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第二髋关节与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观察周围旋转和周旋转联合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发育不良15例15,术前、后X线片影像变化。A组发育不良15例15,测量马蹄角,计算平均值计算术前、后角度差平均值。B组正常10例10马蹄角做对照。结果髋部截骨术使马蹄角与头赘相关节-启动第二髋关节。马蹄角均值:A组术前30.80±3.93°,术后19.27±1.58°,术前、后角度差11.53±3.74°。B组20.00±1.77°。A组术后与B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A组术前与A组术后和B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圆形股骨头、马蹄角〉23°,行周围前外侧12°旋转截骨术椭圆形股骨头、马蹄角﹤23°,行转子间外翻30°截骨术椭圆形股骨头、马蹄角〉23°,行联合截骨术。

  • 标签: 第二髋关节 截骨术 髋臼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通过对髋关节正位平片的检查和测量,探讨成人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共69个髋关节成人发育不良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测量其CE角(中心边缘角)、sharp角(角)和顶切线角。结果:CE角最大27°,最小25。,平均11.2°。sharp角最大59°,最小49°,平均55.6°。顶切线角全部为零度和负角,零度28,负角41。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表现为顶及边缘骨质增生硬化,和/(或)股骨头囊变,以更为明显。结论:X线正位平片可良好地显示髋关节骨结构,结合CE角、sharp角、顶切线角等相关测量,骨盆正位片目前仍是放射科诊断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病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 标签: 髋脱位 骨关节炎 X线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截骨术治疗伴有囊变的发育不良(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结果,以及截骨术对囊变的影响。方法从1997年10月至2002年12月,共为28例31伴有囊变的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周围截骨术。男2例,女26例;平均年龄28.7岁。平均随访5.8年。结果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75.5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92.1分;外侧CE角从平均8.3°增加到22.7°,前方CE角从平均-3.2°增加到34.4°,顶倾斜角从平均27.1°下降到6.4°。骨关节炎表现改善和未进展者27(87%),有不同进展者4(13%)。31中,9囊变被完全吸收,15囊变范围变小,6无变化,1囊变范围增大。主要并发症有2矫正不足。结论尽管囊变存在,周围截骨术治疗DDH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当外侧CE角矫正充分时,周围截骨术能够诱导骨重塑,使囊变区变小或被完全吸收。

  • 标签: 髋发育不良 截骨术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 髋关节镜手术治疗轻度成人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方式统计于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因轻度成人发育不良而就诊于我院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本次调研共纳入29例病人。总结治疗结果。结果 经手术治疗结果证实,参与本次调研29例病人均存在盂唇损伤情况,损伤我只在前外侧,指针方向为11点至4点种方向。病人盂唇与正常者盂唇对照存在肥厚、宽大等情况,另外损伤程度较重,损伤类型以严重磨损、缘剥离、横断、层裂、纵裂等方式为主。其中对10病人实施了盂唇缝合术,对19例病人实施了盂唇清理术。29例参与调研病人中,10例病人股骨头软骨、均未见损伤,其中有5例病人股骨头软骨存在损伤程度,4例病人和股骨头软骨位置存在联合损伤,有10例病人存在软骨损伤疾病。结论 虽然对病人实施了随访,但随访时间有限,加之关节镜手术不能改变病人生物力学因素,而且无法消除病人髋关节局部应力集中情况,故而此治疗举措长久疗效是否确切有待考察。另外,在手术治疗中,要严格根据斌人手术适应证进行选择,对于已经存在骨关节病,且表现明显病人要慎重考虑是否进行手术治疗,而且要详细告知病人疾病情况,使病人对于手术有合理期望,充分了解手术治疗目的、效果与预后。

  • 标签: 髋关节镜 手术 轻度 成人 髋臼发育不良
  • 简介:青少年发育不良是骨科常见病,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恢复髋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增加负重面积,增强关节稳定性,防止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其有关术式较多,适应证和效果也不尽相同。6岁以下轻、中度的发育不良,可通过Salter时术式获得满意疗效。Pemberton术式改变的形状,要求Y形软骨未闭合:盖成形术会增加股骨头压力,造盖骨易吸收,远期疗效欠佳;Chiari截骨术覆盖股骨头的是关节囊和松质骨,远期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Bernese周围截骨术要求Y形软骨闭合;Sutherland联和Steel三联

