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时会被反复穿刺,为了减轻此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化疗药物给血管和周围组织带来的伤害,并使化疗过程仍可以顺利完成。方法回顾2015年1月到9月将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插入外周静脉。并对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中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126例,其中插管成功率高达98%。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2例,经过各种处理均恢复,病人对picc治疗过程满意。结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在患者身上的保留时间较长,可达1年左右,避免了化疗时反复穿刺的繁琐程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被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受益,值得推广,但应注意留置期间的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神经重症患者使用改良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38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在治疗期间均为其留置改良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同时加强护理干预,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8例患者中出现2例并发症情况,发生率5.26%。结论:对神经重症患者应用改良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可满足治疗需求,整体安全性、舒适性均有明显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EKG定位技术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的患者,患者120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60例为对照组按照体外测量方法置管后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2018年7月—2018年2月60例为观察组采用EKG技术进行PICC尖端定位后置管,再到放射科行传统的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结果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85%,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5%,置管时间5±1.1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为96%、导管异位发生率为4%,置管时间7±1.31min。EKG技术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体外测量方法、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体外测量方法,置管时间大于体外测量方法。结论EKG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三向瓣膜式PICC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它不仅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全肠外营养的患者,尤其是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了很好的静脉治疗途径,减少了外周静脉的并发症和增加了化疗药物的疗效。我科从2015年1月—2017年7月施行巴德公司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42例,其中男22例,女性20例。年龄34~87岁之间。其中,置管时发生误入动脉1例,神经损伤2例,导管送入困难4例,导管异位6例,穿刺部位血肿9例,撤除导丝困难2例。本文对临床中给肿瘤患者进行留置三向瓣膜式PICC时常见的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了临床肿瘤患者三向瓣膜式PICC的穿刺和留置成功率,从而保障肿瘤患者能顺利进行化疗和后续的治疗,进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预防肝衰竭患者置管并发症的效果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首次确诊为肝衰竭的140例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留置针组。其中男128例,女12例。所有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直型留置针患者均知情同意,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自设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并发症记录表收集患者置管后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及第三个月的并发症资料,采用直型留置针置管并发症记录表收集患者住院治疗三个月期间所有留置针并发症资料。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PICC置管组相对留置针组穿刺口/针口渗血/渗出/坏死发生率低、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穿刺点异常发生率低、静脉通道堵塞发生率低、静脉炎发生率低、肢体肿胀发生率低和职业暴露风险低。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实行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避免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为肝衰竭患者建立长期静脉通道。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在应用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血液病中各类并发症护理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成果。方法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应用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血液病中各类并发症护理方面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结果应用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血液病期间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穿刺点出血、导管异位脱出、静脉炎、以及相关性感染这几类。结论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对血液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的优势,可减少患者因反复性穿刺所产生的疼痛感,并形成有效且稳定的静脉通路,确保化疗干预的顺利进行。但针对在置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置管期间患者病情,加强针对性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使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临床优势更加高效的发挥出来。
简介:摘要目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时会被反复穿刺,为了减轻此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化疗药物给血管和周围组织带来的伤害,并使化疗过程仍可以顺利完成。方法回顾2015年1月到9月将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插入外周静脉。并对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中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126例,其中插管成功率高达98%。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2例,经过各种处理均恢复,病人对picc治疗过程满意。结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在患者身上的保留时间较长,可达1年左右,避免了化疗时反复穿刺的繁琐程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被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受益,值得推广,但应注意留置期间的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在小儿血液肿瘤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作出探究。方法 样本选自在 2019年 01月到 2019年 1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 186例血液肿瘤患儿,随机分配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行舒适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各 63例。最终统计对比组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接受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患儿不良反应更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缓解治疗疼痛,减少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输液不畅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本院于2023年3月-2024年1月入院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40例,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植入式静脉输液港3个月内发生输液不畅的情况分为发生组(n=20)和未发生组(n=2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导管夹闭综合征、横向固定损伤针、置管深度不足、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是导致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不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不畅的危险因素为合并导管夹闭综合征、横向固定损伤针、置管深度不足、血清D-二聚体水平过高,临床需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及时给予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及护理分析在小儿血液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2例行三向瓣膜式PICC治疗的小儿血液肿瘤化疗者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率、焦虑与合作行为等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4.76%)比对照组(28.57%)低,P<0.05。观察组的焦虑与合作行为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降低三向瓣膜式PICC治疗的并发症率,提高血液肿瘤化疗患儿的配合度。
简介:摘要: 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探究在肿瘤化疗患者治疗中,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实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次实验开展过程中,就以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随机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不同的小组。为了保障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在实验过程中对参照组的150例患者采用picc置管,对观察组的150例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通过对比观察组150例患者和对照组15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来探究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综合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以及患者置管情况,即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病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肿瘤化疗中加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