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胸痛急诊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6例胸痛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100例同类型疾病患者为其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相比,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急诊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促进性效果,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痛 急诊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心源性休克是一种由于心排血量急剧下降,造成组织低灌注的临床综合征,也可称为泵衰竭。近15%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病人会出现心源性休克这种严重并发症。病人左心室梗死面积达到或超过40%时常出现心源性休克,病死率可能高达85%。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56例,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的不同给予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诊治效果。结果经临床对症治疗后,56例患者中明显好转率为78.6%,好转率为16.1%,未好转率为5.4%,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结论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诊治需根据患者病因、症状和体征的不同,选用适当诊治方法,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 急性胸痛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因冠心病引发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10例,占45.45%,因高血压心脏病而引发猝死的有4例,占18.18%,因风湿性心脏病引发猝死的有1例,占4.54%,因心肌梗塞引发猝死的有7例,占31.82%。结论老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多与心脏疾病有关,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心脏气管监护,预防各类心脏病的发生,降低心源性猝死率。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患者 治疗期间 心源性猝死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心内科门诊胸痛患者的诊疗经过,总结诊断方法增加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7例主要表现为胸痛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病因、临床表现、生命体征、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结果、治疗方法等资料的统计分析,了解引发胸痛的常见疾病,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结果心内科门诊收治的117例胸痛患者通过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所患疾病类型进行了对症治疗,无一例发生漏诊、误诊。其中45例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34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6例诊断为胸膜炎、9例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5例诊断为带状疱疹、7例诊断为大叶性肺炎、7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2例诊断为肋间神经炎,以上患者均经过治疗好转出院;2例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均死亡;其中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中,有2例发展为心肌梗死,均经过溶栓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心内科门诊收治的胸痛患者,需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在检查化验的辅助下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通过对胸痛患者情况的总结增加诊疗经验,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

  • 标签: 心内科门诊 胸痛 诊疗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的目的是对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探讨,给预防和治疗心源性猝死给予参考。选用的发生能够使是对我院心内科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所进行治疗的54例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对使其出现猝死的问题的原因和临床治疗的危险因素予以总结还有分析。获得的结果为患者在最初住院的时候主要的基础疾病就是风湿性的心脏病和心肌病以及肺心病等,并且在患者中还原冠心的病患者较多。在入院进行治疗的2~3w产生心源性猝死的的可能性较大,共31例,其占到了57.41%;22例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时间在白天,32名为为晚上。零点前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比重是29.93%,零点之后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比重是33.33%。1h内猝死的患者共42名,其占到了77.78%。结论是老年院内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经常是因为自身有心脏性的病变,心内科医护工作者应该对患者产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予以分析,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假如出现异常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处理,以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

  • 标签: 心内科 心源性猝死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室抢救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急性胸痛患者48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诊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建立胸痛快速识别与处理程序,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结果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05)。结论准确的早期识别,有效的针对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急诊急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室 识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临床急救及预防。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患者临床36临床资料及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对于早期原发病史应积极进行治疗。如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心肺复苏措施,以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恢复心、肺和脑的功能。此外,在复苏后期防治并发症及治疗原发病亦很重要。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急救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明确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在2009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诊心源性晕厥患者37例,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其中32例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其中缓慢型心律失常20例(66.67%),快速型心律失常10例(33.33%)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主要原因为心室停博平均值>3.0s,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原因多为超过200bpm的极快心室率及与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结论动态心电图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对心源性晕厥中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可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更好指导治疗。

  • 标签: 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胸痛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检测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某院189例可疑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采用同种方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查后的结果。结果两组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值上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次白蛋白测量值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胸痛患者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有效测量患者血液中白蛋白值,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胸痛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痛中心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胸痛中心成立前后60例急性心梗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胸痛中心成立前),观察组30例(胸痛中心成立后)。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比较两组于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实施抢救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患者进院实施抢救时间、进入导管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和住院时间、医护配合以及安全转运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成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争取了抢救时机,有效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即刻IABP组与未即刻IABP组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即刻IABP组的总有效率为86.54%,与未即刻IABP组的67.34%相比,即刻IABP组的临床效果明显比未即刻IABP组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P<0.05)。其中即刻IAB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与未即刻IABP组的24.65%相比,即刻IAB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即刻IABP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IABP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伴心源性休克 IABP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源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盐酸多巴胺5~20μg/(kg·min)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kg·min),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治疗24h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乳酸水平以及用药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相比去甲肾上腺素组,多巴胺组重症医学科(ICU)死亡率、治疗24h后的HR水平和用药期间心房颤动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28d、6个月、1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MAP和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有效降低ICU死亡率,减慢心率,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但不降低长期死亡率。

  • 标签: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心源性休克
  • 简介: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马鞍山中心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患者136例,均在入院次日清晨检测静脉血浆D-二聚体水平.依据出院时情况,分为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115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抗凝治疗情况、脑梗死体积、并发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住院死亡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截点.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中枢性高热[28.6%(6例)比8.7%(10例)]、NIHSS评分[(19±3)比(12±3)]、入院昏迷[66.7%(14例)比15.7%(18例)]、C反应蛋白[13.5(9.1,50.6)比2.3(0.0,15.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2.9(0.9,4.0)比0.6(0.4,0.9)mg/L,P<0.01],血浆D-二聚体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686~0.946,P<0.01).结论急性心房颤动致脑梗死死亡患者人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

  • 标签: 脑梗死 心房颤动 心源性脑栓塞 血浆D-二聚体 住院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29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痊愈21例,占72.4%;有效6例,占20.7%;总无效2例,其中死亡1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结论对心源性休克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复发率与死亡率。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胸痛及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因胸痛疑诊为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胸痛组和心肌缺血组,均采取冠脉造影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在胸痛组的灵敏度低于心肌缺血组,但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心肌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及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心电图 胸痛 心肌缺血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