  • 标签: Tonnis手术 手术治疗 青少年 髋臼发育不良 手术指征
  • 简介:发育不良对股骨头的覆盖不全,关节有半脱位或脱位的趋势。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由Chiari于1955年提出,该手术是将截骨远端内移,以增加股骨头外侧的包容,使身体的负重力线移向内侧,增强了外展肌群的力量,

  • 标签: 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髋臼发育不良 治疗 股骨头 半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结合髋关节镜手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采用PAO结合关节囊切开术治疗DDH患者40例(关节囊切开组),男3例、女37例,年龄(31.08±11.24)岁;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采用PAO结合髋关节镜手术治疗DDH患者21例(髋关节镜组),男2例、女19例,年龄(33.25±11.70)岁。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随访,评估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非骨关节炎髋关节评分(nonarthritic hip score,NAHS)、髋关节结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ip outcome score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HOS-ADL)。结果两组术前外侧中心边缘(lateral center edge,LCE)角分别为8.53°±9.09°和9.15°±10.86°,前方中心边缘(anterior center edge,ACE)角分别为13.69°±12.43°和7.18°±15.74°,Tönnis角分别为20.12°±6.24°和22.13°±8.86°,外凸指数分别为38.97%±7.55%和37.64%±10.0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镜组中α角>50°者17例、关节囊切开组31例,两组合并Cam畸形(α角>50°)的发生率分别为81%(17/21)和78%(3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756)。术后1年两组DDH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改善,LCE角分别为34.29°±5.07°和32.76°±9.48°、ACE角分别为32.87°±4.23°和30.26°±5.39°、Tönnis角分别为-1.82°±5.88°和2.16°±7.89°、外凸指数分别为16.81%±4.53%和18.20%±9.1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α角分别为39.27°±6.73°和39.20°±5.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9,P=0.969)。术后6个月两组mHHS评分、NAHS评分和HOS-AD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分别为(73.95±10.18)分和(65.90±7.84)分、(79.61±7.65)分和(73.00±11.07)分、(67.55±8.52)分和(76.70±4.8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mHHS评分分别为(87.90±4.34)分和(86.50±5.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5,P=0.261);髋关节镜组NAHS评分和HOS-ADL评分分别为(88.71±4.49)分和(90.33±2.71)分,高于关节囊切开组的(82.17±5.23)分和(87.12±3.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6,3.800;P<0.001)。结论PAO结合髋关节镜手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短期临床疗效优于PAO结合关节囊切开手术。

