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微生检验结果准确性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需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对实验科管理,是保证控制微生标本检验准确的重要手段,对生化检验全过程中多环节进行监督及控制,能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报告完整性。本文主要分析浅谈提高微生标本检验准确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检验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目前临床微生标本送检的现状,探讨能提高微生标本送检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方法。方法:以2018、2019年该院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微生标本的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微生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过程的规范性和检验人员专业素养等干预措施对标本合格的影响。结果:在微生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污染、采集数量不足、送检延误、送检数量不符合要求及暂时保存不当等,通过干预,送检微生标本合格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微生标本检验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微生标本检验准确,同时能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情况,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干预措施 送检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微生标本送检的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以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实行常规管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实行PDCA循环管理,对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标本送检,以及不同科室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两种管理模式下各类抗菌药物的微生标本送检和患者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DCA循环有助于住院患者微生标本送检的提升,应作为主要的管理方式加以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抗菌药物 微生物标本 送检率 住院时间
  • 简介:中图分类号R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26-01摘要感染性疾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多重耐药、泛耐药甚至全耐药株的出现和蔓延,致病病原菌谱日益复杂、条件致病菌感染高发是各种感染性疾病发病和病死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使临床治疗变的愈发棘手。而当前临床医生送检意识淡薄,送检不规范,这极大制约了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过程。解决这一现状,需要微生室与临床建立良好地对话机制,而这种对话机制,需要检验者与临床医生相互沟通配合,共同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这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检验技术信息交流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本疾控中心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850例不合格微生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合格标本的构成及不合格原因。结果造成不合格微生标本的原因有(1)送检标本的不及时;(2)采集标本时候受到污染;(3)采集标本时间错误。其中,标准送检不及时是造成微生送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中食源性疾病不合格微生标本数量最多,物表微生不合格的微生标本数量最少,食源性疾病不合格微生标本数量和其他三种不合格标本数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医院应该加大监督,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临床实验室微生检测的检出,对科室的抗生素使用和协助诊断治疗有重大意义,同时有利于医院的全面发展。

  • 标签: 临床微生物 送检标本 不合格
  • 简介:目的探究提高微生检验样本送检的管理策略。方法对2015年到2017年对住院患者在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使用信息化加传统化管理方式,提高微生检验样本送检。结果2015年送检为34.74%,2016年的送检为54.59%。2017年的送检为64.86%,因此,这三组之间的两两比较中,送检呈现了逐年的递增状态(P<0.01)。结论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推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的微生样本的送检,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院合理规划,科学使用抗菌药物,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样本 送检率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临床微生不合格标本87例,对不合格原因予以分析。结果87例中,痰液标本占比最大,不合格原因大多为采集不规范、非标准痰液及送检不及时,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较多,需予以重视,加强规范采集标本和及时送检,提高标本合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 送检标本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的有效方式,为医院感染管理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DCA循环法,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方面对标本送检不达标的科室进行管理,增加标本送检。结果通过10个月的改进措施,目标科室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总体送检(含限制类、特殊类)分别由26.93%、32.07%、72.70%上升至70.92%、77.11%、92.31%,均达到并超过国家相关要求,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由原有的9.11 d缩短至8.28 d。结论PDCA循环法的运用显著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从整体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

  • 标签: PDCA循环法 治疗性抗菌药物 标本送检率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的抽取本院自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送检的血液、粪便、痰液、脓液、分泌物、中段尿等微生标本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回顾性分析、总结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送检的1800例微生标本中不合格的有165例,不合格为9.17%(165/1800),而且在这165例不合格标本中,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类型依次为粪便不合格、痰液不合格、血液不合格、分泌物不合格、中段尿不合格、脓液不合格;追究不合格原因,依次为申请信息不全或者出错、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未使用无菌容器。结论回顾临床资料发现有效的加强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之间的互动沟通,严格的把控微生检验前质量,全面的提升微生标本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是提高微生标本送检质量、减少不合格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微生物送检标本 不合格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90例不合格微生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不合格标本的构成及不合格原因。结果在本次研究对象90例不合格标本中,不合格的痰液标本有38例,占标本总数的42.22%,明显高于其他微生标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了解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 送检标本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确保标本送检质量的提高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6月送检的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脓液等微生标本48例,回顾性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48例送检标本中13份血液,7份痰液,28份其他。其中,痰液标本7例中2例不合格,不合格最高为28.6%(2/7),其次为其他标本28例中3例不合格,为10.7%(3/28),第三为血液标本13例中1例不合格,不合格为7.7%(1/13);不合格标本中其原因相对较多,前三位原因分别为标本采集不规范3例,占50.0%;非标准痰2例占33.3%;分泌物采集污染1例,占16.7%。结论了解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 送检标本 不合格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的效果。方法2014年8月—2015年8月为干预前组,2015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2015年9月—2016年9月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全院及重点科室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情况、血培养阳性、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全院总体、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微生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42.21%、45.19%、74.71%分别提高至53.54%、55.68%、8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施干预后除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外,其他科室均达到了医院设定的微生标本送检的要求;但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分别由干预前的5.46%、11.67%提高至干预后的11.66%、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感染漏报率由干预前的13.56%下降至10.98%(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7.36%下降至54.47%(P<0.001)。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标本送检,同时,医院感染漏报、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干预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以及标在送检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方式和检验准确结果的方式。方法:选择 2015年 12月期间我院门诊微生送检 40例不合格标本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本研究 40例不合格标本分布以痰液、咽拭子及分泌物最为常见,临床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血液标本的抗凝处理不充分、采样量不足、处理方法错误、患者准备不完全,此外,其它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是送检标本受到污染以及不及时。结论:加强微生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采集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3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 90例不合格微生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不合格标本的构成及不合格原因。结果:在本次研究对象 90例不合格标本中,不合格的痰液标本有 38例,占标本总数的 42.22%,明显高于其他微生标本,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微生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结论:了解临床微生送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可有效地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和检验工作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 送检标本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阳性,为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临床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临床标本作为A组,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临床标本作为B组,对比两组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标本中,呼吸道样本、血液样本以及其他样本的阳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中的粪便样本阳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临床标本进行阳性分析对比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标本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检验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临床标本,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临床标本作为A组,将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临床标本作为B组,对比两组临床标本检验阳性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标本中,呼吸道样本、血液样本以及其他样本的阳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中的粪便样本阳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临床标本进行阳性分析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标本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