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较多,而采用不同诱导方法时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的比例是不一样的。适宜的诱导条件是实现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必要条件。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化学诱导法与共培养法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差异,以寻找一种诱导效果高、实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化学诱导法和共培养法诱导分化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的神经细胞数目、细胞形态和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与结论:培养7d后两组均可见大量贴壁细胞形成突起,呈放射状生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均为阳性。共培养法第5天可见典型神经细胞结构,突起数量较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50.82±2.46)%,化学诱导法培养第7天可见神经样细胞形成,并有突起,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43.56±1.74)%。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共培养法诱导分化后的神经样突起数量多并较早互相形成连接,且共培养法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阳性率高于化学诱导法。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中是否存在SP细胞及SP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荧光活化的细胞分选技术(FACS)从胃癌MKN-45细胞株获得SP细胞,进而分析这些SP细胞有无肿瘤干细胞特性;采用实时定量的RT-PCR检测5个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NANOG,CD44和ABCG-2的mRNA在SP和M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定性分析发现:5个干性相关基因在SP和MP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有差异;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当SP细胞和MP细胞注射非糖尿病联合重度免疫缺陷(NOD/SCID)的小鼠,SP细胞较MP细胞具有更强的成瘤性。结论综合分析本实验相关结果,可以推测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由MKN-45分选获得的SP细胞是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胃癌干样细胞。SP细胞较主群细胞(MP)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人左心耳c-kit+(CD117)心脏干细胞(c-kit+CSCs)的技术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心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药物筛选和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心脏手术中切取部分左心耳组织,经Ⅱ型胶原酶消化,接种培养、传代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和无菌分选.结果通过单纯的酶消化方法可以成功地从人左心耳组织中分离出单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型为经典的心脏干细胞表型——c-kit+,多次传代后c-kit+持续高表达,无菌分选后可获得高纯度的c-kit+心脏干细胞.结论本研究技术可从人左心耳组织中分离培养出阳性率较高的c-kit+心脏干细胞,无菌分选后可获得高纯度的c-kit+心脏干细胞,进一步培养短期内可获得大量的用于实验和临床的c-kit+心脏干细胞.
简介:目的观察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s)在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分化方向。方法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微量注射入12只SD大鼠(4~6周龄)右侧纹状体内,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C6细胞移植后2d,Hoechst33342标记EMSCs移植到SD大鼠双侧纹状体内。EMSCs移植后7d行全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表面标记OX-42(CD11b/CD11a)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效果。结果SD大鼠全脑组织切片观察证实12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建立成功;Hoechst33342标记EMSCs阳性率达95%以上;荧光显微镜镜下观察显示注射人大鼠体内的EMSCs经过7d后大部分细胞都保持存活状态。同时有V6细胞和EMSCs存在的时候,C6细胞周围存在大量OX-42阳性细胞;而只有c6细胞或只有EMSCs时,OX-42阳性的细胞数量非常少。另外,远离c6细胞的EMSCs具有向c6细胞迁移的特性。结论在SD大鼠胶质瘤模型纹状体内中,EMSCs大多数被C6细胞诱导成为具有吞噬和抗原提呈功能的小胶质细胞。
简介:目的:探讨供体移植物CD4+CD25+CDl27-调节性T细胞(_rreg细胞)表达水平对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淋巴细胞中CD4+CD25+CDl27-Treg细胞比例,回顾性分析83例allo—HSCT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与移植后aGVHD.其中50例恶性疾病.33例良性疾病。结果:83例患儿allo.HSCT均获造血重建,其中51例发生O~Ⅰ度aGVHD,32例发生Ⅱ-Ⅳ度aGVHD。发生0~Ⅰ度aGVHD与Ⅱ-Ⅳ度aGVHD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比例有统计学差异(3.0%-+0.8%比2.5%±1.O%,P=0.030)。中位随访时间286(69~496)d,50例恶性疾病患儿中8例复发,复发与非复发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无显著差异(3.2%±0.8%比2.8%±0.8%,P=0.549)。结论:高水平供体移植物Treg细胞有助于降低儿童all0.HSCT后aGVHD发生率,且未增加移植后复发风险;移植物Treg细胞表达量对预测aGVHD有一定意义。
简介:摘要背景Nocth信号系统在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尚没有脐血来源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机制中Notch作用的报道。目的观察Notch信号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人脐血来源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实验1组加入Notch激活剂Jagged1,实验2组加入Notch激活剂Jagged1和其抑制剂DAPT,对照组加入PBS液。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及Notch信号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心肌细胞,与对照组和实验2组相比,实验1组的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比率更高,并且Notch1和Jagged1表达增强。说明Notch信号系统在脐血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中起正向调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服补钙组与前瞻性补钙组2种补钙方法在干细胞采集过程中预防低钙血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6月-2012年2月进行生物治疗而且需要机采造血干细胞的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口服补钙组和前瞻性补钙组,口服补钙组采集干细胞过程中出现低钙症状时进行口服补钙;前瞻性补钙组在干细胞采集前根据病人的生化血钙值以及干细胞采集过程中枸橼酸钠置换出来的钙量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观察采集过程中病人的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以及采集过程顺利与否。结果前瞻性补钙组病人出现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4.4%,口服补钙组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28.9%,2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前瞻性补钙在机采造血干细胞中预防枸橼酸钠中毒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口服补钙法,而且成本低,采集过程顺利,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且提高病人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