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与核心哲学之间早先亲密的关系开始急剧改变,库恩和他的同时代人提出了科学哲学独具匠心的问题,带来了多少有着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色彩的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发展。理论选择的传统哲学说明遭到拒斥,而社会学说明获得优先地位,科学哲学开始远离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不可通约性论题是对实证主义更为激进的背离,它在自我承诺意义上的所有明显影响,可被视为保守的和过时的。在科学哲学开始倾向于自然主义方法时,库恩思想中却出现了一种先验的方法;在其科学哲学的注意力从范式转移到不可通约性时,哲学的潮流再一次朝向了相反方向。在拒绝同时代科学哲学的一些方面时,库恩无意间让自己与实证主义保持一致。科学哲学对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已变得更顺应和开放,重新评价库恩所放弃的那些具有自然主义因素的思想的时机已到来。
简介:库恩的范式理论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科学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科学进步了,但科学并不必然越来越接近真理。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与现代语言学的变迁基本上是契合的,现代语言学的变迁线索,是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现在语言学已进入后现代语言学时代,进入一个没有"常态"的"新时期",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单一的语言学研究范式,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已发生了转向,即从结构转向解构,从一元转向多元,从静态转向动态。
简介:摘要: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科学革命中新旧范式之间的“不可通约性”。他认为,科学革命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性增长,而是范式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导致新旧范式在逻辑上不相容,甚至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不可通约的。库恩强调,范式的改变使科学家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先前所居住的世界在逻辑和结构上都是不可通约的。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理论挑战了科学进步的累积性描述,揭示了科学变革的复杂性和非连续性。
简介:2012年是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90周年及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50周年。在这一年里,为了表达对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的敬意,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哲学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了一系列纪念库恩的学术活动。虽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主旨是要对科学发展的过程给予说明,但是,“范式”作为库恩理论的代名词,已经对历史学、哲学、文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伴随着库恩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对库恩的批评也纷至沓来:例如,“范式”概念的用法含混不清、范式理论是一种相对主义、库恩否认科学真理的存在……那么,究竟是范式理论本身存在缺陷,还是世人对库恩的思想存在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