  • 标签: 截骨术 髋脱位,先天性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PAO)治疗临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行PAO治疗的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LCEA)为18°~25°且随访超过2年的DDH患者33例(18°≤LCEA<25°组);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随访时间按1∶2的比例匹配对照组:0°≤LCEA<10°组66例,10°≤LCEA<18°组6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LCEA、前中心边缘角(anterior center-edge angle,ACEA)、顶倾斜角(Tönnis角)、股骨头外移指数、股骨头骨骺顶(femoro-epiphyseal acetabular roof,FEAR)指数、股骨前倾角、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国际髋关节结果工具(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iHOT-12)评分。结果术前18°≤LCEA<25°组33例中3例(9.1%)的LCEA为唯一的影像学特征提示发育不良而其他参数在正常范围内;ACEA<20°者17例(51.5%)、Tönnis角>10°者24例(72.7%)、ACEA<20°且Tönnis角>10°者12例(36.4%)。18°≤LCEA<25°组后壁征阳性率(72.7%)低于10°≤LCEA<18°组(77.3%)和0°≤LCEA<10°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P=0.040);18°≤LCEA<25°组交叉征阳性率(27.3%)和坐骨棘征阳性率(48.5%)高于10°≤LCEA<18°组(分别为10.6%和18.2%)和0°≤LCEA<10°组(分别为9.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2,P=0.030;χ2=16.497,P<0.001);18°≤LCEA<25°组FEAR指数(3.7±8.0)低于10°≤LCEA<18°组(4.3±7.9)和0°≤LCEA<10°组(11.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03,P<0.001)。术后18°≤LCEA<25°组LCEA由20.4°±1.8°提高至37.8°±7.1°、ACEA由18.3°±7.8°提高至36.3°±6.3°、Tönnis角由12.7°±6.2°降低至-5.6°±9.2°、股骨头外移指数由22.9%±6.7%降低至10.7%±12.2%、WOMAC评分由(20.1±13.4)分降低至(6.0±6.3)分、iHOT-12评分由(50.2±19.9)分提高至(90.0±13.7)分,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18°≤LCEA<25°组WOMAC评分小于10°≤LCEA<18°组的(9.3±9.6)分和0°≤LCEA<10°组的(12.0±1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5,P=0.002);iHOT-12评分大于10°≤LCEA<18°组的(77.7±17.3)分和0°≤LCEA<10°组的(78.1±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33,P<0.001)。结论在超过2年的随访中,PAO能够显著改善临界DDH患者的股骨头骨性覆盖和髋关节功能。术前应重视对不同影像学指标的综合评价,更好地制订术前规划。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截骨术 骨关节炎,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50例单侧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行盆骨正位X线摄影及CT三维重建(3DCT),根据3DCT数据指导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侧与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差距以及垂直距离,观察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盆骨正位X线资料,可观察到患者前后径显著缩小、后壁增厚且深径变浅。手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0.15±3.25)mm和(23.49±6.58)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为(2.85±1.26)mm和(3.22±1.25)mm,手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CT三维重建技术在成人发育不良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升手术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周围截骨(PAO)术患者的选择标准、手术效果及术中常见的问题,证实PAO是治疗中青年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以Periacetabularosteotomy或PAO、DDH为关键词在PubMed中检索1988年1月—2014年5月的相关文献。挑选有关PAO治疗DDH在患者选择标准、手术效果以及术中常见问题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分析PAO患者的选择标准.、手术效果、术中常见问题,以及这些因素对手术预后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前通过影像学资料全面评估DDH患者的关节软骨情况及髋关节畸形程度,通过体格检查判断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术中通过合理选择截骨块的位置以及必要时附加一定的手术,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如此PAO对各种各样的中青年DDH患者都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PAO是治疗中青年DDH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髋臼 髋脱位 先天性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CT技术在成人发育不良置换术中如何指导选择杯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21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DDH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薄层CT扫描并将二维原始数据导入M3D可视化数字化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实体模式下观察形态,从软件假体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杯假体,通过3D-CT技术模拟假体植入进行手术预演,利用软件剖面分割技术观察前后壁对杯的包容情况、内壁厚度与杯的匹配度以拟定杯假体型号。术后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对二维术前计划及三维术前计划所拟定的杯假体大小型号与实际置换中的假体型号吻合度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3~36个月术后随访,平均随访12.8月,术前为(46.2±5.3)分,术后评分为(86.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17例,良4例。利用3D—CT技术拟定的杯大小数据中85%与实际置换中一致,其组内相关系数为0.865,明显较基于X射线平片所作的二维术前计划准确。结论3D-CT技术指导成人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杯大小型号选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最大化地增加假体的稳定性。

  • 标签: 髋臼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臼杯型号 3D-CT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开展成人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样本选取中,从本院在2019年12月-2021年12月间诊治的患者中,抽取12例参与到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中,则按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案开展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案开展治疗干预后,在治疗效果方面改善明显,疼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中,成人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案开展干预以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功能提升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治疗效果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步态分析研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残余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RAD)患儿Salter截骨前后下肢运动学的变化。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骨科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DDH闭合复位后RAD并施行Salter截骨术的患儿15例,其中女14例,男1例;患侧为左侧8例,右侧7例。患儿闭合复位时年龄为(15.8±3.0)个月,Salter截骨时年龄为(58.0±10.4)个月。另招募15例正常儿童作为步态分析的对照组,其中女6例,男9例;年龄为(69.2±20.4)个月。Salter截骨术前及术后1年对患儿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并行步态分析。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Salter截骨患儿术前及术后与对照组之间的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时空参数等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Salter截骨患儿术前和术后与对照组儿童关节运动角度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Salter截骨术后AI为(14.9±1.9)º,较术前的(30.4±2.3)º显著减小;术后CEA为(35.7±8.6)º,较术前的(18.7±6.1)º显著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患侧骨盆内旋角度为(5.03±0.88)º,较术前显著增大;术后患侧骨盆上抬角度为(-1.38±0.98)º,较术前显著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时空参数中,Salter截骨术前和术后均为支撑相时间整体占比增加,承重反应期时间占比增加,单支撑相时间占比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术前患侧踝关节内翻角度增大为(0.41±0.15)º,步长减短为(69.1±8.7)cm/m,术后患侧膝关节屈膝角度增大为(27.09±1.72)°。结论DDH闭合复位后RAD患儿行Salter截骨后步态明显改善。与截骨前相比,患侧骨盆冠状面上抬角度减小,横断面内旋角度增大,站立前中期内旋角度趋于正常。术后患儿需进行相应的外展肌、屈肌和外旋肌的锻炼以进一步矫正步态。

