102儿童患者随机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有营养不良的儿童在临床上面均采取基本的治疗方法,但是在护理方法上却有所不同,对照组本组的51例患儿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该病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组本组的51例患儿则是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一步实施临床护理途径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与护理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临床专业对比。结果在进行护理与研究之前,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经过专业对比后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是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观察组的患儿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途径对于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收获的满意度高,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于临床方面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