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整形手术中耳软骨的供区及切口选择对患者的影响 。 方法:纳入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本月 92 例 鼻整形手术患者, 均需切取耳软骨,其中 46 例患者切取耳甲腔软骨,设为对照组,并进行耳前切口,另 46 例患者切取耳甲腔、耳屏软骨,设为观察组,进行耳屏后内侧切口,对比两组伤口愈合质量以及并发症率 。结果:统计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鼻整形手术中耳软骨供区选择耳甲腔、耳屏软骨,切口选择耳屏后内侧,可以显著降低瘢痕增生的出现,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实施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皮片和皮瓣是创面修复的常用工具,但切取皮片和皮瓣就会对供区造成损伤。若忽视供区处理就会导致供区出现各种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功能的问题,故在选择皮片或皮瓣时,应将供区处理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切勿因片面追求受区修复效果而忽视给供区造成的不良后果,务必综合权衡供、受区的利与弊,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修复效果作为皮片或皮瓣选择的基本要求。从创面美容修复理念考量,还应考虑到如何实现供区的美容修复。近些年,皮片和皮瓣供区的处理受到普遍关注,取得一些进展,但是距离美容修复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组织本专题的目的是通过介绍国内在供区美容修复方面的相关工作,希望能引起各位同仁对供区的美容修复更进一步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瓣区较佳的美学修复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120例患者,其中男94例、女26例,年龄3~60岁,清创后创面面积或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为8.0 cm×3.5 cm~24.0 cm×18.0 cm。20例患者面颈部瘢痕采用扩张皮瓣修复,其中头皮瓣4例、锁骨上皮瓣8例、胸三角皮瓣4例、斜方肌肌皮瓣4例。选择理想供瓣区皮瓣修复40例患者创面,其中采用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或瘢痕20例,交腹股沟皮瓣修复儿童足部皮肤缺损或瘢痕10例,大腿内、外侧皮瓣修复膝关节创面10例。采用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修复50例患者创面,其中接力皮瓣36例,包括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8例,髂腹股沟皮瓣或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供区8例及腓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供瓣区20例;股前外侧游离分叶皮瓣修复9例;改良V-Y推进背阔肌肌皮瓣修复5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10例患者供瓣区。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6.0 cm×4.0 cm~30.0 cm×20.0 cm。观察术后及随访时皮瓣、肌皮瓣及皮片成活情况,供瓣区修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远端皮缘0.5 cm出现回流障碍,经换药愈合;1例采用优化皮瓣设计方法修复患者的股前内侧穿支皮瓣尖端血运障碍,经二次手术清创、重新缝合后完全愈合;其余皮瓣或肌皮瓣均存活良好。术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及自体刃厚皮成活,颜色及质地良好。随访3个月~4年,供瓣区外观良好,仅有线性瘢痕,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无瘢痕增生,仅有散在色素沉着。结论根据各种供瓣区的特点,术前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皮瓣预扩张、选择理想供瓣区、优化皮瓣设计或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供瓣区,在修复目标区域的同时,将供瓣区的功能及外观损伤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供瓣区美容修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修复重建手术中供瓣区的选择及其继发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8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中心收治瘢痕挛缩畸形患者62例、皮肤肿瘤患者15例、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20例、慢性创面患者25例,其中男84例、女38例,年龄3~89岁。根据创周条件或创面大小、形状合理设计皮瓣;瘢痕畸形的整复首选供瓣区的预扩张技术;供瓣区周边条件的充分利用;远位皮瓣修复,以次要部位替代重要部位4种修复策略在组织修复重建的同时对供瓣区进行良好修复,其中供瓣区采用直接缝合或周边皮瓣、远位皮瓣修复。本组创面大小为3.0 cm×2.0 cm~20.0 cm×18.0 cm,皮瓣面积为3.5 cm×2.0 cm~25.0 cm×22.0 cm。记录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愈合情况、供受区随访情况。结果本组122例患者创面采用上述4种修复策略共计148个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受区及供瓣区愈合良好。随访3~36个月,受区及供瓣区外形、功能均良好。结论结合创面具体情况及供瓣区周边组织的解剖学结构,灵活个性化进行整体手术设计,才能达到良好修复创面的同时降低供瓣区二次损伤的目的。
