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131例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用药后眼压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7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上,即持续性高眼压)和对照组(56例,用药后眼压均在40mmHg以下),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9%)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其滤过泡分型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高于对照组(1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青光眼手术对持续性高眼压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与治疗普通性青光眼具有相同,然而持续性高眼压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因此需在权衡利弊后合理选取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分析临床治疗成效。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7例)及对照组(27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6个月视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为7.41%,对照组为25.9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患眼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患眼视力均显著改善,研究组视力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具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显著等优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 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27例)及对照组( 27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 6个月视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为 7.41%,对照组为 25.9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前两组患者患眼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术后两组患者患眼视力均显著改善,研究组视力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具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显著等优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27例)及对照组(27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6个月视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为7.41%,对照组为25.9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患眼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患眼视力均显著改善,研究组视力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具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显著等优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导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眼并发症的原因,以期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与建议。方法:选取在 2018年三月至 2019年三月之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 146例患者进行此次实验研究,在进行实验研究前首先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青光眼并发症将所有的对象进行分组,选取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并发症的 45例患者组成研究中的研究组,其余的未发生恶性青光眼的 101例患者组成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就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式分析导致患者产生恶性青光眼的影响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眼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较小,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眼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是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原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的年龄与眼轴长度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的原因,极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结论 :年纪较小、眼轴长度、眼球晶体厚度以及前房深度较低的患者在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后相对于其他的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眼病症,并且万一患者年纪较轻与眼轴长度较短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简介:摘要:在进行对后并发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探究中。将已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的患者 64位 ( 共 79眼 )定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两大组, A组为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后产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 (6人 7眼 ); B组为在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后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 (58人 72眼 ),将两组患者的相关病例及患者资料进行科学细致的对比分析。在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患者在具备短眼轴、在进行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检查时眼压较高、患者年龄较小或是患者所患青光眼类型为慢性型都可能在进行闭角型青光眼治疗手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高危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