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一条宽阔的大江横亘于面前,不知从何而来,又要流向何方。深秋的阳光柔柔地洒在江面,随着翻腾西去的混浊江水跳荡闪烁,仿佛满目耀眼的金鳞。站在长江中游岳阳陆城的寡妇矶顶上,披襟当风,俯瞰脚下河床中虽远逊春夏时节却仍湍急回旋的滔滔逝水,我不由寻思,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着这一江浩荡大水永不停息地前进?
简介:<正>一我是1980年3月调到中共应山县委党校做理论教员的。当时县委党校在十里同兴店东南约5里地的殷家大屋。殷家大屋也叫殷家新屋,是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一座建筑,由99间半房间、12个天井小院组成。相传是外地一殷姓高官发了大财之后,来到此地买田置地大兴土木,建造了这"大户豪宅"。整座建筑原设计建造100间房宅,但几年施工,最后半间总是不得成功,只得以99间半竣工告终。但这并不影响这座建筑气势宏大、构筑精细的特色。它高墙厚壁,青砖灰瓦,层层院落错落有致,殿、堂、厅、室排列精巧,排水、通风、采光、遮阳布局得当。正堂侧厅均由一人合抱粗的杉木立柱
简介:阳泉,虎踞太行,雄视华北,处于中西部结合的位置,既是沿海经济带向内地扩散技术、产品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西部经济区向沿海输送物资、产品的必经之路。时间拉回到60年前,阳泉还是桃河岸边的一个小站,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万。新生的人民政权催生了这座城市,"中共创建第一城"成为这个城市的荣光。上世纪60年代,郭沫若先生夜宿阳泉,为美丽的夜景所动,写下了"飚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的动人诗篇。改革开放以来,阳泉作为资源密集地区,发挥资源集聚优势,突破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的瓶颈;作为中部内陆地区,发挥地域区位优势,突破信息不畅、体制封闭的瓶颈;发挥城乡工农结合的优势,突破结构失衡发展脱节的瓶颈,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30年来,阳泉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5.6亿元增加到2007年27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倍;人均GDP从1978年的575元增加到2007年的20836元。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阳泉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3.44亿元,同比增长10%,超过全省平均增幅3.5%;产品销售收入完成465.32亿元,同比增长51.6%;实现利税69.73亿元,同比增长78.3%;实现利润26.94亿元,同比增长139.9%;财政收入完成68.13亿元,同比增长19.49%,为阳泉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