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无痛分娩联合新产程管理对产妇产程时间、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2022年9月-12月初产阴道分娩者40例,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无痛分娩(药物无痛分娩、非药物无痛分娩)和新产程管理。对照组实施非无痛化分娩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结局自然分娩率8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65%(P<0.05),疼痛级别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分娩和新产程管理有助于加快产程、减缓产妇疼痛症状,改变初产妇生产结局。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对无痛分娩进行推广,从而提高产妇生产意愿,减少生产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分娩时采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其盆底功能与产程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有150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产程标准分组,每组均纳入50例,对照组施以旧产程标准管理;研究组按照产程时间分成第二产程在2-3h与≥3h组,对其施以新产程标准管理,重点分析产妇盆底功能指标。结果:在肌纤维强度方面,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3h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强度较2-3h组与对照组低;在肌纤维≤3级比例方面,第二产程时间≥3h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3级比例较2-3h组与对照组高,尿失禁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延长第二产程会影响产妇盆底功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需密切监测产程进展,有异常及时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产程标准对产程中临床指征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112例,随机分为采用旧产程标准的对照组(n=56)以及采用新产程标准的观察组(n=5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产状况和新生儿预后状况。结果(1)生产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分娩时间(5.1±1.3h)略长于对照组(4.3±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产后出血量(423.6±11.4ml),产后感染率(7.14%)与对照组的(417.6±10.2)ml、(7.14%)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73.21%,高于对照组的48.21%,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0.6)分,略高于对照组的(8.6±1.3)分,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能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对母婴预后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新产程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分娩镇痛初产妇母儿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按照初产妇的健康筛查标准,选取我院于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分娩的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在应用新产程管理的基础上,根据第二产程的时长将初产妇分成三组,A组时长低于2h,B组时长为2至3h,C组时长大于3h。比较三组初产妇的产钳应用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的情况。结果:在新产程管理下,A组在各项观察指标表现上,均优于B、C两组,因P值小于0.05,故具备基本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产程管理下,随着第二产程的延长,产钳应用率、剖宫产率以及并发症出现率会变得越高,且分娩结果出现不良情况的概率也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下总产程大于24h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且总产程超过24h的产妇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且总产程小于24h的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新产程标准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产妇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显著更高(P<0.05),两组产褥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阿氏评分、脐部动脉血PH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新产程标准管理实践的过程当中,当孕妇总产程超过24h时不会增加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以及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但是会增加产妇发生尿潴留、产后出血及产钳助产的风险及比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产程标准管理下无痛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筛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本院经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产妇3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0例和观察组186例。对照组新产程标准管理下未经分娩镇痛处理,而观察组主要采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无痛分娩方法。统计两组产程、催产素利用率、剖宫产情况及产后孕妇出血量和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总产程(161.28±20.34)min,短于对照组的(182.09±35.31)min;观察组宫口全开时间(118.32±13.27)min,短于对照组的(220.47±40.18)min;观察组剖宫产前试产时间(797.43±29.57)min,长于对照组的(720.60±48.2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5、11.935、7.716,均P<0.05)。观察组催产素使用率42.47%(79/186),高于对照组的33.50%(6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7,P<0.05)。观察组中转剖宫产、产钳或胎头吸引助产率分别为6.45%(12/186)、4.83%(9/186),低于对照组的34.00%(68/200)、10.00%(2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96、3.028,均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4.95%(158/186),高于对照组的62.50%(12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7,P<0.05)。观察组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及会阴侧切率分别为3.23%(6/186)、2.15%(4/186)、6.45%(12/186),均低于对照组的9.50%(19/200)、8.50%(17/200)、17.50%(3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2、3.103、5.608,均P<0.05)。两组新生儿PCO2、PO2及p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管理下无痛分娩可有效提高催产素利用率,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分娩产程情况和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指标,而对母婴结局无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新旧产程标准与处理方法临床应用效果,以此评价新产程标准及处理方法对母婴分结局的影响。方法取2011年3月-2016年9月先后就诊的我院妇产科的3164例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1328例沿用旧产程即处理方法的孕妇为对照组,1836例采用新产程及处理方法的孕妇视为观察组,组间比较母婴分娩解决以此评价新产程及处理方法在临床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剖宫分娩、会阴切开术、顺产转剖宫、催产素应用观察组孕妇例数分别为196例、154例、66例、206例明显少于对照组255例、163例、100例、353例(P<0.05)。结论新产程及处理方法在产科应用能大大降低剖宫分娩率,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程干预,有助于提高母婴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新产程标准的活动管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1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新产程标准予以活动管理。采用模拟视觉评分法评估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宫缩痛、腰背痛、下腹压力和焦虑心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宫缩痛、腰背痛、下腹压力和焦虑心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宫缩痛、腰背痛、下腹压力和焦虑心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新产程标准予以初产妇活动管理,有利于减轻产妇潜伏期的疼痛感和焦虑心理,提高阴道顺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并赢得产妇对护理的更高认可。
简介:目的讨论分析新产程标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及对产房工作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新产程实施前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产妇5742例作为对照组,新产程实施后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产妇587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顺转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顺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能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顺转剖宫产率,对新生儿短期无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但随着产程时间的延长,对产房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