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心电图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在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心电图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首先介绍了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基本知识,然后详细阐述了心电图在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心律、心房率、P波形态和QRS波形态等特征的分析及诊断方法。最后总结了目前心电图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心电图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急诊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对比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1例长QT综合征致室性心动过速伴心源性休克患儿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7月收入1例长QT综合征致室性心动过速伴心源性休克患儿的一般资料,分析诊疗情况,结合患儿病情予以对应的护理评估,拟定出合理的护理措施,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本例患儿因头晕伴心率增快入院,后期经基因检测提示为长QT综合征,在入院后完善急救护理,并予以用药护理、病情观察、猝死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经干预后,患儿病情稳定。结论 长QT综合征会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后需要护理人员完善对患儿病情监测、用药管理等,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改良Valsalva动作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30例PSVT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前15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后15例为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改良Valsalva动作进行救治的PSVT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提升其转复成功率,并显著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应用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水平应用于SVT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有效的评估。方法:通过监测本院2020年4月至 2021 年9月间收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68例患儿的NT—proBNP和CK-MB变化水平,并根据异常指标进行复查。结果:研究联合CK-MB和NT-pro BNP的变化水平将有助于及时对SVT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有效的评估,为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或及时调整用药提供更为简便、快捷的方法,能及时发现重症患儿并及早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针对性护理在改良Valsalva动作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4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改良Valsalva动作干预,并应用针对性护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49例患者中,转复成功19例,成功率38.78% 。不良反应发生5例,发生率(10.20%),其中头晕2例,胸闷2例,胸痛1例。结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改良Valsalva动作干预中,配合实施针对性护理,转服成功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中鉴别诊断的价值与实用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诊断准确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率控制更理想(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对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与实用性,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优化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一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术中电生理检查心房600/430ms程序刺激时AH跳跃520ms并诱发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心房电位(A)心室电位(V)融合,周长556ms。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排除交接区自主心律,我们运用了AS2技术给予晚发的单一的心房早搏刺激,结果AS2所在的心动周期后面的希氏束电位(H)与前一个H的H-H间期不变,但使后一个H提前,H-H间期缩短,此后H-H间期恢复到原有的心动周期。说明晚发的AS2刺激通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的可激动间隙沿慢经路前传重整了折返环,明确诊断为典型慢快型AVNRT,遂行慢径改良术,术后心动过速不再被诱发。
简介:摘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施工期间预先施加压应力,来抵消或减小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在正常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产生裂缝较晚,达到提高结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的目的。按粘结方式不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为有粘结、无粘结和缓粘结预应力,缓粘结预应力是继有粘结、无粘结技术之后新发展的一项技术,综合了有粘结技术粘结力强的力学特点和无粘结技术设置方便的施工特点的优点,实现预应力筋与结构间从无粘结过渡到有粘结的形式,施工时布置灵活,且无需在现场穿波纹管和灌浆作业,预应力筋的缓凝剂与结构混凝土粘结固化形成一体后,起到有效粘结的力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