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穿刺致静脉瘀血原因、处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局部麻醉在肢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肢体受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处理,观察组采用静脉局部麻醉处理,对比研究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及麻醉剂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肢体受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静脉局部麻醉应用效果更为突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静脉留置针致局部静脉炎的原因,并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350例患者资料,对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350例患者中出现24例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为6.86%,主要症状为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皮肤温度升高及触痛等,部分患者表现为沿经脉走向出现索状红线。结论外周静脉留置针应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质选择留置针的穿刺部位与留置时间,同时在日常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穿刺后注意进行巡视,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避免局部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局部静脉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输液后局部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0月骨科病房690例应用静脉留置输液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局部静脉炎42例。结果本组资料局部静脉炎发生率6.09%。其中,静脉炎0级3例、1级9例、2级14例、3级16例、4级0例;药物因素40例、其它因素2例;均及时拔除留置针,并予以湿敷,均在24~72h内痊愈。结论药物因素是导致静脉炎的首要因素。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正确的选择留置针型号、穿刺部位、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护理,才能有效防治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静脉注射胺碘酮所致局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取60例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患者,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症状消失等均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用药安全性高,能减少静脉炎产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注 胺碘酮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静脉麻醉在四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肢体受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处理,观察组采用静脉局部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四肢手术采用局部静脉麻醉简便安全、见效更快,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肢手术 局部静脉麻醉 局部神经阻滞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发病时肢体肿胀、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血栓脱落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传统的静脉输注溶栓剂及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方法,小剂量效果不明显,大剂量又易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取经导管局部溶栓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导管局部溶栓 护理观察 抗凝药物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减低小儿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后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率及局部肿胀消退时间。方法选取2013年—2017年在我科住院的发生穿刺部位肿胀程度为2级以上的患儿,将家属不同意做局部减压操作的作为对照组,将家属同意做局部减压操作的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不同药物外渗选择适合的外敷药物,观察组先在无菌操作下,用4.5号输液针头在水肿并发皮肤苍白的部位刺破皮肤,深度为约1~2mm,间隔距离为1cm左右,再根据不同药物外渗选择适合的外敷药物。比较两组肿胀消退的时间及发生局部组织坏死比率。结果观察组肿胀消退的时间为11.0±3.26小时,明显小于对照组肿胀消退时间17.17±4.09小时;对照组2例发生皮下组织坏死,5例局部炎症,发生率为38.8%,观察组未发生皮下组织坏死,发生1例局部炎症,发生率为4.8%。结论局部减压操作能明显缩短局部肿胀消退的时间,减少发生局部炎症及局部组织坏死的可能性。

  • 标签: 小儿 静脉外渗 减压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143例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结果143例患者经治疗2周后治愈46例,好转91例,治愈好转率96%。病程>7天患者32例,治愈好转率为80%。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且对病程超过一周的患者同样可以考虑溶栓。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 尿激酶 局部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留置针穿刺前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观察组于留置针穿刺前后均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比较两组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概率为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静脉输液患者而言,于留置针穿刺前后均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局部静脉炎的并发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局部静脉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抽血后局部皮下淤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静脉抽血后局部皮下淤血情况分析表”,对在我院门诊静脉抽血后引起局部皮下淤血的8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的过度肥胖、极度消瘦、化疗术后、凝血障碍;与工作人员操作因素有关的止血带使用时间、多管抽血时换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与其他因素有关的按压时间、按压位置、衣袖过紧、提取重物等是发生静脉抽血后皮下淤血的主要因素。结论静脉抽血后局部皮下淤血与患者自身因素、工作人员操作技术及对患者抽血后相关知识的宣教不够有关。针对以上因素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 标签: 静脉抽血,皮下淤血,护理
  • 简介: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如果操作不规范,有时可并发药液渗漏而造成局部损伤,甚至引发医患纠纷,给病人带来痛苦并影响医疗质量。我院从2000年1月-2005年12月共发生静脉输液和静脉注射药液渗漏局部损伤38例。现将静脉用药局部渗漏损伤的救治与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护理操作 渗漏损伤 静脉用 救治 药局 静脉注射
  • 简介:静脉榆注氯化钾溶液导致局部疼痛是临床常见问题。因此,就近年来有关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药物的应用,物理方法的应用,改变静脉榆注操作方法、输液器及输液溶剂等。

  • 标签: 静脉补钾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健康体检静脉采血后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静脉采血的12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11月-2022年11月为本次研究时间,对比两组受检者采血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护理组对采血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健康体检静脉采血进行优质科学的护理措施,不但提高了受检者采血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且降低了采血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以利于提升采血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健康体检 静脉采血 护理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深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操作,然而,术后局部并发症如感染、血肿、静脉炎和神经损伤等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医疗风险。本文旨在探讨深静脉穿刺术后局部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通过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状况,准备无菌手术环境和设备,术中规范操作技术,以及术后精细的伤口处理、疼痛管理和感染控制等措施,期望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本文还强调了并发症的监测与处理,确保患者安全。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为深静脉穿刺术后患者的护理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深静脉穿刺术 局部并发症 护理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