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本市某基层医院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4例,均给予对症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2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行综合护理,再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内科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其也值得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优先考虑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入院诊治的心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给予降压、脱水、止血等常规支持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辅以疏血通静脉应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两周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采用疏血通联合西医综合治疗,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治疗特点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两个治疗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一个月之后,观察对比两个治疗小组的治疗效果,主要对比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中医辨证治疗比西医治疗效果更好,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8月—2014年05月治疗的98例心脑血管患者,其中男性48例,占总人数的48.98%,女性50例,占总人数的51.02%,年龄52~83岁,平均(65±12.5)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对照组4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的治疗体系对其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治疗效率为85.7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较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对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老年病房住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糖筛查,并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老年病房2011年11月到2012年10月所有纳入心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共269例,收集临床资料。其中,既往确诊糖尿病患者118例,经空腹血糖(FPG)确诊糖尿病5例,未确诊糖尿病患者行餐后2小时血糖(2HPG)检查,以判断糖代谢状态。结果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糖尿病检出率为51.30%,糖调节受损检出率为22.30%,总的糖代谢异常检出率为73.60%。若不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仅依靠FPG检测,将有75%的新发糖尿病漏诊,66.67%的新发糖调节受损漏诊。通过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与空腹血糖密切相关。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通过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能够发现这种现象。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作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对于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更应如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奉贤区奉城镇2011~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现况调查方法,对奉城镇21个村居委302例病例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回访调查。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个人疾病史和不良生活方式,分析各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及危险因素的累积数目。结果脑血管患者239例(占79.1%),心血管患者63例(占20.9%),平均发病年龄为(64.2±13.6)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54.6%),冠心病(30.1%),高血脂(24.5%),糖尿病(18.5%),抽烟(16.5%),肥胖(12.9%),家族史(10.3%),酗酒(5.6%),其它(0.6%)。90.8%的患者合并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平均每例患者合并(3.4±1.4)个危险因素。结论奉城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占84.8%),多数合并2个或更多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应该重视全面的危险因素筛查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62例门诊及社区服用阿司匹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服用阿司匹林1年患者血脂、粥样板块、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两组均出现2例失访患者,研究组用药3月TC、TG、LDL-C,6个月HDL-C,12个月平均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合理规律应用,可有效降低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缩小粥样板块等,但应定期检测血小板、促凝血时间、肝肾功能、二磷腺昔酸诱导试验及胃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脑血管患者血脂检验结果的特点,供临床治疗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心脑血管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随机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300例,作为试验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人员的血脂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B(ApoB)检验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研究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ApoA)检验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人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患者血脂检验结果和正常人差异显著,定期监测血脂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可用于脑血管患者的预后判断参考指标。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科技人员工作状况和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城区随机抽取了3家科研单位。对抽中单位中的18-60岁的所有在职工作的科技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科技人员432人,调查对象心脑血管疾病总体患病人数为52人,患病率为12.0%。在工作性质方面,43.5%的调查对象对工作环境比较满意;74.1%的调查对象工作时间在8-10小时;48.1%的调查对象有时感到工作强度较大;76.6%的调查对象非常喜欢/喜欢当前的工作;63.7%的调查对象完全/能胜任当前的工作;44.0%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工作被上级领导完全认可/认可;54.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很大/有成就感。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084,95%CI:1.045-1.124)是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对工作非常喜欢/喜欢的人群,对工作不太喜欢/不喜欢的人群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OR=2.893,95%CI:1.163-7.197)(P〈0.05)。结论科技人员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与年龄有关,工作兴趣高的人员患病率较低,应提高职业人群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