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撰修地方志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漳州修志始于宋,宋代共修四志。元代漳州没有修志。明代漳州修有三志,清代共修四志。虽然宋、明诸志多已失传,但上下都有承续关系。仅存几部志书还是能反映漳州建州后发展的轨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份文化遗产,才能使它在编纂新方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简介:台州府城墙为临海古城墙,始筑于东晋,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迭经修筑增扩,其主体部分保存至今,已成为全国县市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有靖越、兴善、镇宁、望江、括苍等城门、4个瓮城、8个敌台、13只墩台(烽火台)。城墙昂首屹立在灵江之
简介:(道光)《徽州府志》是徽州府最后一部统志,也是现存徽州府志中资料保存比较丰富的一部佳志。该志卷帙浩繁、内容宏丰,在体例编纂上多有创新,书中保存了大量地区性史实及文献著录,为研究徽学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史料。
简介:<正>苏州府约束踹匠碑系研究清代前期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碑刻.康熙四十年(1701)刻石,碑长1.83、宽0.99、厚0.24米,青石质地,字体为楷书.现存碑文共31行,行81字.全文记录于下:苏州府约束踹匠碑康熙四十年江南苏州府正堂加三级石,为公叩宪
简介:【摘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高州府建置历经多次更改变革,明清时期的高州府属广东省十大州府之一,高州府管辖之地较大,人数较多,地处战略要冲地带,在历史上是粤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本文以高州府区域为研究主体,通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对各类文献进行分析,以此探究影响明清高州府建置的意义和历史动因。
简介:摘要:乾隆《雅州府志》成书于1739年,是雅州最早一部记录地方历史发展的方志,也是雅安的第一本地方志,其内容详实,体例完备,徵引繁博,去取精当,编纂严谨,专设西藏篇目,是研究雅安历史和明清时期边疆问题的重要历史史料。
简介:清代荆州义学作为清代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自身特点。义学发展在时间上分为康雍乾时期、嘉庆时期、成同光时期三个阶段;在空间上呈现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府县发展的差异、城乡发展的差异三个特征。
简介:铺递在古代政府公文的传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清代潮州府地区的铺递在人员的分配和铺距的里程方面,并非完全按照政府规定的每15里设置1铺、铺司1名、铺兵4名,而是根据本地的交通便捷度、地形的特点来分配。每个县区都以县总铺为中心,沿各路向四周延伸,自成网络,并且各县同临界县区交接,加强了同各州县之间的联系。潮州府地区铺递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交通的发展,带动了本地商贸的发达和墟市的进一步繁荣。
简介:《重修广州府学碑记》现存广州博物馆。碑通高157厘米,横103厘米,厚11——15厘米,青石质。碑的正面左右两边线刻云彩纹饰,精美细致。碑顶成拱园形,高16厘米,上有篆体额文“广府黎侯重修文庙碑记”等十个字,为曾道唯所篆。其人在(康熙)《南海县志》卷12和(光绪)《广州府志》卷117中有传,是明末清初一位颇有声誉的地方官员。碑底正中有一高26厘米,宽40厘米,厚7——12厘米见方的插榫。碑内题一行,撰文者,篆额者和书丹者各一行,正文17行,碑末为题名。正书。现存地方史
简介:经过对有关史实的考辨,文章认为李白曾来歙县访许宣平、游览歙县城郊兴唐寺之说只是一种口耳误传或文学故事,并无确切的史实根据。
简介:<正>《洪武杭州府志》是明代杭州的第一部府志,也是继宋临安三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杭州方志。作者是当时颇负文名的徐一夔。惜不久这部府志就散佚了。明嘉靖间,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谈及是书,但称“今不传”;明王圻纂《续文献通考》、清官修《明史》,均未著录此志。明夏时正作《成化杭州府志序》,虽提到“郡有旧志,洪武中郡学教授徐一夔所修,”但于该书的卷数、体例均无考。至于该志纂人徐一夔的事迹,《明史》本
