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国医师执业范围的设置依据和注册规则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各省自设执业范围的现状等,提出我国医师执业范围修改的建议。方法自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搜索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设置相关文献并查阅相关国家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于2020年6—12月,对7个省份的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调研并与相关管理人员和不同岗位医师进行座谈与专题访谈,了解我国医师执业范围设置现状及修改建议;梳理上述资料形成对我国医师执业范围的修改建议,并通过专家咨询法进一步修改完善。结果我国医师执业范围设置存在原则不明确、国标范围设置较粗、省级范围设置标准不统一、不允许跨类别注册、变更执业范围困难等问题。执业范围的设置应解放人力、释放活力、下放权力。建议将执业范围分为"学科类""学科+技术类""综合类"3类,医师可单独注册"学科类""学科+技术类"执业范围,"综合类"执业范围采取加注方式进行。结论医师执业范围的设置和修改宜粗不宜细,应促进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时要充分考虑释放我国医师资源活力,并且满足平急结合和医防结合的要求。
简介:3月1日,北京市继云南省.广东省、海南省等地之后启动了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根据《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注册,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2~3个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然而,制度启动的第一周便遭遇了“媒体热追、医生淡定”的局面,直到3月7日。在北京市卫生局的邀请下,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5家医疗机构的院长带领本院医生分别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签署了多点执业协议书,制度方始进入具体操作阶段。尽管破冰之旅已然起航,但进展似乎并不顺利。3月18日,笔者从北京市卫生局行政许可大厅工作人员处得知,多点执业申请登记没有新的进展。艰难的开局。折射出新政策给政府和医院带来的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如何分配医生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在资源分配的过程中,人事、薪酬、权责、保障等制度方面的规则又应如何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