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有关鲁迅的研究著述,到目前可称得上汗牛充栋了,这一领域任何一分新的突破都显得艰难。而李怡先生近著《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后称《笔记》)仍然带给我们很多新鲜的东西,颇不容易。读《笔记》一著,感其鲜明的特色,是其“体验批评”的方法。这种“体验的批评”,首先是指把握作家人生“体验”的一种批评。以某种先在的理论去硬套作家作品,将作家作品牵强地比附于某种流行时尚,或以时代、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作家作品进行因果式解释,等等,都不为著者所取。著者首先所做的,是直接面对文本,是抓住文学研究的本体,阅读文本。“阅读”,在著者那里不是一个普通的词汇。它当然也指通常意义上的“读书”,但它更主要指一种可操作、可实践的批评方法。“阅读”,是著者以文本解读为中心的文学批评观的体现;“阅读”,是读者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穿透文本的话语系统,读出蕴藉于文本之中的精神活动状态,然后集中把握文本所传达的作家人生“体验”的一种方法。如在《笔记》中,著者读《呐喊》、《彷徨》,读到了鲁迅介于“呐喊”与“彷徨”之间的人生体验;读《野草》、《朝花夕拾》,读到了后期鲁迅人生中“在沙漠中”的生命体验。其次,这种“体验的批评”,也指研究...
简介:受"法律与文学"运动的影响,法律批评经常被应用于艺术作品的批评中,但其相关成果却始终难以实现对艺术的有效应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艺术批评意识的滞后与开放性不足。杜威对于司法式批评的理论建构与反思工作,为法律批评应用于艺术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批评寓于创作、批评具有司法性、批评的思路与方式基于司法、司法式批评与印象式批评的有机整合等思想对于解答法律批评与艺术批评的错位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实现两者的对话,可以尝试从"法律人物"的塑造出发,将法律知识的"硬伤"批评转移到"症候"批评的方向;突破法文化批评与法史批评的局限,将其提升至伦理精神的层面;同时开辟法律意象的审美批评的空间。只有这样,法律批评才能够更好地为艺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