简介:清代山东青州府所属之地人才辈出、文化教育事业繁盛发展,这与当地士绅积极捐资办学、参与地方教育活动密不可分。本文以青州府县志为基础,通过具体分析当地士绅阶层积极参与修缮地方官学教育设施、参与地方书院教育、捐资地方义学教育等形式,由此来分析当地士绅在培养科第人才、培育良好社会风气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简介: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撰联赞欧阳詹“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明代理学名臣、乡贤蔡清为《欧阳行周先生文集》作序谓:“白是,闽士始知所向慕,儒风日以振起,相师不绝。迤逦至于杨龟山(杨时)、李延平(李侗)辈,分河洛之派,授之朱子,而正学大明,道统有归,吾闽遂称海滨邹鲁矣。
简介:当代古城保护不可避免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背景下形成新的方法和实践。以临海台州府城为研究对象,结合规划实例对台州府城的价值特色、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古城保护和旅游开发在城市设计视角下的策略,为历史城区、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构建系统合理的保护框架。
简介:清廉州府治西南各有乾体、北海二市,形成三点一线的交通商贸格局;本文依据古文献结合文物、地理资料,论述海防重地乾体变为商埠缘起北海新兴,充当联结府治与深水港的枢纽。
简介:提起明代的安徽,人们自然会想到当时以至后来在全国闻名遐尔的两大地域人群:凤阳乞丐和徽州朝奉。明代的凤阳府和徽州府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凤阳府是“龙兴之地”、“帝王之乡”,而徽州府则是“商贾之乡”、“文献之国”;前者在政治上处于显赫位置,而后者在经济和文化上则占有绝对优势。明代这两个府的教育各具特色.尤其是书院教育更是出现各异的发展。对两府的书院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书院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综合互动关系。
简介:明人丘潜在《南海县儒学记》里说:“南海在前代固若遐外,然今日则内地也……而中州之人亦孰敢藐然以遐外视之哉。”南海县如此,广州府属珠江三角洲其他各县亦莫不皆然。明代,广州府的教育事业远超前代,与此相适应的文人蔚起亦远超前代。成为文人蔚起的重要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简介:学界一向认为明代北运白粮赋役征收区域只有苏、松、常、嘉、湖江南五府,但却很少注意到杭州也承担了此项重役。在明代中后期,杭州作为北运白粮的征收地屡次被史书提及,这种现象甚至延续到了清代。究其原因,政府对白粮的重视与江南地区灾害频发,使得明廷不得已将杭州作为北运白粮征收的备选地。但是杭州北运白粮的征收并未制度化,造成杭州在此问题上其名不显、其绩不扬。
简介:道光《徽州府志》征引了大量文献,其中有不少志书。这些志书中有一些原书已经亡佚,有的虽有辑本却已不完整。道光《徽州府志》注明了资料出处,因而成为辑佚这些旧志的资料来源。道光《徽州府志》总共辑出16部志书的40条佚文,其中包括6部总志的24条佚文,5部府志的8条佚文,以及5部不知归属之志的8条佚文。
简介:台州府城临海是台州和合文化缘起、成型和发展的中心区,拥有十分丰富的和合文化内涵,府城内和合文化古迹众多、形态丰富、结构完整、生态鲜活。在台州市打造“和合圣地”的过程中,加强府城和合文化内涵的研究阐释,占领和合人文高地;加强融合与重构,铸造和合人文品牌;加强弘扬与传播,提升和合人文形象;加强提炼与升华,丰盈和合人文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府城和合文化新活力。
漳州府志述略
台州府城墙
(道光)《徽州府志》初探
苏州府约束踹匠碑
论明清高州府建置
乾隆《雅州府志》考论
清代荆州府义学的时空分析
清代潮州府地区铺递研究
一件反映清初广州府教育制度的重要文物——读《重修广州府学碑记》
徽州府城郊李白遗迹考辨
徐一夔和《洪武杭州府志》
清代青州府士绅参与地方办学研究
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研究
浙江临海市台州府城保护研究
乾体——联结廉州府治与北海的枢纽
明代凤阳府和徽州府书院发展之比较
明代是广州府文人蔚起的重要转折时期
明代杭州府北运白粮征收考辨
道光《徽州府志》辑佚旧志的资料考证
台州府城临海和合文化魅力及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