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常常引发肌肉痉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不仅限制了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可能导致疼痛、压力性损伤等问题。近年来,痉挛辅具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逐渐在脑卒中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探讨痉挛辅具对脑卒中患者痉挛的影响,以及其在康复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抗痉挛辅具 脑卒中患者 抗痉挛 影响
  • 简介:摘要:偏瘫患者痉挛体位管理是治疗偏瘫症状、预防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的体位摆放,可以有效防止或减轻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同时避免骨盆后倾和髋关节的外展、外旋。本文详细介绍了偏瘫患者痉挛体位的定义、目的及具体操作方法,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等多种体位的摆放要点和注意事项。正确实施痉挛体位管理,能够抑制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偏瘫患者痉挛体位管理的技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体位摆放,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 标签: 偏瘫患者 抗痉挛体位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温针结合痉挛支具以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成2组,其中50例应用温针结合痉挛支具联合治疗痉挛性偏瘫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50例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2个月、3个月时分别评价日常生活能力(BI)、Berg平衡量表、最大步行速度(MWS)、步行功能(Holden)进行评分。使用肌电图仪对患者进行H反射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温针结合痉挛支具治疗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为明显,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Berg平衡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步行功能(Holden)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对照组患者H反射亢进,潜伏期时间有所缩短至,肌电图波峰增高,说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而观察组患者H反射潜伏期缩短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波峰没有增高现象,说明患者H反射情况较好。结论:温针结合痉挛支具治疗痉挛性偏瘫较常规康复训练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 痉挛性偏瘫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他痉挛药物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后,针对1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巴氯芬治疗,针对2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替扎尼定治疗,针对3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乙哌立松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三组药物治疗后相比的显效率、肢体FMA评分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但3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它两组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实施三种痉挛药物治疗的疗效均较为显著,但盐酸乙哌立松的不良反应现象较少,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 标签: 三种抗痉挛药物 卒中后肢体痉挛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痉挛体位摆放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采取痉挛体位摆放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4.76%,少于对照组的28.57%(P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抗痉挛体位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痉挛体位摆放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01-2023.12,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患者。通过随机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痉挛体位摆放技术干预。比较2组肢体功能指标及压疮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肢体功能评分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率,观察组6.67%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痉挛体位摆放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压疮发生率,可行。

  • 标签: 抗痉挛体位摆放技术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炎片可显著减轻致炎剂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对蛋清致大鼠足爪炎性肿胀及棉球肉芽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的热刺激痛阈值。小鼠腹腔注射妇炎片LD50为1.5±0.11g/kg,口服最大耐受量为55.9g/kg(成人临床常用量的129倍)。

  • 标签: 妇抗炎片 抗炎 镇痛 热刺激痛阈值 药理学
  • 简介:芥于碱(Sin)ig300和600mg/Kg或sc20和40mg/Kg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壳肿胀和组织胺引起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Sinig300和600mg/Kg可减少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小鼠腹泻次数或发生率。以上的这些作用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芥于碱也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但作用弱又无量效关系,提示炎是芥于碱腹泻的主要机理。芥于碱的小鼠ig最小致死量为3g/Kg,ipLD50及95%可信限(CL)为184土CLl4mg/Kg。

  • 标签: 小鼠 抗炎 芥子 量效关系 抗腹泻作用 肠推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中痉挛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5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按照等量随机电脑法分组,常规护理(对照组27例)和痉挛体位摆放护理(观察组27例),对比两种方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痉挛体位摆放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情况,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要重视。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护理 抗痉挛体位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早期患者接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截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早期患者88例,通过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和肌痉挛程度,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患者接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可以促进切实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与肌痉挛程度,促进其尽早恢复健康,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痉挛体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痉挛体位。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51±1.73)分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30±2.02)分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2.50±14.02)分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4.01±15.83)分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痉挛体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抗痉挛体位 早期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重组骨桥蛋白(r—OPN)的炎机制对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安慰剂组(n=12)、SAH+安慰剂组(n=12)、SAH+r-OPN0.03(0.03μg)组(n=12)和SAH+r-OPN0.1(0.1μg)组(n=12)。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首次注血后72h取脑脊液,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测量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和管壁厚度,判断脑血管痉挛情况,Westernblot测定基底动脉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SAH+安慰剂组相比,SAH+r-OPN0.1组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明显增加,管壁厚度明显减轻,基底动脉p-JNK表达明显降低,脑脊液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结论r-OPN能有效缓解SAH后CVS,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JNK的表达,从而抑制TNF—α及IL-1β的产生,抑制SAH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重组骨桥蛋白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痉挛体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年 1 月 ~2019年 1 月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88例进行护理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观察组采用痉挛体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相似,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为,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痉挛体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抗痉挛体位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