  • 标签: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闭合复位术 Salter截骨术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步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发育不良的手术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0月,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40例发育不良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8cm(7~10cm),手术时间平均90min(60~120min),出血量平均约300ml(250~60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d负重行走,Harris评分平均92分,优良率95.3%。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可选择治疗部分发育不良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患者认同感强等优点。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髋臼发育不良 小切口
  • 简介:目的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关节炎和Harris窝的解剖学特征,探讨复原Harris窝和确定中心的方法,以准确安装假体,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对42例(48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终末期骨关节炎施行人工全置换术(THA),其中男6例6,女36例42。年龄27~62岁(平均45岁);术前拍摄标准骨盆平片确定Crowe分型,其中CroweⅠ型6,Ⅱ型11,Ⅲ型20,Ⅳ型11。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观察和Harris窝的解剖学特征,清除覆盖于Harris窝表面的骨赘,复原出Harris窝和切迹,并以此为标志确定中心,磨削,安装假体。术后拍摄骨盆平片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评价旋转中心恢复效果。结果48例成人DDH呈浅杯形、浅盘形、贝壳形、三角形四种基本病理类型,Harris窝根据骨赘覆盖程度不同呈现出裂隙状、三角状、封闭状、浅平状四种病理类型;根据复原Harris窝及切迹,确定中心并安装假体,手术前后骨盆前后X线片对比髋关节旋转中心: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术前(37.8±5.2)mm,术后(13.7±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术前(41.6±6.3)mm,术后(24.4±4.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DDH终末期骨关节炎和Harris窝因脱位程度和骨赘增生程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病理类型,清除覆盖于Harris窝表面的骨赘可以复原出Harris窝和切迹,以复原后的Harris窝和切迹为标志确定中心,安装假体,可以准确地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

  • 标签: 髋关节 髋脱位 先天性 髋臼
  • 简介:摘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属于临床上经常见到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是引发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患者在诊断为该疾病时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以此保障身体健康。临床上对该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且治疗方式较多,对此,本文就青少年及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青少年及成人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保髋治疗 最新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Tönnis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发育不良(DDH)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例(22)应用Tönnis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DDH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8.6~16.8岁,平均13.5岁;左侧12,右侧10;按照Tönnis分级标准均为Ⅰ级,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年6个月~3年6个月,末次随访X片评估的患平均Sharp角由术前53.5°±5.2°降低至术后40.8°±2.3°,平均中心边缘角由术前10.5°±2.9°改善到术后的35.4°±5.6°,平均顶角由术前38.6°±2.8°降低到术后的6.7°±1.3°,头指数由术前(54.3±5.2)%增加至术后(86.2±2.7)%,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17.6、50.1、27.5,均P<0.05)。末次随访时Harris临床功能分级评价,17优,3良,2可,优良率为90.9%(20/22);根据Severin X线评分标准评价,Ⅰ级8,Ⅱ级12,Ⅲ级2,优良率90.9%(20/22)。末次随访X线片髂骨耻骨截骨处愈合良好,坐骨截骨处骨不连3例,骨不连发生率为13.6%。结论对于大龄DDH患儿,采用Tönnis三联截骨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髋关节脱位 截骨术 儿童 骨盆
  • 简介:背景:高位脱位的发育不良患者的骨性和软组织畸形严重,常规的全髋关节置换风险高,并发症多,而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可以简化置换方法。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高位脱位发育不良患者17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到2011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发育不良的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共21髋关节,对置换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以及髋关节部位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患者平均随访(48.0±20.5)个月。患者置换后Harris评分高于置换前(P〈0.05)。患者主要症状为双下肢不等长,下蹲后站起困难、下肢力量不足及下肢软组织紧张。1发生大转子骨折以钢爪固定;4在置换中股骨距裂纹骨折以钢丝捆绑。1例患者置换后出现股神经损伤表现,获得部分恢复。所有患者无感染、脱位和假体松动出现。结果说明,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短缩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但仍需要一定的置换技术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其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下截骨 髋臼发育不良 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