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肠系膜动、静脉形成临床上比较少见,由于其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常易误诊,且死亡率较高。笔者遇到9例经CT发现的肠系膜静脉形成和4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病例,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肠系膜上动、静脉 血栓形成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急性肠系膜静脉(AMVT)是急性肠系膜缺血(AMI)中的一种类型,约占AMI的10%,是较为罕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所以临床上对AMVT的认知尚有不足。AMVT非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也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难度。现就AMVT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后及并发症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 标签: 肠缺血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肠坏死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抗凝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治疗组31例,治愈30例,1例死亡;手术治疗组10例(其中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2例),治愈8例,死亡2例。全组共治愈38例(92.7%),死亡3例(7.3%);术后随访1~8年,复发3例,死亡2例,远期生存率87.8%。结论正确认识AMVT的临床特征,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静脉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脾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静脉患者诊治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25个月,3个月后复发1例,再次治疗后痊愈;6个月后复发1例,死亡。结论脾切除为肠系膜静脉形成的常见诱因,B超及增强CT检查对肠系膜静脉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和溶栓是改善肠系膜静脉形成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脾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肠系膜静脉(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s,MVT)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急性MVT是出现症状4周之内.由于该病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早期难以确定诊断.今报告收治MVT患者11例.

  • 标签: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肠系膜静脉取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AM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例AMVT小肠坏死、肠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应用Fogarty经肠系膜静脉取栓加术后溶栓。结果患者治愈出院11例(91.7%),死亡1例(8.3%)。治愈患者术后无肠瘘、短肠综合征、肠系膜静脉复发等并发症出现,无再次手术。结论术中经肠系膜静脉取栓联合导管术后溶栓治疗AMVT简单易行,临床效果良好,联合后续抗凝等预防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静脉取栓术 导管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Mesentericveinsthrombosis,MVT)的疗效。方法1995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院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16例。其中采用经肠系膜动脉插管介入溶栓8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肠系膜静脉内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6例,采用经颈静脉穿刺门静脉经肝途径在肠系膜静脉内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2例。结果16例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肠系膜静脉内血流通畅,患者症状消失。随访10~22个月。均未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无坏死型急性MVT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静脉血栓 肠系膜 介入治疗
  • 简介:肠系膜静脉形成(MvT)是肠系膜血管阻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起势.MVT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其腹部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发病的罕见性致本病误诊率和死亡率较高。作者报告;例急性原发性MvT的救治经验,结合文献加以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血管阻断 小肠坏死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15例A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84h。手术前诊断6例,9例根据手术所见作出诊断。2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300cm,4例行局部溶栓治疗。住院死亡4例,2例遗留短肠综合征。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恰当的手术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和与体征不符的腹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彩色多普勒、CT是敏感的检查方法。局部溶栓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有计划的再剖腹是最大程度地保留有生机肠管的必要步骤。电视腹腔镜技术在AMVT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因腹胀痛4天就诊。B超、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未发现脏器破裂及出血部位。腹腔穿刺抽出新鲜不凝血,以腹腔内出血原因待查于1997—08—28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6/min,血压14/9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腹软,腹剑突下压痛阳性,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血常规:白细胞18.1×10~9/L,血小板29×10~9/L,血红蛋白87g/L。血淀粉酶、肝功能正常。考虑出血量少,血压相对正常,予以消

  • 标签: 脾静脉 病例报告 血小板 出血部位 出血原因 脏器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形成(SMVT)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3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128 例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8例,女性40例,年龄(41.78±14.22)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组(46例)和保守治疗组(82组)。对SMVT患者的病例特点、症状体征、住院诊治情况和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28例SMVT患者中,急性发病者(发病<14 d)98例,急性患者中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46 比 59/82,χ2=1.734,P=0.100)。有症状患者125例;其中手术治疗组中恶心(54.35% 比 29.27%,χ2=7.845,P=0.005)、呕吐(52.17% 比 28.05%,χ2=7.381,P=0.007)、腹胀(54.35% 比 32.93%,χ2=5.606,P=0.018)、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9.13% 比 17.07%,χ2=7.647,P=0.006)、反跳痛(78.26% 比 35.37%,χ2=21.690,P<0.001)、腹肌紧张(67.39% 比 21.95%,χ2=25.750,P<0.001)、移动性浊音(32.61% 比 9.76%,χ2=10.440,P=0.001)以及呼吸急促(13.04% 比 2.44%,P=0.017)、心率增快(45.65% 比 12.20%,χ2=17.970,P<0.001)、血压降低(18.70% 比 1.22%,P=0.036)比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手术治疗组中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比例较高(15 比 0,P<0.05)。118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手术治疗组全部接受抗凝治疗。43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46例手术患者均手术成功,急诊手术占91.30%(42/46),手术方式主要为剖腹探查及坏死肠段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腹腔感染(6.52%,3/46)、切口感染(6.52%,3/46)。7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26±27.91)个月。随访期内肠梗阻10例,肠缺血5例,消化道出血4例及短肠综合征6例。非SMVT相关死亡5例,均为保守治疗患者。结论SMVT如出现高度怀疑肠坏死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或行腹腔穿刺术抽出不凝血性液体,应及时行手术切除坏死肠管或挽救缺血肠道。早期抗凝治疗对于缓解病情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诊断 抗凝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技术建立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小型猪9头,选用1头行预实验,8头用于正式实验。全麻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用球囊导管阻塞门静脉主干并注入凝血酶或自体血栓,30min后行门静脉造影证实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形成,并比较血栓形成前后影像学变化。对术中死亡动物进行解剖,分析死亡原因,必要时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9头猪均成功建立肠系膜静脉-门静脉模型。第1头预实验猪模型建立后10min死亡,病理证实死亡原因为DIC。正式实验8头猪,6头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形成后饲养14d,其余2头术后3h内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肝破裂和麻醉药物过量。结论应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可以建立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动物模型,为肠系膜静脉-门静脉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标签: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肠系膜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术后速碧林等抗凝药物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肠系膜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主要采取影像学检查结合D-二聚体的含量的测定来确诊,术中、术后均采取速碧林皮下注射结合华发令口服以抗凝治疗.结果13例患者10例患者术后无再次发生血栓形成,没有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D-二聚体的含量的测定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肠系膜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而速碧林是针对肠系膜静脉术后抗凝治疗的一种简便有效而并发症轻微的抗凝剂.

  • 标签: 肠系膜静脉血栓 D-二聚体 抗凝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