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牛羊细菌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等特点,很容易集中在牛羊群中传播,对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在牛羊细菌性疾病防治工作中,需要加强环境改善以及饲养管理工作,以疾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从多个环节、方面,采取综合防控。为提高疾病防治效果,本文对常见的牛羊细菌性疾病进行分析,对致病原因以及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 标签: 牛羊 细菌性疾病 预防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常见传染性疾病具体疾病特点以及传染情况,并对其预防与控制。方法 选取我市区常见传染性疾病患者80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 临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为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水痘等,对这些患者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与控制,能控制传染源、将传播途径切断,并对易感人群进行保护。结论 卫生管理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传染性疾病的具体发病情况以及具体的流行特点,加强易感人群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将疫情监测能力提高,更好对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 标签: 常见传染性疾病 预防 控制 综述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上一类以潜伏期长、多发、发病隐匿等为特点的常见疾病类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以及高血压等,由于近年来受到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吸烟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大幅度增长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几点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希望能够提供借鉴作用。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预防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具体控制措施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取 60 名儿科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人数各 30 例。其中,对照组的患儿接受常规的传染性疾病控制干预,而观察组的患儿则接受强化预防传染性疾病控制策略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知识掌握水平、院内传染性疾病发生率以及患儿亲属对于管理策略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组患儿的院内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显著更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较于对照组的患儿家属而言,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对儿科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知识教育,改善控制策略有利于预防院内儿科传染性疾病的肆虐,更进一步地保障儿童安全,提升儿童家长的满意度,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具有优秀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 传染性疾病 控制策略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由固有免疫缺陷或失调引起的以反复或持续炎症反应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中适应性免疫在发病机制中不发挥主要作用。随着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为自身免疫引起的炎症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炎症信号通路的靶点治疗药物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传播特点,分析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7月烟台市奇山医院收治的140例传染性疾病患者并依据年龄分为两组,成人患者纳入对照组,儿童患者纳入研究组,对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展开分析。结果:研究组流行性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构成比为65.71%(92/140),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及其他构成比分别为9.78%(9/92)、35.97%(33/92)、11.96%(11/92)、18.48(17/92)、21.74%(20/92)、2.17%(2/92)。结论:儿童为传染性疾病高发群体,因此应依据传染性疾病发生特点及流行病特征加强预防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预防及控制 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近年来学生在校期间发生食物中毒的几率大大提升,这就应从学生食物中毒实际表现和基础诱因入手提出关联预防控制措施,为保障学生在校饮食健康安全有重要作用。本文侧重分析学校食源性疾病,针对学校食源性疾病提出关联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在提高学生对学校饮食满意程度和综合管控效果的同时,对学生在校期间食物中毒情况加以防范,借此降低学生出现食源性疾病的可能性。

  • 标签: 学校 食源性疾病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传染性疾病(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极大,所以要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的将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控制在萌芽阶段。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影响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任重道远。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了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预防 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食源性疾病指代因食物污染而引发的疾病,依照症状类型可分为特殊与普通病例两种,该疾病主要表现为肠胃感染。食源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症,因此需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重视。基于此,探讨了食源性疾病控制及主要产生源,分析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为同领域提供参考。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餐饮 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目光开始关注餐饮食品的安全,如何实现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是目前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其中食源性疾病对人体产生危害较大,其产生与微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更好的避免这一疾病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了解这一疾病产生的原因,结合相关的科学研究提出并应用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就以食源性疾病和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为主线进行分析,对其中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食源性疾病控制 餐饮食品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辖区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于社区登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62例,并分为两组,分别标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以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自我行为管理、心理状态进行评分以及干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自我行为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对比差异性(p

  • 标签: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邓国邦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4期
  • 机构:苍溪县黄猫垭镇卫生院,四川广元628000
  • 简介: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等,目前西医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中医称过敏体质为特禀质。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外感风邪”是诱发过敏性疾病的因素,中医药对其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过敏性疾病;中医
  • 简介:摘要微生态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生命周期的进展,微生物群从开始在人体定植到成熟的过程是处于动态变化的。儿童时期的微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微生态失调似乎更容易导致一些特定疾病的产生。本文对微生态系统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了疼痛性疾病的定义:疼痛感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损,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疼痛感觉、疼痛感受和疼痛反应异常的疾病。探讨了疼痛性疾病的属性:病因、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内容与名称,以及治疗原则;为疼痛学科诊疗疼痛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维,为疼痛患者能够得到明确的诊断,及时和规范化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 标签: 疼痛性疾病 定义 诊断 共病 疼痛学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盆腔炎性疾病属于妇科高发病症,主要是因慢性盆腔炎病程延长、预后较差等引起,该疾病多导致患者白带异常、月经失调,甚至是不孕等。当前,为减轻盆腔炎性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临床多选择内科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探讨盆腔炎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 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心脏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等,目前这些慢性病的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已经与高收入国家水平相当,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防控慢性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因此《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聚焦主要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和重点人群,从全方位维护全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的角度,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聚焦优先领域实施干预分别确定了15项专项行动,其中14项都是围绕着慢性病,这对慢性病防控事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工作模式 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