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及尿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0岁以上的老年人150例,对肾功能指标的检测分为肾功能正常组(70例)和肾功能降低者组(80例),通过对尿常规的检测将老年人分为尿蛋白阳性组(75例)合尿蛋白阴性者(75例),观察比较各组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肾功能正常组老年人的各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肾功能降低组,同时尿蛋白阴性组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尿蛋白阳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下降和尿蛋白阳性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中随机选择300例,并且对其实施研究分析。把这些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病人为对照组,对其采取普通的护理干预模式;二组病人为实验组,对其采取有效的专业护理干预模式,试着对比这两组病人的伴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人对本院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对实验组病人采取有效的专业护理干预模式后,发现其伴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效果显著,经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病人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效果显著,经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年老的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对其采取有效的专业护理干预模式后,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增强,病人的伴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小,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增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血管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辅以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术后胸痛、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经t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胸痛、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期间辅以硝酸酯类药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明显减少胸痛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就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之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15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并进行总结和讨论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的总有效率95%,急性心绞痛的总有效率86.7%,急性左心衰竭的总有效率91.7%,主动脉夹层的总有效率83.3%,急性肺栓塞的总有效率100%。讨论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十分之大,我们在临床过程之中更应该时刻注意,及时处理,有效的治疗,才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解决患者的问题,真正的为人们谋福利,从实处解决患者的问题,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心血管作用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那普利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两者相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大致相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沙坦钾和苯那普利两种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两者相较,氯沙坦钾的不良反应率较多,毒副作用较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故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血压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有效的舒张血管,提高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