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青光眼病人,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予单纯小梁切除手术治疗)、B(n=30,予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两组,并进行手术疗效对比,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结果 B组治疗后眼内压降低情况及裸眼视力水平改善情况较A组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青光眼更具临床优势,可在确保手术疗效的同时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方法,评估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各30例。观察组围手术期行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眼压值方面的异同。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显著;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均小于术前,观察组的术后眼压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可以降低眼压,有积极意义,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应用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32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为患者应用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角深度、眼压等指标。结果 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前房角深度、眼压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在青光眼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微创玻切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概率,提升患者的视力,维护患者的正常生活,适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之中。
简介:摘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为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其特征为疾病早期无症状,进入中晚期病情难以控制,可导致不可逆盲,因此早期诊疗极为重要。视野缺损是其重要的诊断标准。近年来临床针对POAG提出视野前期青光眼(PPG)概念,即临床标准全自动视野计检查结果正常,但已存在明确的青光眼视神经结构改变,病情进展可导致视野缺损,由视野无缺损阶段(临床极早期青光眼)进入功能损伤阶段(临床早、中、晚期青光眼)。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PPG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证据以及诊断方法、治疗价值等,提出临床正视PPG的存在,有助于及时发现POAG病情,重视随访并准确判断和把握治疗时机,这是预防POAG视野缺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性青光眼80例(80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AGV植入术,对照组进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82.50%(33/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χ2=4.01,P=0.045)。两组眼压比较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眼压观察组为(16.46±2.64)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21.51±5.24)mmHg(t=5.44,P<0.05)。两组术后ECD均低于术前,随时间推移ECD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ECD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为(1 979.67± 301.37)个/mm2低于对照组(2 150.74± 351.92)个/mm2(t=2.34,P=0.020)。观察组的并发症高眼压发生率为27.50%(1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24/40)(χ2=8.58,P=0.003)。结论外伤性青光眼接受AGV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各具优势,AGV植入术有利于术后眼压、长远效果好,而小梁切除术有利于保护角膜内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24h眼压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采取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噻吗洛尔滴眼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时间。评定患者24h眼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基线眼压、随机眼压降低和平均眼压降低,均相当,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峰值降低,高于对照组,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24h眼压波动,小于对照组,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可将拉坦前列腺素作为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几乎是青光眼领域里最难以诊断的疾病,难点在于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GON)的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对NTG的重新认识实际上是对GON的重新认识。NTG虽然具有GON的表现,但其发病机制与眼压并无明确的关系,而一些病理因素引起的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网(RPCs)血流异常或轴浆流异常等所导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伤则可能是引起GON的真正病因。与GON相关的眼病或全身疾病很多,如高眼压、缺血、缺氧等因素导致的视神经损害以及偏头痛、Flammer综合征(原发性血管调节障碍)、低颅压、低体重指数、低雌激素分泌水平、夜间低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基因背景等均可能导致RPCs供血异常或轴浆流障碍,进而出现GON,而部分患者在全身疾病控制后GON也不再进展。就这些患者而言,这些全身疾病并不是NTG的危险因素,而可能是GON的致病原因(或GON是这些疾病的表现之一),因此相应的NTG诊断也要重新考虑。如果在诊断过程中不排除这些病因,仅依据GON、房角开放和正常眼压即诊断为NTG,则容易引起误诊,而完全排除这些疾病再诊断NTG也缺乏临床实际意义。因此,临床实践中重新考虑GON及其所代表的疾病以及NTG的概念、内涵及其诊断标准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