简介: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大面积烧伤病人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2岁,平均47.3岁。烧伤总面积46%~85%,Ⅲ度面积11%~70%,供皮区取头皮最少1次,最多7次,共33次;植皮最少2处,最多9处,共53处,供皮区经细菌培养均无感染。头部供应区护理措施:(1)重视早期处理,把好清洗关:大面积烧伤病人,在休克期就要做好头部供皮区的护理。①病人入院后即剃除全部头发,去除病菌的滋生场所。②用清洗剂擦拭整个头皮数遍后,用清水、无菌盐水冲洗于净,然后以0.1%的新洁尔擦拭,无菌纱布垫于头下。(2)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及时用棉签擦拭创面渗液,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供皮区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烧伤整形植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术后供皮区进行精心护理,对本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供皮区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37例的供皮区愈合良好,2例的供皮区有少量黄豆状脓疱,清创换药治疗后逐渐愈合,1例在术后5h发生血压降低、脉搏加快、面色苍白,经及时输血和清创手术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恢复稳定。本组患者的供皮区无一例出现感染,皮片愈合时间1~2.5周,平均(1.8±0.5)周。结论对烧伤整形植皮患者的术后供皮区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有助于控制患者疼痛,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创面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前区疼痛程度与冠脉供血的关系。方法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别选择4级的患者各15例,总计60例。对这6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探讨心前区疼痛程度与冠脉供血的关系。结果Ⅰ级患者中14例为单支病变,仅1例为双支病变,且狭窄程度轻;Ⅱ级患者中10例为单支病变,双支及三支病变的分别为3例及2例;Ⅲ级患者中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的分别为1例、13例及1例;Ⅳ级患者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的分别为2例、6例和7例。结论心前区疼痛程度与冠脉供血关系密切,疾病程度越重,冠脉狭窄也越严重,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供肾结石在移植前进行工作台输尿管镜取石的经验与技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共有7例器官捐献供者在捐献前评估时发现存在供肾结石,并且均在修肾结束后行工作台输尿管镜激光碎石取石术。回顾性总结此7例供肾的基本情况、结石大小、位置、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清石效果。7例供者年龄为(49.6±6.8)岁。其中6例供肾为单纯肾盂结石,1例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7例结石直径为(1.2±0.5)cm(0.4~2.1 cm)。5例肾盂结石及1例输尿管结石均使用半硬性输尿管镜检查并行钬激光碎石,另外1例供肾在术中未发现结石。所有供肾平均手术时间为(23.0±6.1)min,并在碎石后对所有供肾均行常规低温机械灌注。结石侧供肾起始阻力指数高于同一供者对侧供肾(P<0.05),但两侧供肾的终末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受者手术开放循环后均未发生严重血尿,且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个月复查CT显示,7例受者均无明显结石残留。结论工作台手术是处理供肾结石的微创方法,比较安全有效。半硬性输尿管镜即可处理大部分供肾结石,但其中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局部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皮瓣、逆行旋转皮瓣等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股前外侧皮瓣大小为5.5 cm×8.0 cm~9.0 cm×12.5 cm,局部穿支皮瓣的大小为2.0 cm×3.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4.5个月。前臂或手部及股前外侧皮瓣供区修复后皮瓣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皮瓣感觉未见明显减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局部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皮瓣设计灵活,限制少,手术方式简便,是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有效的修复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梗死灶大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连续急性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基线严重程度,通过弥散加权成像确定梗死灶侧别、部位、大小和形态。将患者分为小梗死灶组(<20 mm)和大梗死灶组(≥20 mm)。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梗死灶大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00例急性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小梗死组86例(86.0%),大梗死组14例(14.0%)。基于NIHSS评分,轻度卒中89例,中度卒中9例,重度卒中2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前后索条状梗死灶69例(69.0%),其他形态梗死灶31例(31.0%)。大梗死组基线NIHSS评分[7.0(2.0~10.5)分对3.0(2.0~4.0)分;Z=2.353,P=0.019]以及重度卒中的患者比例(14.3%对0%;P=0.018),侧脑室旁后部(85.7%对57.0%;χ2=4.180,P=0.041)和苍白球内侧(21.4%对4.7%;χ2=5.206,P=0.023)梗死以及索条状梗死(92.9%对65.1%;χ2=4.332,P=0.03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小梗死组;白细胞计数[(7.7±1.7)×109/L对(6.6±1.8)×109/L; t=2.214,P=0.036]和血小板计数[(234.5±39.5)×109/L对(198.0±49.4)×109/L;t=2.618,P=0.010]显著高于小梗死组;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小梗死组(50.0%对24.4%;χ2=3.908,P=0.048)。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优势比1.018,95%可信区间1.000~1.621;P=0.044)和卒中严重程度(优势比18.245,95%可信区间1.534~217.052;P=0.022)与梗死灶大小呈显著独立正相关。结论AchA供血区梗死患者梗死灶大小与感觉障碍、基线NIHSS评分、卒中严重程度、梗死灶形态和部位以及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有关,其中血小板计数和卒中严重程度与梗死灶大小的独立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