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介入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效果较好的一种疾病,手术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1972年Serbinenko首先报道用可脱球囊治疗TCCF,目前这一治疗方法被认为是TCCF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方法对于瘘口偏小.海绵窦内骨碎片刺破球囊等情况较难处理,需改用可解脱弹簧圈栓塞.该法栓塞效果好但费用高,特别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生活水平不高的地区,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支架辅助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以下简称单纯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动脉瘤患者1 217例,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631例,单纯栓塞组58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和随访期动脉瘤的栓塞程度(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栓塞即刻,631例支架辅助栓塞组中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65.0%(410例)、29.9%(189例)、5.1%(32例);586例单纯栓塞组中分别占51.4%(301例)、36.0%(211例)、12.6%(74例),两组比较P<0.01。支架辅助栓塞组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2.5%(16例),单纯栓塞组为5.1%(30例);两组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3%(40例)、3.1%(18例),两组比较均P<0.05。两组患者的致残率均为1.0%(均为6例),致死率均为2.2%(分别为14例、1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支架辅助栓塞组227例、单纯栓塞组10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支架辅助栓塞组Raymond分级Ⅰ、Ⅱ、Ⅲ级者分别占71.8%(163例)、22.9%(52例)、5.3%(12例),单纯栓塞组分别占53.9 %(55例)、34.3%(35例)、11.8%(12例);复发率分别为11.9%(27例)、38.2%(39例),两组比较栓塞程度分级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效果好,复发率低;出血性并发症略低,缺血并发症略高,但不增加总体致残、致死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难治性鼻出血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体会。方法:纳入我院收治于2018年1月10日-2021年4月的20例均经耳鼻喉科处理(使用止血药物及前、后鼻孔填塞)后仍有不可控制出血的良性(非肿瘤性)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良性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19例患者的责任血管为患侧上颌动脉的分支-蝶腭动脉,经患侧上颌动脉的分支-蝶腭动脉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1例的责任血管为双侧上颌动脉的分支-蝶腭动脉,该患者行患侧上颌动脉的分支-蝶腭动脉栓塞后仍有鼻出血,再行对侧上颌动脉栓塞后,出血立即停止。20例患者经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后即时止血率100%。共栓塞血管21支,责任血管 21支(100%),明确出血动脉血管 8支(38.1%),疑似存在危险动脉2支(9.5%)。结论:良性难治性鼻出血,首选栓塞患侧上颌动脉的分支-蝶腭动脉,微弹簧圈栓塞安全有效;良性难治性鼻出血并非必需经验性行双侧上颌动脉栓塞,如造影显示对侧上颌动脉无沟通支到患侧或未参与出血,则对侧上颌动脉可以不栓塞,反之,则对侧上颌动脉需予以栓塞。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使用EV3公司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的临床效果。分析可脱弹簧圈治疗破裂动脉瘤,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处理办法。方法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I-Ⅲ级动脉瘤病人60例,26例患者同时行腰椎穿剌放脑脊液,视患者脑脊液颜色及流出速度决定每天行1次穿剌还是2次穿剌,一般是1次,每次放出脑脊液30ml-40ml,一般不超过50ml,每次放脑脊液时间不低于20分钟。观察栓塞效果及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发生血管痉挛的共9例,其中有1例是行腰穿放脑脊液组的。所有患者随坊2-36个月,发生少时再出血1例,血管痉挛病人中中度致残2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病人恢复快等特点,而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有显著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PRESIDIOTM、MICRUSPHERE、CERECYTE、ORBIT等不同特点弹簧圈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特点和栓塞效果。方法2012年1月以来,我院对8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使用CodmanNeurovascular公司新上市的不同特点的弹簧圈进行治疗。结果8例复杂颅内动脉瘤均致密栓塞,没有发生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CodmanNeurovascular公司新上市的PRESIDIOTM、MICRUSPHERE、CERECYTE、ORBIT弹簧圈具有自动地顺应于不同形状动脉瘤的特性,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过程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栓塞材料。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接受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之后实施护理工作取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人员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这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群体中挑选80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治疗的先后时间差异,将小组均匀分为普通组和对比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并针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之后,整体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相较于普通组下降较为明显(P<0.05),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之后,综合护理干预工作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降低死亡率,并且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簧圈联合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腮腺区先天性动静脉瘘(AV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介入科收治的腮腺区先天性AVF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患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造影证实AVF。经动脉途径使用同轴微导管到达瘘口或使用直接经皮穿刺到达扩张静脉,经穿刺针引入微导管至瘘口,使用可控弹簧圈与游离弹簧圈结合,联合使用无水乙醇闭塞瘘口。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例AVF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3~58岁,平均28.5岁。8例患者均造影证实腮腺区AVF,5例右侧,3例左侧,所有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供血动脉均为颈外动脉,回流静脉为颈外静脉。6例患者单纯采用经动脉途径使用弹簧圈栓塞,2例尝试经动脉途径失败后改为采用经皮穿刺静脉途径弹簧圈栓塞。8例患者均使用无水乙醇辅助栓塞,使用无水乙醇总量平均为17.4 ml,所有患者栓塞后复查颈外动脉造影显示瘘口完全闭塞,瘘口远端颈外动脉分支显影正常,未见明显回流静脉显影。1例患者出现术区同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3 d后面神经麻痹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出现弹簧圈外露,经过局部清创取出外露弹簧圈后,创口愈合。其余患者无明显并发症。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未见AVF复发。结论腮腺区先天性AVF使用弹簧圈联合无水乙醇介入栓塞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避免手术切除导致的AVF复发、面神经与腮腺损伤,面部无手术切口,对外观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本组的35例患者中,7例不完全栓塞,占20%,8例次全栓塞,占22.86%,20例完全栓塞,占57.14%;手术的过程中,5例发生并发症,占14.29%,其中1例为弹簧圈脱逸、2例为血管痉挛、1例为脑栓塞、1例为支架轻微移位;随访5个月-1年,GOS评分2例为3分,占5.71%,9例为4分,占25.71%,24例为5分,占68.57%。结论临床上运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具有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特点,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讨论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4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42个动脉瘤中38个瘤腔完全闭塞,3个95%闭塞,1个被90%闭塞.术后41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2.4%.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后交通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