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拟穴青蟹螯足腕节外缘有1根刺(Sp1)和有2根刺(Sp2)的群体其代谢水平存在季节差异.实验进一步比较拟穴青蟹这两个形态群体鳃线粒体呼吸速率对低温应激的响应.温度从25℃骤降至15℃,在24h试验过程中Sp1和Sp2线粒体呼吸速率变化都很小.温度骤降至11℃,以琥珀酸或丙酮酸+苹果酸为底物,Sp1鳃测得的状态3和4速率均表现为显著提高,Sp2鳃线粒体呼吸速率上升的程度不如Sp1明显.温度骤降至7℃对Sp1和Sp2线粒体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小,应激第24h时Sp1鳃仅以琥珀酸为底物测得的状态3速率显著升高,但Sp2鳃以琥珀酸为底物测得的状态3速率却反而降低.因此,一定程度的低温应激青蟹的代谢水平将有所补偿,但温度下降幅度过大机体的温度补偿能力可能会受到抑制.
简介:通过低温应激比较拟穴青蟹螯足腕节外缘只有1根刺(Sp)和螯足腕节外缘有2根刺(Sr)的群体其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获得的主要结果有:温度从25℃骤降至15℃,应激第3hSp群体鳃的S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应激第12和24h两种酶活性都恢复至起始水平;在24h的应激过程中,Sr群体鳃的SOD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恢复至起始水平,CAT活性在整个应激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平。温度从25℃骤降至11℃,应激第1hSp群体鳃的S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之后CAT活性始终高于第0h,SOD活性在第12h低于第0h,第24h又上升至第0h的水平;Sr群体鳃的SOD活性在第1h下降,第6h快速上升,第12和24h又下降至第1h的水平,CAT活性在整个应激过程中变化较小。温度骤降18℃,在整个应激过程中,Sp群体鳃SOD和CAT活性的变化较小,Sr群体鳃的SOD和CAT活性受到显著抑制,在第24h两种酶的活性降至最低。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的低温应激下Sp群体鳃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所提高,剧烈的低温应激则导致Sr群体鳃的抗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由此可看出拟穴青蟹Sp群体比Sr群体更能耐受环境温度的急剧降低。
简介:摘要:本文以青蟹为研究对象,运用气象指数保险理论方法,通过气象产量分离方法优选和费率厘定,系统性设计了青蟹气象指数保险。本研究为促进当地青蟹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养殖户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为沿海地区推广青蟹等海产品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提供了实践依据。
简介:摘要:对稻田中主要水生动物的存活状态进行研究,有助于实现其稳定和高产。河蟹的生长发育受到诸多因素的调控,其中稻田栽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现有的稻蟹共生方式仍以人工方式进行,农事活动可能会对河蟹的存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尚未阐明。选择距离因素、水位因素和肥料因素,对比研究农田与主路距离、稻田灌溉、肥料等因素对蟹类筑穴行为和产量形成的作用。研究发现,在人工干扰的情况下,邻近河道的蟹穴数目明显增多,蟹苗存活率减少5.34%,产出减少10.58%。另外,稻田水面深度与蟹洞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浅水区,蟹类的筑穴率明显升高;施氮量对河蟹的生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氮素对蟹洞个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河蟹的筑穴率没有明显的作用,河蟹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没有出现过高田面水铵氮含量水平。通过合理调控农田耕作方式,例如降低人为干扰、增大农田水面深度等,可实现在稻田养蟹过程中提高河蟹产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